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有一本书《六十支蜡烛》,写的是的一位模范教师,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无数人才,即将退休时,市长亲自为他祝寿,给他嘉奖。在一片赞誉声中,他收到许多学生的感谢信,就在他内心充满幸福感的时候,却收到了一封恐吓信,写信人声称被他这个老师毁掉了一生,执意杀了他。这封信使这位教师受到极大震撼,他细细回顾了自己的从教生涯,最后终于明白是一次无心的误导造成了对一个孩子终生的伤害。此书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反思。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老师的陪伴教育中长大的。很多老师给我们一生以重要影响,帮助我们成人,让我们记忆终身。但有些影响却是负面的,分析这些影响,似乎多数都与教师的品格德行密不可分,这让我们看到教师对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人们常说,国家之兴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兴在于教师。而德者,才之先。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意 义
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教育与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人才,就没有国力的强盛、民族的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与教师,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人都接受过学校教育。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千秋业在多次社会或企业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首先是会做人,然后才是技能。企业与社会如此重视人品,也说明了师品师德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若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师风不正。反过来,师德欠缺,师风不正,将会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而循其步。师德高尚、学识丰富的教师会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使学生敬爱、信服、模仿。社会要求学生有德,实质上是在呼唤教师之德。因为要求学生高尚,教师必先高尚。在今天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立德践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速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建立学校品牌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书育人的标准更高,也更严格。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师风低下的学校不会成为有口皆碑的名校,要办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一流的教师队伍必须具有一流的师德师风,因为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名校因有名师,名师造就名校。师德师风是学校办学质量和竞争力的核心元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目标,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根本。
对个人而言,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一个缺乏师德的教师不会跻身名师之列,个人发展会严重受限。古人云,人有三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可见人的发展,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确立。
近年来,笔者在很多学校见到被提拔的新干部、专业带头人,虽然各有特点,但无一不是肯于奉献、见贤思齐、品质超群的优秀教师。教师若希望提升自己的价值, 就要提高自己的师德。有师德不一定就有一切,但没有了师德,就没有一切。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信念体现着教师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也体现了教师个人成长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希望尽快成长的教师,前提就是修炼师德,做有德有才、德技双馨的人。
而创造更好的学校环境,帮助教师品德提升,是学校的重要责任。
内 涵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许多学校提出了禁令禁语,应该说,此举不失为避免严重失范行为的重要举措。但是,不违反、不触犯禁令禁语,就是有师德吗?这也许是诸多学校和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误读与狭义理解。
笔者曾在一些学校做过师德师风的培训。培训前,现场调研表明,多数教师内心有抵触:一是认为师德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二是认为无论是否培训,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去打骂学生、虐待学生,做有违师德的事。
以上看法是对师德师风的狭隘理解。第一,师德师风并非虚无缥缈,每个教师的行为无不体现其师德师品;第二,不打骂、虐待学生,不违反禁令禁语,仅仅只是师德的底线,与当今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对师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教师和学校都不应该把不触碰底线作为師德的标准,而应把高品质师德师风作为自己的追求。
那么,师德师风到底是什么?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所具备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或一所学校教师的风尚风气。
在人类文明史上,历代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师德古训,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师德精神,以及“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教师风范。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至善、崇德、贵表、务本、弘道的师德传统和知行合一、长善救失的师德规范。这种精神与风范曾经激励了无数教师毕其生清廉从教,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
历史的车轮到了今天,社会对师德的要求是什么?师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要求又是什么?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培养人的特殊行业,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指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重要性和艰巨性。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最基本的师德标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共六条规章。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所拟写的校训,也是启迪人民教师的至理名言。“真正的师德,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这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教育家胡昭广先生说:“教师是一种精神。”汶川地震中谭千秋等教师的感人表现,让我们为教师精神自豪,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许多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荡气回肠的颂歌。
人们在总结师德师风的内容时,通常会提到这些教师品格: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协作精神、宽容大度,教师的五心——爱心、恒心、关心、耐心、专心,以及教师的性格,包括热情、民主、公正、创造等。 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师德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教师品德的问题,而应是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实践的综合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是教师的法律概念。
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教师不但是一种精神、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其次,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第三,要掌握娴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向心力和感染力,才能教会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技能、发展的能力和应知、应会、做事、做人的职业能力;第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五,应当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严谨的职业操守。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所在。面对一个个正在成长的鲜活的生命, 注定了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用爱的力量关心学生、成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一种境界。用自己的爱心、恒心感染和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专心和耐心教会学生做事、做人,让学生始终生活在爱的氛围中,让学生心底始终流淌爱的暖流。
