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太太今年40岁,上个月,绿豆卖8元/斤,她一口气买了100多斤,每天煮4斤,按电视上说的,只煮7分钟。动员全家当水喝,再将煮过的豆子全部倒掉。只吃蔬菜,家中肉类荤菜几乎绝迹,长条茄子、萝卜和青椒“一统天下”。并且只能生吃,每当叶先生和孩子难以下咽时,叶太太就大讲茄子吸油的“大道理”。
原以为只是尝鲜,谁料,天天顿顿都是这几样菜,生吃、炒着吃、油焖着吃,连吃了1个月,以至于现在叶先生看见长条茄子就反胃。
叶先生说:“最近媒体揭露了张悟本‘养生经’的真面目,老婆想到家人吃了这么久,也没什么效果,这才有些半信半疑了。”
“养生明星”张悟本的走红程度堪比娱乐明星,他的书上市6个月销量突破300万册,他主讲的电视节目排名收视率前三名,他的挂号费高达2000元,他提出的“绿豆养生说”据称是绿豆涨价的原因之一。
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厂工人“成长”为被大众追捧的养生专家,张悟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然而,面对媒体“没有行医资质、涉嫌非法行医”的质疑,“绿豆汤、长茄子包治百病”的养生理论的拷问,这个红遍大江南北的“神医”终于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人们不禁疑惑,谁成就了张悟本的神话?谁该对此事负责?
“治病不如防病”“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当代医学也在不停地提醒人们,通过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行为,可以减少人们的患病概率,可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对那些已经患了某种慢性病,或者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能不能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食谱?真正具体到一些细节时,当代医学却又往往无所作为。
显然,“张悟本现象”不仅暴露出大众对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望,更暴露出市场监管的漏洞。不止是张悟本,在这个养生、食疗风靡的时代,也滋生了不少如鱼得水的“王悟本”“李悟本”们。
一个未在卫生部门注册,根本没有坐堂接诊资格的“养生专家”。却能成为京城最贵的中医;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经不起推敲的头衔,却能在电视上、漏洞百出的书中风靡全国……为何面对这一切,有关监管部门熟视无睹、迟迟不介入?
“张悟本现象”一方面说明,随着公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不断增加,而养生、食疗作为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却未有效地纳入公共卫生的规划之中,张悟本推崇的“万能”食疗治病方和养生类书籍,正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加之民众普遍缺乏对医疗养生书籍的判断能力,让所谓的“养生专家”有了可乘之机,过分夸大食疗作用,以达到商业炒作的目的。
“张悟本现象”在另一方面暴露医疗保健市场短板和当今传媒的尴尬:出版的准入门槛,电视保健讲座节目的审核,食疗与药物治疗的界限……这些问题亟待厘清,科普市场也应通过立法来规范和完善。具体到电视养生节目,媒体对收视率的追逐胜过对节目嘉宾的筛选考量,只要嘉宾语言活泼,时不时地能蹦出几句“雷语”提升收视率,观点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常常可以忽略。娱乐可以造星,科学只能实事求是,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观众而言,电视节目中的科学与养生代表着权威。媒体在“神化”嘉宾的同时也“愚化”了受众。
科学是经得起质疑的。而伪科学则会在质疑声中瓦解。对于“张悟本现象”,我们应该客观分析、理性看待。
原以为只是尝鲜,谁料,天天顿顿都是这几样菜,生吃、炒着吃、油焖着吃,连吃了1个月,以至于现在叶先生看见长条茄子就反胃。
叶先生说:“最近媒体揭露了张悟本‘养生经’的真面目,老婆想到家人吃了这么久,也没什么效果,这才有些半信半疑了。”
“养生明星”张悟本的走红程度堪比娱乐明星,他的书上市6个月销量突破300万册,他主讲的电视节目排名收视率前三名,他的挂号费高达2000元,他提出的“绿豆养生说”据称是绿豆涨价的原因之一。
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厂工人“成长”为被大众追捧的养生专家,张悟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然而,面对媒体“没有行医资质、涉嫌非法行医”的质疑,“绿豆汤、长茄子包治百病”的养生理论的拷问,这个红遍大江南北的“神医”终于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人们不禁疑惑,谁成就了张悟本的神话?谁该对此事负责?
“治病不如防病”“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当代医学也在不停地提醒人们,通过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行为,可以减少人们的患病概率,可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对那些已经患了某种慢性病,或者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能不能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食谱?真正具体到一些细节时,当代医学却又往往无所作为。
显然,“张悟本现象”不仅暴露出大众对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望,更暴露出市场监管的漏洞。不止是张悟本,在这个养生、食疗风靡的时代,也滋生了不少如鱼得水的“王悟本”“李悟本”们。
一个未在卫生部门注册,根本没有坐堂接诊资格的“养生专家”。却能成为京城最贵的中医;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经不起推敲的头衔,却能在电视上、漏洞百出的书中风靡全国……为何面对这一切,有关监管部门熟视无睹、迟迟不介入?
“张悟本现象”一方面说明,随着公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不断增加,而养生、食疗作为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却未有效地纳入公共卫生的规划之中,张悟本推崇的“万能”食疗治病方和养生类书籍,正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加之民众普遍缺乏对医疗养生书籍的判断能力,让所谓的“养生专家”有了可乘之机,过分夸大食疗作用,以达到商业炒作的目的。
“张悟本现象”在另一方面暴露医疗保健市场短板和当今传媒的尴尬:出版的准入门槛,电视保健讲座节目的审核,食疗与药物治疗的界限……这些问题亟待厘清,科普市场也应通过立法来规范和完善。具体到电视养生节目,媒体对收视率的追逐胜过对节目嘉宾的筛选考量,只要嘉宾语言活泼,时不时地能蹦出几句“雷语”提升收视率,观点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常常可以忽略。娱乐可以造星,科学只能实事求是,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观众而言,电视节目中的科学与养生代表着权威。媒体在“神化”嘉宾的同时也“愚化”了受众。
科学是经得起质疑的。而伪科学则会在质疑声中瓦解。对于“张悟本现象”,我们应该客观分析、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