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赵元任之妻杨步伟是那种风一样肆意洒脱的女子,哪怕一丝一毫的束缚于她都是不愿承受之重。虽然出生在规矩和人口一样众多的大家族,虽然出生前便被父母指腹为婚,但她一路走来,却如狂风过境,所有试图捆绑住她的束缚都被吹得七零八落。
她会调皮地捉弄教书先生,在先生面前唱自己编的口水歌;会在饭桌上批评孔夫子浪费食物,哪怕被长辈斥为大不敬;会在试卷上写“女子者,国之母也”;会找祖父谈判,说婚姻大事应由自己做主,并亲自写好退婚信交到未婚夫手中,哪怕气得父亲八年不同她讲话。
读书、退婚、留学、回国与朋友合伙开医院……她一路高歌猛进,从不委屈自己半分,也不虚度一寸光阴,用努力换来了所有的自由。只是时光匆忙,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她竟然不曾谈一场恋爱,直到31岁那一年,命运才给她安排了一场感情的盛宴。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她和好友一起到朋友家做客,巧遇了在清华任教的赵元任。而接下来,她邀请朋友吃饭,他又赫然在列。饭后,一大群人到她开的医院谈天小聚。从此,赵元任便成了她医院的常客。
与她的旗帜飞扬相反,赵元任恰恰是那种如水般温润的男子,不喜争论,不大声喧哗,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微笑盈盈地看着众人,即使被打趣,也只是温厚一笑,杨步伟却总能被他的光芒吸引。只是,她知道好友看他的目光里全是倾慕,以为他每日前来是赴好友之约。她因此小心躲避,将大把空间留给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才是主角。
在一个花香弥漫的春日,他在一树繁花下,将倾慕之情一一吐露。原来,第一次相遇,他便被她满身的光彩折服;原来,他每次前往医院,都只为看她一眼,以解相思之苦。
就在那一年,她和他携手,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二
虽然杨、赵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他们却摒弃了办一场豪华婚礼的传统,而是用极简的方式,让爱情尘埃落定。婚后,她放弃国内的事业,随他漂洋过海,在美国安下一个简陋的小家。
初来乍到的日子,总是艰难重重。她随房东太太一起到菜市场捡别人丢弃的水果和蔬菜,又熬夜做手提包出售,将自己随身的贵重饰物一件又一件卖掉。而那时,她正怀着身孕,胃口不佳。
似乎连阳光都穿透不进来的日子,她却把它过得活色生香。而他似乎总和她心意相通,即使没钱买家具,他也能幽默地说,只要有褥子就行,摊在哪儿都是一夜。
他是语言学家,她翻译书籍,遇到不懂的词从不翻字典,而是把它们写下来,等他回家时一问便知,还得意地称他是自己的活字典;他则甘之如饴,从无怨言。他喜欢研究各地方言,恰巧她也懂一些,于是二人约定,在家时就用方言交谈,每周一换……
可当他们满怀喜悦地等到大女儿降生时,杨步伟却因大出血险些丧命,偏偏大女儿又患了血液不凝症,抽了父亲的血才保住性命。那段日子,赵元任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忙着买婴儿床、手推车和各式婴儿用品,还亲手炖了鸡汤,一日数次往医院跑。赵元任累得筋疲力尽,却许下承诺,孩子所有的杂事都归他管,她可放手做她想做之事。
他真的一人担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忙忙碌碌中,他们还能与朋友坐在一起打麻将,谁做了庄家,孩子就归谁抱。再烦琐艰难的事,他们总是有办法让它变得趣味横生。
回清华大学任教之前,他们将孩子交给别人看管,毫无牵绊地在欧洲游历了一圈,会友、聊天、品美食,日子风轻云淡,快乐无边,仿佛回到了初恋时分。在他们看来,这世上情意千万种,唯有二人之间的爱,最弥足珍贵。
三
杨步伟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家庭主妇,回国后,她像一只掉进花丛的蝴蝶,不断拍打着翅膀,折腾出一个又一个新花样。
她曾买下房子开医院,从事节制生育工作,后来因收容示威的受伤学生,被迫关闭。她曾集股要买公共汽车,也曾在学校附近开馆子,生意好得成为一大景观。后来住到南京,她又自己设计房子,却因设计不合理,在楼梯上多搭了一个台子,成为众人的笑柄。她折腾得尽人皆知,惹下不少麻烦,连带着赵元任都经常被人打趣,他却从不阻拦,还把自己的书都放到那个惹人笑话的台子上,用行动给她最好的支持。