另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公平合理地“赏罚”和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有教无类,清正廉洁,都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失 范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在市场经济條件和开放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处于中国职教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个别教师道德失范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也给教师队伍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工作中,师德严重失范的行为确属少数,更多的是一般的失范行为。而被学校和教师忽略的,也常常是一般失范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这些一般的失范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不容忽视。
目前,职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失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思想观念出现问题,理想信念弱化。一些教师政策观念淡薄,对党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不学习、不认同,言行不谨,在课堂上散布与现行国家理念相反或对立的价值观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缺乏职业认同和使命感、责任感,只是把教师作为就业岗位和谋生手段,爱岗敬业不足。如只管讲课,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不管学生是否需要辅导,不管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什么问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缺乏爱心,对学生漠不关心或不耐烦;不愿当班主任。
三是追求个人利益,计较个人得失,工作讨价还价,拈轻怕重;超量上课,只关心课时费,不管质量和效果,教学上应付即可。
四是收受礼物,给学生“礼物分”“关系分”及特殊待遇,严重损害教师形象。更有甚者,以教谋私,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索要财物等,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严重轻视和强烈不满。
五是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六是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律,仪表不整,言行举止粗俗,违反工作纪律,如上课接打电话、酒后上课、行为放纵等。
七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反思反省意识。不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敷衍;特别是一些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缺乏积极的提升意识,目光短浅,由于缺乏对教师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理念严重落后,却很少能自觉反省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八是协作精神不强,缺乏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团队合作的精神风貌。
究其原因,上述师德缺失现象背后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既为个体的选择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价值取向,又将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带入了校园,使部分教师价值观出现偏移,追求实用利己,心理浮躁,缺乏事业理想。
二是学校文化建设不足,缺乏对教师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听任校内利己主义言行的滋长,使优秀的教育传统未能得到良好的发挥。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群体认同感迷失,老一辈教师讲奉献重责任的教学态度、爱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教书先教做人”的育人意识未得到传承。
三是制度导向出现偏差。希望得到强化的东西却没能在实际规章制度中体现,不希望出现的东西却被强化,结果南辕北辙,出现了错误的导向。如有的学校虽然希望教师教书育人,提高师德,但在教师考核时,却只按工作量付酬而缺乏对师德、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情况的考核,助长了追求课时费而不管师德的错误倾向。
四是思想教育工作不足,学校各级干部忙于事务,无暇顾及教师思想,忽略了思想疏导和价值引导,对矫正教职工的不当言行束手无策,处于无为状态。
五是关注教师心理不足。很多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在工作负荷和精神负荷的双重压力下,诱发了心理失衡现象,而一些学校却只重任务不重人,忽略了对教师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的关注。笔者就曾经听过一位提出辞职的教师这样倾诉:周末独自来校加班整理课改材料,外边电闪雷鸣,楼内灯火忽明忽灭,内心被无边的恐惧和孤独感包围,深感个人的无助。试想,这样的学校人文环境,能否有助于教职工成长? 六是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一阵风过后,再无人提及,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这些原因导致不少学校师德师风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不仅使教师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而且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生存发展。
建 设
究竟该如何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这是困扰不少学校的难题之一。很多学校虽然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因此,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安排时间,找人进行相关培训,而培训又多数停留在讲理论、讲大道理的层面,缺乏与教师实际情况的结合,没有针对性,故不能让多数教师入耳入脑入心;且培训之后便听之任之,一任教师的自然成长和培训效果的淡化、消失。
其实,师德师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发展的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也是学校塑造品牌的重要策略。对此,应该做出整体的策划,并建立相应机制,全方位采取行动,才能确保推进。笔者认为,可做如下的操作。
首先,對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整体的策划,尤其要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精神追求等问题。要明确目的与目标,不能只为完成任务而做。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策划与实施,应确定具体负责的职能部门,并列入该部门的考核指标,以便跟进和实施,并按时总结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
其次,开展系列培训。不是一次性的灌输式授课,应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系列培训,以激发唤起教师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才会取得实效。
再次,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加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反思评议活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与教职工分别反思、检查师德师风落实情况。这种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办法,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保持高度重视,有利于学校师德水平的提升。组织学生评选“最喜爱的教师”活动,学校每学期对此有专门的奖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部门宣传好教师,并向媒体推介,正如医院要推名医、时装公司要推著名设计师一样,学校也要推出自己的名师来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四,建立相应的机制。确定学校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部门,并进行工作检查考核;定期组织本校师德师风问题的师生调查,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师德激励奖惩机制,每年度评选师德优秀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并进行宣传表彰奖励,将师德情况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挂钩;列出本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级别类型(如同教学事故的规定),并明文规定出现哪些言行可直接进入“不合格”等次,以示警醒。这些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奖惩制度,执行前要在教师中做充分的宣传与讨论,以形成共识。
