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论坛第八届新领军者年会9月10日至12日在天津举行,主题被确定为“推动创新,创造价值”。顶级的全球经济论坛对“创新”高度关注,意味着通过创新管理和创造价值驱动世界经济发展,已成为主流共识。
大会议题也充满创新:“挑战”、 “超前思维”、“探索”、“创造的火花”、“战略转变”,并结合金融、科技、能源、艺术、消费、医疗、创意经济等重要领域,展开深度交流对话,探讨国际合作的各种可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呼唤“新常态”——更低的金融杠杆、更适宜的政府干预、更稳健的增长模式。应当说,全球仍没有完全摆脱危机,但是许多国家已经在寻找经济增长新路,世界性的创新变革突破的能量在积累,一个创新行动紧密和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就中国经济而言,以投资拉动、外贸导向、消耗资源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信息经济到来,全球产业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新技术的革新,都促使中国经济必须再一次站在全球高度,系统审视自身的发展模式。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到“新常态”。他指出,适应新常态,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重要的在于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突破。
创新、转型、升级,将是从现在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词。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上必须从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同时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就转型过程来看,必须进入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从结构不合理到结构优化的升级过程。
这样的创新、转型、升级要成为常态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经济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对接、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短期收益与持续发展的平衡等,分量都很重。而这些问题涉及要素之复杂、范围之广泛,须有系统的战略眼光、科学的创新思维和灵活有效的战术才能解决。
创新必须在两个层面突进:一个层面是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企业激发创新力提供保障;另一个层面是,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变革和价值驱动,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具有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
从全球范围看,当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成为过去式,凭什么参与全球竞争?唯有创新。
创新,能够形成创造性的生产,构成新的供给,从而引发和刺激新的需求。中国必须走创新国家之路,必须建立高效能、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的大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资源要素瓶颈,形成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第一生产力——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利用,只有人才能成为价值创造和管理创新的主体。经济体制要为企业增添活力,而不能成为障碍,要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动力和能力,而不是束缚和压抑。
只有当“中国创造”成为世界通行证时,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的时代才能到来。
大会议题也充满创新:“挑战”、 “超前思维”、“探索”、“创造的火花”、“战略转变”,并结合金融、科技、能源、艺术、消费、医疗、创意经济等重要领域,展开深度交流对话,探讨国际合作的各种可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呼唤“新常态”——更低的金融杠杆、更适宜的政府干预、更稳健的增长模式。应当说,全球仍没有完全摆脱危机,但是许多国家已经在寻找经济增长新路,世界性的创新变革突破的能量在积累,一个创新行动紧密和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就中国经济而言,以投资拉动、外贸导向、消耗资源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信息经济到来,全球产业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新技术的革新,都促使中国经济必须再一次站在全球高度,系统审视自身的发展模式。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到“新常态”。他指出,适应新常态,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重要的在于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突破。
创新、转型、升级,将是从现在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词。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上必须从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同时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就转型过程来看,必须进入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从结构不合理到结构优化的升级过程。
这样的创新、转型、升级要成为常态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经济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对接、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短期收益与持续发展的平衡等,分量都很重。而这些问题涉及要素之复杂、范围之广泛,须有系统的战略眼光、科学的创新思维和灵活有效的战术才能解决。
创新必须在两个层面突进:一个层面是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企业激发创新力提供保障;另一个层面是,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变革和价值驱动,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具有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
从全球范围看,当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成为过去式,凭什么参与全球竞争?唯有创新。
创新,能够形成创造性的生产,构成新的供给,从而引发和刺激新的需求。中国必须走创新国家之路,必须建立高效能、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的大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资源要素瓶颈,形成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第一生产力——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利用,只有人才能成为价值创造和管理创新的主体。经济体制要为企业增添活力,而不能成为障碍,要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动力和能力,而不是束缚和压抑。
只有当“中国创造”成为世界通行证时,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的时代才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