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应该做的是,经常尝试新的食物,同一种食物也经常变换不同的做法。对他们的一生健康来说,愿意接受和尝试广泛的食物,远远比喜欢几种“妈妈做的食物”重要。
一般来说,食物应该以植物性的为主,全谷食物、蔬菜、水果应该构成一天食谱的主要部分;其次,是奶制品和适量瘦肉或者豆制品,它们可以提供钙、优质蛋白以及许多矿物质。另外,完善的食谱还应该有一些脂肪,尤其是植物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更有利于健康。不过它们在正常的中餐中已经足够,也就用不着额外注意了。
如今有很多孩子在吃上的花销,比父母加起来还多。但是,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却并未因此提高多少。不时有“专家”指出:中国儿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投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许多人把愤怒对准了现代工业:化肥、农药、添加剂……被轮番拿出来说事。于是,一种又一种号称“绝对安全”、“营养丰富”、“专为儿童设计”的食物,又纷纷涌上市面。
在我看来,通常热炒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说不重要,但是人们的关注超过了它本来的严重程度。所谓的“有害食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不合格的食品,二是合格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绝大多数的食品安全事件来源于不合格食品。这种危害的避免主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作为。对父母来说,能做的大概只能是从可靠的渠道购买食品。而对于后者,主要是以讹传讹引起的恐慌。在法规上,中国的食品安全规定往往比美国还要严,跟欧洲相比也不宽松。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基本上就不会有危害。
吃得越杂越健康
健康的儿童饮食跟花销没有什么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
●控制总热量
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报刊,到处都可以见到“某某食品对孩子特别好”的说法,于是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父母们就不停地给孩子吃这吃那。但任何食品都会含有热量,且不说那些“特别好”的食品到底起不起作用,增加了热量摄入却是实实在在的。
热量多了,就转化到体重上。于是小胖子比例越来越高,直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一旦长胖,又更加不喜欢活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肥胖是目前的中国儿童最大的健康隐患。
因此控制总热量就是首要目标。“总热量”是指一天之中所吃喝的所有食物、零食、饮料中所含的热量。一个孩子每天需要多少热量跟身体状况、活动状况有关,但是父母们应该相信孩子不会饿着自己。父母完全用不着担心他们吃得不够。
●植物为主,组成全面
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又要满足各种成分的全面均衡,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但这正是父母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一般来说,食物应该以植物性的为主,全谷食物、蔬菜、水果应该构成一天食谱的主要部分,它们可以提供各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等等。这些食物在产生相同的饱足感的前提下所含的热量比较低,有利于控制总热量。
其次,是奶制品和适量瘦肉或者豆制品,它们可以提供钙、优质蛋白以及许多矿物质。完善的食谱还应该有一些脂肪,尤其是植物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更有利于健康。不过它们在正常的中餐中已经足够,也就用不着额外注意了。
●乐于尝试新食物
许多孩子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喜欢吃正常的食物、不吃蔬菜,即使是水果也只吃特定的几种。每到吃饭,大人连哄带骗,甚至四处追着喂,然后不停吃零食。
虽然说大多数的零食不见得有害健康,但是多数的零食为了获得良好的口感风味,都会使用精细的原料和大量的盐、糖等调料。这样,零食往往把孩子的口味惯得更“刁”,而这些食物本身营养又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就会让“热量过度”和“营养不均”的问题更加突出。
没有一种或者几种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实际上人们也不完全清楚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在前面所提的大原则下,吃得越杂,就越健康。对于儿童,乐于尝试新食物是一个好的习惯。这意味着他不挑食、不偏食,更容易获得全面的营养。
与孩子的天性斗争
显然,上面所说的原则看起来很简单,能为父母们省下许多开销。但是,真正要实现并不容易,它甚至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
按照科学家们的调查统计,孩子们不论地域、种族和传统,都喜欢高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讨厌蔬菜以及许多水果。他们天生喜欢吃的,却是健康的食谱中要限制的;他们天生不喜欢吃的,却是健康食谱要求加强的。另一方面,不健康的“儿童食品”却正是按照他们的喜好设计的,并且时时刻刻轰炸着他们的视线。
所以,让孩子们吃得健康,是在与孩子的天性与精通儿童心理的商人们做斗争。父母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努力:
●父母是最好的模仿对象
