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不是建立在对被压迫阶级的道义上的同情和怜悯或者对美学意义上的“乌托邦”、“理想国”偏好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把握的基础上并根据这种历史规律做出的科学预测——社会主义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
  脱离了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意空想,社会主义不再幽雅而无力。生产力作为社会历史领域中最强大的、现实的、物质的力量,无可争议的成为支配整个人类历史运动的决定性力量,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的“科学”合法性之基。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科学,如果某种主义获得科学的称谓,而且仅仅以一种纯粹客观真理、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自居则会制造一种压迫性话语。那既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传统又是理性形而上学的颠峰之作,它通向的不是科学的天堂而是“理性专制”的帝国。因为“科学”的逻辑是决定论的逻辑,而人类社会如果仅仅遵循一种决定论的逻辑,那么人类就失去之为人类的根本:没有主体、没有创造、没有选择。“规律-物”取代“绝对理性”成为至高原则,人被淹没在“规律-物”的绝对权威之中,唯一能做的只是对“真理”的“自觉”,并“自由自觉”的成为这种真理得以实现自身的工具。这无疑是回到了彻头彻尾的黑格尔主义的道路上。
  就像我们历史上所经历的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一样,“领袖”成为“绝对真理”的颁布者,“国家”是“绝对真理”的现实物化。并通过精英主义成功的再次让权力流变,“规律-物”的权威由唯一掌握话语权的政权来实现,由于他们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的代表,他们便是神圣的权威,所以“人民”是自由的,但唯一应该做的只是服从。人成为工具,“社会主义真理”成为目的。而维系这一切的是虚构整个逻辑的政权意识形态。这种“科学的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狭隘的近代国家主义,一种沦落到把人当作工具的极端机械的黑格尔主义。它出现在半农奴制的俄国,并成为这个民族走向现代性的路径毫不奇怪,这符合它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当人类历史完全进入现代,当现代性最终取得历史的支配权的时候,这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和理性形而上学纠合而成的巨兽无可挽回的被历史抛弃。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其科学性,就是说要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尊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尊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能超越社会历史阶段,从“善良意志”出发解释和建设社会主义。另一个就是社会主义的道德优越性,即注重人的价值和人的解放。真正自觉的把人作为自己的目的,扬弃历史上各种形态的对人的异化,无论是神学的还是政治的、抑或是经济的异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的幸福为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坚持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的统一。离开这种统一,不是走向空想社会主义就是走向专制的理性主义(国家理性主义或经济理性主义)。
  结合我们国家的现实来说,经济建设和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追求一切价值的现实基础和必然路径,离开这个基础来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谈社会公正充其量也就是掀起一场新的政治运动而已,而不可能有任何意义。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实践中对社会主的理解。只有把生产力放在决定性地位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那种仅仅热衷和纠缠于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伪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生产力被政治意识形态所篡夺的“皇位”在这个时代终于得到恢复。这种对“正统”的复归让我们真正的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我们民族第一次离现代化如此之近。但是如果忽视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把生产力或把其简化为GDP作为目标,就会导致我们的社会重新走向异化的发展,走向资本奴役人,或资本和权力结合共同奴役人的情况。
  当前中国正处在“现代性-消费异化”(原生态文明的商业化、整个社会生活的商业化)和“全球化-新殖民主义”(原生态文明的被同质化或直接覆盖)的双重异化压力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发展。党中央在2004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对这种挑战的回应。以人为本思想是我们党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的局限性,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摈弃了“以意识形态为本”、“以政治利益为本”和“以资本为本”的异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恢复了人的尊严和主体地位。坚持对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和价值型的统一,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才是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统一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收稿日期:2007-11-09
其他文献
1 吊兰吊兰不仅是居室内极佳的悬垂观叶植物,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室内空气净化花卉。吊兰具有极强的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还可以净化空气。一般房间养1~2盆吊兰,空气中有毒气体即可
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察觉到个别老师教育、开导学生时,在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制定实质性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一味漫无边际地对其讲大道理,并将“既往不咎”挂在嘴边,以示警戒,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求取良好的教育成效。对此,我不敢苟同——诚然,“不咎”蕴含着师者的宽宏、大度和对学生行为的良好企愿,但“补救”则更利于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和改进。师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导学生在锐意进
关键词 手术 心理护理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是一种创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术患者担心的是手术能否成功,担心术中和术后疼痛,对手术前麻醉信息及其安全性缺乏,对手术环境和工作人员陌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能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因此,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减轻焦虑恐惧程度,促进血压脉搏的稳定,使患者在良好的情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