以上举措,若能坚持,必会对学校的风气产生重要
影响。
(注:由于篇幅关系,师德调查问卷及学校及教师的反思自查表未能列入,若学校有需求,可与北京千秋业公司联系索取。)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老师的陪伴教育中长大的。很多老师给我们一生以重要影响,帮助我们成人,让我们记忆终身。但有些影响却是负面的,分析这些影响,似乎多数都与教师的品格德行密不可分,这让我们看到教师对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人们常说,国家之兴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兴在于教师。而德者,才之先。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意 义
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教育与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人才,就没有国力的强盛、民族的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与教师,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人都接受过学校教育。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千秋业在多次社会或企业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首先是会做人,然后才是技能。企业与社会如此重视人品,也说明了师品师德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若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师风不正。反过来,师德欠缺,师风不正,将会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而循其步。师德高尚、学识丰富的教师会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使学生敬爱、信服、模仿。社会要求学生有德,实质上是在呼唤教师之德。因为要求学生高尚,教师必先高尚。在今天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立德践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速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建立学校品牌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书育人的标准更高,也更严格。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师风低下的学校不会成为有口皆碑的名校,要办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一流的教师队伍必须具有一流的师德师风,因为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名校因有名师,名师造就名校。师德师风是学校办学质量和竞争力的核心元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目标,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根本。
对个人而言,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一个缺乏师德的教师不会跻身名师之列,个人发展会严重受限。古人云,人有三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可见人的发展,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确立。
近年来,笔者在很多学校见到被提拔的新干部、专业带头人,虽然各有特点,但无一不是肯于奉献、见贤思齐、品质超群的优秀教师。教师若希望提升自己的价值, 就要提高自己的师德。有师德不一定就有一切,但没有了师德,就没有一切。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信念体现着教师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也体现了教师个人成长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希望尽快成长的教师,前提就是修炼师德,做有德有才、德技双馨的人。
而创造更好的学校环境,帮助教师品德提升,是学校的重要责任。
内 涵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许多学校提出了禁令禁语,应该说,此举不失为避免严重失范行为的重要举措。但是,不违反、不触犯禁令禁语,就是有师德吗?这也许是诸多学校和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误读与狭义理解。
笔者曾在一些学校做过师德师风的培训。培训前,现场调研表明,多数教师内心有抵触:一是认为师德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二是认为无论是否培训,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去打骂学生、虐待学生,做有违师德的事。
以上看法是对师德师风的狭隘理解。第一,师德师风并非虚无缥缈,每个教师的行为无不体现其师德师品;第二,不打骂、虐待学生,不违反禁令禁语,仅仅只是师德的底线,与当今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对师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教师和学校都不应该把不触碰底线作为師德的标准,而应把高品质师德师风作为自己的追求。
那么,师德师风到底是什么?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所具备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或一所学校教师的风尚风气。
在人类文明史上,历代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师德古训,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师德精神,以及“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教师风范。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至善、崇德、贵表、务本、弘道的师德传统和知行合一、长善救失的师德规范。这种精神与风范曾经激励了无数教师毕其生清廉从教,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
历史的车轮到了今天,社会对师德的要求是什么?师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要求又是什么?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培养人的特殊行业,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指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重要性和艰巨性。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最基本的师德标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共六条规章。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所拟写的校训,也是启迪人民教师的至理名言。“真正的师德,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这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教育家胡昭广先生说:“教师是一种精神。”汶川地震中谭千秋等教师的感人表现,让我们为教师精神自豪,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许多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荡气回肠的颂歌。
人们在总结师德师风的内容时,通常会提到这些教师品格: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协作精神、宽容大度,教师的五心——爱心、恒心、关心、耐心、专心,以及教师的性格,包括热情、民主、公正、创造等。 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师德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教师品德的问题,而应是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实践的综合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是教师的法律概念。
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教师不但是一种精神、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其次,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第三,要掌握娴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向心力和感染力,才能教会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技能、发展的能力和应知、应会、做事、做人的职业能力;第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五,应当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严谨的职业操守。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所在。面对一个个正在成长的鲜活的生命, 注定了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用爱的力量关心学生、成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一种境界。用自己的爱心、恒心感染和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专心和耐心教会学生做事、做人,让学生始终生活在爱的氛围中,让学生心底始终流淌爱的暖流。