而她又何尝没有纵容他“为所欲为”?从清华到哈佛,从哈佛到清华,又从北京到南京,他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从不要求他为妻儿停留。他的朋友学生众多,九一八事变后,很多人到家里避难,她一人照顾那么多人的饮食起居,被人笑话败光了赵元任的钱财,她都只是微微一笑。
抗战爆发后,南京形勢危急,赵元任又患了恶性疟疾,高烧不退、身体虚弱。她日日守在他身边,等他稍好时,又急着把他送出南京。可危急时刻,人人自危,一票难求。一向坚韧的她第一次伤心落泪,背着他哭完后,转身又请朋友帮忙,终于得到两张船票。她安排他和大女儿先走,她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留在南京。那时,家里所有的积蓄只有189元,她把170元给他,自己只留19元。
离别的那日,她带着三个孩子相送,每个人脸上都笑意盈盈。其实,她心里早已悲伤成灾。因为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或许这一别就是永远。她不忘在大女儿耳边低语,若等不到妈妈,一定要照顾好爸爸……那时,她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选择,宁愿她死,也要换得他的生。
一家人分隔两地,她日日挂念他的身体,他则日日操心她的安危。好在,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她终于坐上了前往汉口的船,与他在长沙团圆了。
多年的努力,因为战乱,瞬间变得一无所有,他为那些不知所终的书籍哀叹,她则笑着安慰,“等以后有钱了,我什么都不买,先给你买书”,逗得他哈哈大笑。
之后,他再次前往美国任教,她也带着孩子一路相随。他们在美国的那些年过得到底怎样,外人知之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他们总会互相包容,用情深意长纵对方海阔天空。
他们走过银婚,迎来金婚,风风雨雨,一路相携,共同走过60个春秋,一直到老,他们依然会写诗互表情意。用我情深,纵你海阔,这是最浪漫美好的爱情模式。无须言语,并不奢华,却已胜过世间所有的海誓山盟。
编辑/夏涵
赵元任之妻杨步伟是那种风一样肆意洒脱的女子,哪怕一丝一毫的束缚于她都是不愿承受之重。虽然出生在规矩和人口一样众多的大家族,虽然出生前便被父母指腹为婚,但她一路走来,却如狂风过境,所有试图捆绑住她的束缚都被吹得七零八落。
她会调皮地捉弄教书先生,在先生面前唱自己编的口水歌;会在饭桌上批评孔夫子浪费食物,哪怕被长辈斥为大不敬;会在试卷上写“女子者,国之母也”;会找祖父谈判,说婚姻大事应由自己做主,并亲自写好退婚信交到未婚夫手中,哪怕气得父亲八年不同她讲话。
读书、退婚、留学、回国与朋友合伙开医院……她一路高歌猛进,从不委屈自己半分,也不虚度一寸光阴,用努力换来了所有的自由。只是时光匆忙,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她竟然不曾谈一场恋爱,直到31岁那一年,命运才给她安排了一场感情的盛宴。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她和好友一起到朋友家做客,巧遇了在清华任教的赵元任。而接下来,她邀请朋友吃饭,他又赫然在列。饭后,一大群人到她开的医院谈天小聚。从此,赵元任便成了她医院的常客。
与她的旗帜飞扬相反,赵元任恰恰是那种如水般温润的男子,不喜争论,不大声喧哗,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微笑盈盈地看着众人,即使被打趣,也只是温厚一笑,杨步伟却总能被他的光芒吸引。只是,她知道好友看他的目光里全是倾慕,以为他每日前来是赴好友之约。她因此小心躲避,将大把空间留给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才是主角。
在一个花香弥漫的春日,他在一树繁花下,将倾慕之情一一吐露。原来,第一次相遇,他便被她满身的光彩折服;原来,他每次前往医院,都只为看她一眼,以解相思之苦。
就在那一年,她和他携手,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二
虽然杨、赵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他们却摒弃了办一场豪华婚礼的传统,而是用极简的方式,让爱情尘埃落定。婚后,她放弃国内的事业,随他漂洋过海,在美国安下一个简陋的小家。