在小的时候,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模仿。对孩子来说,他们的饮食习惯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来。所以,想要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父母就要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父母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而杜绝蔬菜粗粮,就不能抱怨孩子“只喜欢吃肉”。
孩子不需要特别的营养,所以最好的方式也最简单:让孩子跟父母一起吃同样的饭菜。美国儿童教育建议孩子能坐了就坐在椅子里看着父母吃饭,能吃了就给他一些食物一起吃,一岁以后就让他吃桌子上的食物。如果桌子上总有青菜,而父母总是很高兴地吃,那么孩子也会去尝试。
●允许孩子浪费一些食物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爱惜粮食,所以把饭菜吃干净从来都是“乖孩子”的表现。这对于小孩子却是不恰当的。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了就停止。多余的食物吃到肚子里并不是营养,而跟垃圾食品并无区别。
爱惜食物是一种美德。父母可以做的,是让他们养成自己盛取食物的习惯。鼓励他们每次少盛,吃完了再盛,不应该把“营养好的”食物堆到他们的碗里,追着喂或者把“吃完了饭菜”作为夸奖。
●不把零食作为奖励或者惩罚
“如果你怎么怎么,就给你什么什么吃”“如果你不怎么怎么,就不给你什么什么了”……这是父母们常用的奖惩方式。的确,这些奖励或者惩罚往往很有效。但是,它们并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而说,这些作为奖励或者惩罚的食物,往往是一些“好吃”的零食。如果它是健康的,那么就应该鼓励孩子吃;如果不利健康,就应该尽量避免。而把它作为奖励或者惩罚,就改变了食物本来的意义,让这种食物在孩子的心目中尤其重要。从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任何食物在食谱中都不应该被过分强调。而一旦作为奖励,孩子就会大量地吃,这对于控制食物总量也是不利的。
●淡化“我家孩子最爱吃的食物”
许多父母津津乐道“我家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什么”,于是就经常给他做什么。父母会为自己做出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而感到骄傲,但是这并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最好是淡化他们的这种倾向。
孩子们会喜欢他们经常吃的东西,而他们吃的多的东西他们又会更加喜欢。如果父母经常给他们吃几种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就会强化他们的偏食,而且让他们失去尝试其他食物的兴趣。当他们长得越大,他们就越不愿意尝试新的食物。父母应该做的是,经常尝试新的食物,同一种食物也经常变换不同的做法。对他们的一生健康来说,愿意接受和尝试广泛的食物,远远比喜欢几种“妈妈做的食物”重要。
一般来说,食物应该以植物性的为主,全谷食物、蔬菜、水果应该构成一天食谱的主要部分;其次,是奶制品和适量瘦肉或者豆制品,它们可以提供钙、优质蛋白以及许多矿物质。另外,完善的食谱还应该有一些脂肪,尤其是植物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更有利于健康。不过它们在正常的中餐中已经足够,也就用不着额外注意了。
如今有很多孩子在吃上的花销,比父母加起来还多。但是,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却并未因此提高多少。不时有“专家”指出:中国儿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投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许多人把愤怒对准了现代工业:化肥、农药、添加剂……被轮番拿出来说事。于是,一种又一种号称“绝对安全”、“营养丰富”、“专为儿童设计”的食物,又纷纷涌上市面。
在我看来,通常热炒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说不重要,但是人们的关注超过了它本来的严重程度。所谓的“有害食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不合格的食品,二是合格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绝大多数的食品安全事件来源于不合格食品。这种危害的避免主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作为。对父母来说,能做的大概只能是从可靠的渠道购买食品。而对于后者,主要是以讹传讹引起的恐慌。在法规上,中国的食品安全规定往往比美国还要严,跟欧洲相比也不宽松。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基本上就不会有危害。
吃得越杂越健康
健康的儿童饮食跟花销没有什么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
●控制总热量
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报刊,到处都可以见到“某某食品对孩子特别好”的说法,于是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父母们就不停地给孩子吃这吃那。但任何食品都会含有热量,且不说那些“特别好”的食品到底起不起作用,增加了热量摄入却是实实在在的。
热量多了,就转化到体重上。于是小胖子比例越来越高,直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一旦长胖,又更加不喜欢活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肥胖是目前的中国儿童最大的健康隐患。
因此控制总热量就是首要目标。“总热量”是指一天之中所吃喝的所有食物、零食、饮料中所含的热量。一个孩子每天需要多少热量跟身体状况、活动状况有关,但是父母们应该相信孩子不会饿着自己。父母完全用不着担心他们吃得不够。
