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人们普遍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应用;重知识的容量,忽视创造性的能力;重知识的多少,忽视知识的创新。由此导致了一些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不习惯独立思考、论证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发挥。笔者结合平时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课伊始,我便对学生说:“咱们用塑料瓶和硬币做一个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后,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开始玩,不大功夫,只听学生惊喜地叫道:“呀,硬币跳起来了!”“还‘扑扑’地发出声音呢!”“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我不失时机地问:“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提出一个开放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个问题做出了种种假设:可能是水槽中的热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塑料瓶受热膨胀将硬币顶起来了;可能是瓶内的空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硬币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要往外跑,所以把硬币顶起来了……。发散思维是创造活动的起点,这一学习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形成下面探究学习的动机。
二、借助动手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人类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科技都是“想”出来的,物理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实验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最好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可以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如:把课本中一些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仪器易取易读的演示实验改为堂上实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多。
三、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例如在学生整理事实时,教师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巧妙地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使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如:在《弹力》一课教学中,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后,一个学生答:“我发现皮筋、弹簧……橡皮泥有弹性,木块……没有弹性。”三个同学同时反驳:“不对,橡皮泥没有弹性”我适时引导:“说说你们的理由。”学生立刻说:“橡皮泥虽然能捏扁、搓长,但松手后它还是扁的、长的,不能再变成原样。”……这样,学生在不同意见的发表与争论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科学结论,这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王母渡中学341113)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课伊始,我便对学生说:“咱们用塑料瓶和硬币做一个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后,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开始玩,不大功夫,只听学生惊喜地叫道:“呀,硬币跳起来了!”“还‘扑扑’地发出声音呢!”“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我不失时机地问:“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提出一个开放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个问题做出了种种假设:可能是水槽中的热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塑料瓶受热膨胀将硬币顶起来了;可能是瓶内的空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硬币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要往外跑,所以把硬币顶起来了……。发散思维是创造活动的起点,这一学习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形成下面探究学习的动机。
二、借助动手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人类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科技都是“想”出来的,物理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实验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最好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可以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如:把课本中一些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仪器易取易读的演示实验改为堂上实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多。
三、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例如在学生整理事实时,教师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巧妙地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使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如:在《弹力》一课教学中,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后,一个学生答:“我发现皮筋、弹簧……橡皮泥有弹性,木块……没有弹性。”三个同学同时反驳:“不对,橡皮泥没有弹性”我适时引导:“说说你们的理由。”学生立刻说:“橡皮泥虽然能捏扁、搓长,但松手后它还是扁的、长的,不能再变成原样。”……这样,学生在不同意见的发表与争论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科学结论,这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王母渡中学3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