初来乍到的日子,总是艰难重重。她随房东太太一起到菜市场捡别人丢弃的水果和蔬菜,又熬夜做手提包出售,将自己随身的贵重饰物一件又一件卖掉。而那时,她正怀着身孕,胃口不佳。
似乎连阳光都穿透不进来的日子,她却把它过得活色生香。而他似乎总和她心意相通,即使没钱买家具,他也能幽默地说,只要有褥子就行,摊在哪儿都是一夜。
他是语言学家,她翻译书籍,遇到不懂的词从不翻字典,而是把它们写下来,等他回家时一问便知,还得意地称他是自己的活字典;他则甘之如饴,从无怨言。他喜欢研究各地方言,恰巧她也懂一些,于是二人约定,在家时就用方言交谈,每周一换……
可当他们满怀喜悦地等到大女儿降生时,杨步伟却因大出血险些丧命,偏偏大女儿又患了血液不凝症,抽了父亲的血才保住性命。那段日子,赵元任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忙着买婴儿床、手推车和各式婴儿用品,还亲手炖了鸡汤,一日数次往医院跑。赵元任累得筋疲力尽,却许下承诺,孩子所有的杂事都归他管,她可放手做她想做之事。
他真的一人担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忙忙碌碌中,他们还能与朋友坐在一起打麻将,谁做了庄家,孩子就归谁抱。再烦琐艰难的事,他们总是有办法让它变得趣味横生。
回清华大学任教之前,他们将孩子交给别人看管,毫无牵绊地在欧洲游历了一圈,会友、聊天、品美食,日子风轻云淡,快乐无边,仿佛回到了初恋时分。在他们看来,这世上情意千万种,唯有二人之间的爱,最弥足珍贵。
三
杨步伟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家庭主妇,回国后,她像一只掉进花丛的蝴蝶,不断拍打着翅膀,折腾出一个又一个新花样。
她曾买下房子开医院,从事节制生育工作,后来因收容示威的受伤学生,被迫关闭。她曾集股要买公共汽车,也曾在学校附近开馆子,生意好得成为一大景观。后来住到南京,她又自己设计房子,却因设计不合理,在楼梯上多搭了一个台子,成为众人的笑柄。她折腾得尽人皆知,惹下不少麻烦,连带着赵元任都经常被人打趣,他却从不阻拦,还把自己的书都放到那个惹人笑话的台子上,用行动给她最好的支持。
而她又何尝没有纵容他“为所欲为”?从清华到哈佛,从哈佛到清华,又从北京到南京,他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从不要求他为妻儿停留。他的朋友学生众多,九一八事变后,很多人到家里避难,她一人照顾那么多人的饮食起居,被人笑话败光了赵元任的钱财,她都只是微微一笑。
抗战爆发后,南京形勢危急,赵元任又患了恶性疟疾,高烧不退、身体虚弱。她日日守在他身边,等他稍好时,又急着把他送出南京。可危急时刻,人人自危,一票难求。一向坚韧的她第一次伤心落泪,背着他哭完后,转身又请朋友帮忙,终于得到两张船票。她安排他和大女儿先走,她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留在南京。那时,家里所有的积蓄只有189元,她把170元给他,自己只留19元。
离别的那日,她带着三个孩子相送,每个人脸上都笑意盈盈。其实,她心里早已悲伤成灾。因为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或许这一别就是永远。她不忘在大女儿耳边低语,若等不到妈妈,一定要照顾好爸爸……那时,她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选择,宁愿她死,也要换得他的生。
一家人分隔两地,她日日挂念他的身体,他则日日操心她的安危。好在,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她终于坐上了前往汉口的船,与他在长沙团圆了。
多年的努力,因为战乱,瞬间变得一无所有,他为那些不知所终的书籍哀叹,她则笑着安慰,“等以后有钱了,我什么都不买,先给你买书”,逗得他哈哈大笑。
之后,他再次前往美国任教,她也带着孩子一路相随。他们在美国的那些年过得到底怎样,外人知之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他们总会互相包容,用情深意长纵对方海阔天空。
他们走过银婚,迎来金婚,风风雨雨,一路相携,共同走过60个春秋,一直到老,他们依然会写诗互表情意。用我情深,纵你海阔,这是最浪漫美好的爱情模式。无须言语,并不奢华,却已胜过世间所有的海誓山盟。
编辑/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