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应用5S管理,推进护理工作。方法:将治疗室、库房、病室、处置室、办公区域,更衣室,所有物品定点放置、定数量、定人管理,通过整理,消除浪费现场空间,消除误用误送的浪费,消除搬用的浪费,消除管理资源的浪费。用清洁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结果:应用5S管理后,效果明显优于未使用前状态。结论:通过5S管理方法使护理工作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也更快捷的服务于患者。
【关键词】5S管理;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69—01
素养、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所以简称5S。这5个S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整理是整顿的基础,整顿又是整理的巩固;清扫显现整理整顿的效果,所以这3个S又称为3S;通过清洁和素养,使工作空间形成一个整体不断改善的氛围。我科通过5S学习再进一步推进后,使五室明显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随手可取,节约了取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1]。
1 方法:
1.1通过整理,消除浪费现场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待修品、保留品,过期物品等滞留在库房,会占用大量的货架空间。通过整理,就能把空间节约出来。这样在工作中或抢救患者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及时能取到,使工作现场无杂物,过道通畅,增大操作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1.2 通过整顿,使医院工作场所物品放置整齐有序,一目了然,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1.2.1 物品定点摆放-物有其位、物在其位。
1.2.2 物品定量摆放-过目知数。
1.2.3 取用放置方便-取放物品无须寻找。
1.2.4 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一目了然。
1.3通过常清洁,保持医院环境整洁明亮,各种物品、仪器设备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1.3.1 建立清洁责任区:为更好地落实常清洁工作,分配每个人都负责清洁、检查的范围,如主任办公室由科主任负责,医生办公室由主治医生负责,护士站、治疗室、库房由某某护士负责。
1.3.2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货架等地方,定期組织清洁活动。
1.3.3 全员参与:科内每个成员都有责任维持环境的清洁状态。
1.4通过清扫,消除脏汚,保持干净、明亮,使大家心情变得开朗愉快。
1.4.1 首先要消除、杜绝脏汚根源、散落根源、杂乱根源。
1.4.2 对地面、天花板、窗门、货架,设备内部空间及文件柜内等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角落彻底清扫。
1.4.3 对全科人员进行分工:每位护士分管四个病房,将清扫的方法、频度、工具、顺序都告知每位员工,以及流程,人人掌握,再做统一检查验收,相互督促,共同学习进步。
1.4.4 让清扫成为一种习惯:发现一点污垢马上进行清扫,可能只要1—2分钟,但如果要堆积起来等到一天下来才清扫的话,就需要20—30分钟。
1.4.5 前后进行对比:展示问题点,增加责任感,改善前后效果鲜明对比,给员工成就感形成榜样效应。
1.5素养是养成切实遵守应该遵守的规则的习惯。
1.5.1通过晨会等手段,提高全员文明礼貌水准:如每天早晨进病房,向患者说一声早上好。
1.5.2 培养每位成员的良好习惯,并遵循规则做事,将规则习惯化。
1.5.3通过素养的提升来固化5S结果,长期自觉完成工作。
2 结果:通过推进5S管理,医务人员区域干净、明亮,病区更安静舒适,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结论:
懒惰是大多数人的共性,5S虽好,但在养成习惯之前,很多人不可能自觉的去实施,所有工作都要划定个人责任区域,既是明确管理责任,防止互相推诿,又有利提高工作效率,推行5S活动必须导入PDCA循环,才能达到预期目的[2-3]。
5S活动应该是大家的事情,只有大家齐动手,才能营造温馨明快的工作氛围,使科室至医院的环境面貌发生改观,达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效果。我们身为医院的人,更重要立志为自主人、高素养人,随时检视自身的习惯,确立健全观念,进而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M].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2] 苏俊.卓有成效的5S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3] 刘沛珍,陈秋芬.五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3,(1):60-61.
【关键词】5S管理;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69—01
素养、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所以简称5S。这5个S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整理是整顿的基础,整顿又是整理的巩固;清扫显现整理整顿的效果,所以这3个S又称为3S;通过清洁和素养,使工作空间形成一个整体不断改善的氛围。我科通过5S学习再进一步推进后,使五室明显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随手可取,节约了取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1]。
1 方法:
1.1通过整理,消除浪费现场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待修品、保留品,过期物品等滞留在库房,会占用大量的货架空间。通过整理,就能把空间节约出来。这样在工作中或抢救患者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及时能取到,使工作现场无杂物,过道通畅,增大操作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1.2 通过整顿,使医院工作场所物品放置整齐有序,一目了然,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1.2.1 物品定点摆放-物有其位、物在其位。
1.2.2 物品定量摆放-过目知数。
1.2.3 取用放置方便-取放物品无须寻找。
1.2.4 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一目了然。
1.3通过常清洁,保持医院环境整洁明亮,各种物品、仪器设备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1.3.1 建立清洁责任区:为更好地落实常清洁工作,分配每个人都负责清洁、检查的范围,如主任办公室由科主任负责,医生办公室由主治医生负责,护士站、治疗室、库房由某某护士负责。
1.3.2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货架等地方,定期組织清洁活动。
1.3.3 全员参与:科内每个成员都有责任维持环境的清洁状态。
1.4通过清扫,消除脏汚,保持干净、明亮,使大家心情变得开朗愉快。
1.4.1 首先要消除、杜绝脏汚根源、散落根源、杂乱根源。
1.4.2 对地面、天花板、窗门、货架,设备内部空间及文件柜内等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角落彻底清扫。
1.4.3 对全科人员进行分工:每位护士分管四个病房,将清扫的方法、频度、工具、顺序都告知每位员工,以及流程,人人掌握,再做统一检查验收,相互督促,共同学习进步。
1.4.4 让清扫成为一种习惯:发现一点污垢马上进行清扫,可能只要1—2分钟,但如果要堆积起来等到一天下来才清扫的话,就需要20—30分钟。
1.4.5 前后进行对比:展示问题点,增加责任感,改善前后效果鲜明对比,给员工成就感形成榜样效应。
1.5素养是养成切实遵守应该遵守的规则的习惯。
1.5.1通过晨会等手段,提高全员文明礼貌水准:如每天早晨进病房,向患者说一声早上好。
1.5.2 培养每位成员的良好习惯,并遵循规则做事,将规则习惯化。
1.5.3通过素养的提升来固化5S结果,长期自觉完成工作。
2 结果:通过推进5S管理,医务人员区域干净、明亮,病区更安静舒适,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结论:
懒惰是大多数人的共性,5S虽好,但在养成习惯之前,很多人不可能自觉的去实施,所有工作都要划定个人责任区域,既是明确管理责任,防止互相推诿,又有利提高工作效率,推行5S活动必须导入PDCA循环,才能达到预期目的[2-3]。
5S活动应该是大家的事情,只有大家齐动手,才能营造温馨明快的工作氛围,使科室至医院的环境面貌发生改观,达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效果。我们身为医院的人,更重要立志为自主人、高素养人,随时检视自身的习惯,确立健全观念,进而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M].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2] 苏俊.卓有成效的5S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3] 刘沛珍,陈秋芬.五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