另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公平合理地“赏罚”和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有教无类,清正廉洁,都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失 范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在市场经济條件和开放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处于中国职教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个别教师道德失范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也给教师队伍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工作中,师德严重失范的行为确属少数,更多的是一般的失范行为。而被学校和教师忽略的,也常常是一般失范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这些一般的失范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不容忽视。
目前,职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失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思想观念出现问题,理想信念弱化。一些教师政策观念淡薄,对党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不学习、不认同,言行不谨,在课堂上散布与现行国家理念相反或对立的价值观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缺乏职业认同和使命感、责任感,只是把教师作为就业岗位和谋生手段,爱岗敬业不足。如只管讲课,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不管学生是否需要辅导,不管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什么问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缺乏爱心,对学生漠不关心或不耐烦;不愿当班主任。
三是追求个人利益,计较个人得失,工作讨价还价,拈轻怕重;超量上课,只关心课时费,不管质量和效果,教学上应付即可。
四是收受礼物,给学生“礼物分”“关系分”及特殊待遇,严重损害教师形象。更有甚者,以教谋私,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索要财物等,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严重轻视和强烈不满。
五是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六是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律,仪表不整,言行举止粗俗,违反工作纪律,如上课接打电话、酒后上课、行为放纵等。
七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反思反省意识。不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敷衍;特别是一些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缺乏积极的提升意识,目光短浅,由于缺乏对教师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理念严重落后,却很少能自觉反省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八是协作精神不强,缺乏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团队合作的精神风貌。
究其原因,上述师德缺失现象背后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既为个体的选择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价值取向,又将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带入了校园,使部分教师价值观出现偏移,追求实用利己,心理浮躁,缺乏事业理想。
二是学校文化建设不足,缺乏对教师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听任校内利己主义言行的滋长,使优秀的教育传统未能得到良好的发挥。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群体认同感迷失,老一辈教师讲奉献重责任的教学态度、爱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教书先教做人”的育人意识未得到传承。
三是制度导向出现偏差。希望得到强化的东西却没能在实际规章制度中体现,不希望出现的东西却被强化,结果南辕北辙,出现了错误的导向。如有的学校虽然希望教师教书育人,提高师德,但在教师考核时,却只按工作量付酬而缺乏对师德、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情况的考核,助长了追求课时费而不管师德的错误倾向。
四是思想教育工作不足,学校各级干部忙于事务,无暇顾及教师思想,忽略了思想疏导和价值引导,对矫正教职工的不当言行束手无策,处于无为状态。
五是关注教师心理不足。很多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在工作负荷和精神负荷的双重压力下,诱发了心理失衡现象,而一些学校却只重任务不重人,忽略了对教师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的关注。笔者就曾经听过一位提出辞职的教师这样倾诉:周末独自来校加班整理课改材料,外边电闪雷鸣,楼内灯火忽明忽灭,内心被无边的恐惧和孤独感包围,深感个人的无助。试想,这样的学校人文环境,能否有助于教职工成长? 六是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一阵风过后,再无人提及,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这些原因导致不少学校师德师风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不仅使教师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而且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生存发展。
建 设
究竟该如何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这是困扰不少学校的难题之一。很多学校虽然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因此,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安排时间,找人进行相关培训,而培训又多数停留在讲理论、讲大道理的层面,缺乏与教师实际情况的结合,没有针对性,故不能让多数教师入耳入脑入心;且培训之后便听之任之,一任教师的自然成长和培训效果的淡化、消失。
其实,师德师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发展的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也是学校塑造品牌的重要策略。对此,应该做出整体的策划,并建立相应机制,全方位采取行动,才能确保推进。笔者认为,可做如下的操作。
首先,對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整体的策划,尤其要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精神追求等问题。要明确目的与目标,不能只为完成任务而做。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策划与实施,应确定具体负责的职能部门,并列入该部门的考核指标,以便跟进和实施,并按时总结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
其次,开展系列培训。不是一次性的灌输式授课,应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系列培训,以激发唤起教师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才会取得实效。
再次,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加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反思评议活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与教职工分别反思、检查师德师风落实情况。这种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办法,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保持高度重视,有利于学校师德水平的提升。组织学生评选“最喜爱的教师”活动,学校每学期对此有专门的奖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部门宣传好教师,并向媒体推介,正如医院要推名医、时装公司要推著名设计师一样,学校也要推出自己的名师来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四,建立相应的机制。确定学校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部门,并进行工作检查考核;定期组织本校师德师风问题的师生调查,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师德激励奖惩机制,每年度评选师德优秀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并进行宣传表彰奖励,将师德情况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挂钩;列出本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级别类型(如同教学事故的规定),并明文规定出现哪些言行可直接进入“不合格”等次,以示警醒。这些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奖惩制度,执行前要在教师中做充分的宣传与讨论,以形成共识。
以上举措,若能坚持,必会对学校的风气产生重要
影响。
(注:由于篇幅关系,师德调查问卷及学校及教师的反思自查表未能列入,若学校有需求,可与北京千秋业公司联系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