●植物为主,组成全面
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又要满足各种成分的全面均衡,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但这正是父母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一般来说,食物应该以植物性的为主,全谷食物、蔬菜、水果应该构成一天食谱的主要部分,它们可以提供各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等等。这些食物在产生相同的饱足感的前提下所含的热量比较低,有利于控制总热量。
其次,是奶制品和适量瘦肉或者豆制品,它们可以提供钙、优质蛋白以及许多矿物质。完善的食谱还应该有一些脂肪,尤其是植物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更有利于健康。不过它们在正常的中餐中已经足够,也就用不着额外注意了。
●乐于尝试新食物
许多孩子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喜欢吃正常的食物、不吃蔬菜,即使是水果也只吃特定的几种。每到吃饭,大人连哄带骗,甚至四处追着喂,然后不停吃零食。
虽然说大多数的零食不见得有害健康,但是多数的零食为了获得良好的口感风味,都会使用精细的原料和大量的盐、糖等调料。这样,零食往往把孩子的口味惯得更“刁”,而这些食物本身营养又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就会让“热量过度”和“营养不均”的问题更加突出。
没有一种或者几种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实际上人们也不完全清楚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在前面所提的大原则下,吃得越杂,就越健康。对于儿童,乐于尝试新食物是一个好的习惯。这意味着他不挑食、不偏食,更容易获得全面的营养。
与孩子的天性斗争
显然,上面所说的原则看起来很简单,能为父母们省下许多开销。但是,真正要实现并不容易,它甚至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
按照科学家们的调查统计,孩子们不论地域、种族和传统,都喜欢高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讨厌蔬菜以及许多水果。他们天生喜欢吃的,却是健康的食谱中要限制的;他们天生不喜欢吃的,却是健康食谱要求加强的。另一方面,不健康的“儿童食品”却正是按照他们的喜好设计的,并且时时刻刻轰炸着他们的视线。
所以,让孩子们吃得健康,是在与孩子的天性与精通儿童心理的商人们做斗争。父母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努力:
●父母是最好的模仿对象
在小的时候,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模仿。对孩子来说,他们的饮食习惯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来。所以,想要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父母就要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父母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而杜绝蔬菜粗粮,就不能抱怨孩子“只喜欢吃肉”。
孩子不需要特别的营养,所以最好的方式也最简单:让孩子跟父母一起吃同样的饭菜。美国儿童教育建议孩子能坐了就坐在椅子里看着父母吃饭,能吃了就给他一些食物一起吃,一岁以后就让他吃桌子上的食物。如果桌子上总有青菜,而父母总是很高兴地吃,那么孩子也会去尝试。
●允许孩子浪费一些食物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爱惜粮食,所以把饭菜吃干净从来都是“乖孩子”的表现。这对于小孩子却是不恰当的。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了就停止。多余的食物吃到肚子里并不是营养,而跟垃圾食品并无区别。
爱惜食物是一种美德。父母可以做的,是让他们养成自己盛取食物的习惯。鼓励他们每次少盛,吃完了再盛,不应该把“营养好的”食物堆到他们的碗里,追着喂或者把“吃完了饭菜”作为夸奖。
●不把零食作为奖励或者惩罚
“如果你怎么怎么,就给你什么什么吃”“如果你不怎么怎么,就不给你什么什么了”……这是父母们常用的奖惩方式。的确,这些奖励或者惩罚往往很有效。但是,它们并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而说,这些作为奖励或者惩罚的食物,往往是一些“好吃”的零食。如果它是健康的,那么就应该鼓励孩子吃;如果不利健康,就应该尽量避免。而把它作为奖励或者惩罚,就改变了食物本来的意义,让这种食物在孩子的心目中尤其重要。从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任何食物在食谱中都不应该被过分强调。而一旦作为奖励,孩子就会大量地吃,这对于控制食物总量也是不利的。
●淡化“我家孩子最爱吃的食物”
许多父母津津乐道“我家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什么”,于是就经常给他做什么。父母会为自己做出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而感到骄傲,但是这并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最好是淡化他们的这种倾向。
孩子们会喜欢他们经常吃的东西,而他们吃的多的东西他们又会更加喜欢。如果父母经常给他们吃几种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就会强化他们的偏食,而且让他们失去尝试其他食物的兴趣。当他们长得越大,他们就越不愿意尝试新的食物。父母应该做的是,经常尝试新的食物,同一种食物也经常变换不同的做法。对他们的一生健康来说,愿意接受和尝试广泛的食物,远远比喜欢几种“妈妈做的食物”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