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比Safesider镍钛锉同Protaper镍钛锉在根管预备时的器械耐用程度,指导器械的使用。方法 选择需根管治疗的恒磨牙5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A组)用Safesider镍钛锉回旋法预备根管25例,根管117个;对照组(B组)采用Protaper镍钛锉旋转法预备根管25例,根管101个。每根管都预备到30#,6%锥度,并记录器械折断的数量。结果 A组器械折断发生率为2.56%,B组器械折断发生率为8.91%,采用χ2检验统计两组器械折断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fesider镍钛锉具有更好的耐用度,但使用Protaper镍钛锉预备后的根管锥度更加流畅,根管充填比较方便。所以可以根据器械的特点选择自己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 Safesider; Protaper
[中图分类号] R78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3-126-01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各个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套良好的大锥度根管锉可以提高根管预备的效果和效率。Protaper钛镍合金根管锉是目前主流的根管预备器械,可以将根管做出大锥度的流畅预备,但在增加根管预备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器械损耗,镍钛合金器械折断率较高,容易折断在根管中。
我院从2005年开始使用美国EDS公司的Safesider根管预备锉,选择我院30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器械折断的情况有所改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选择近半年在我院就诊患者30例共50颗患牙,年龄18~50岁,平均36岁。
1.2 器械
Protaper镍钛根管锉(美国登士百公司),Safesider镍钛锉。
1.3 分组
患牙在局部麻醉下开髓,完全揭去髓室顶,暴露根管口,获得器械进入根管的直线通路,用8# K锉确定工作长度。实验组(A组)25颗牙齿,采用机用扩孔钻进行根管上2/3的预备后,使用Safesider镍钛锉预备根管至20#通畅根管,用30# Safesider锉和25# Safesider锉完成根管成形,根管锥度为0.08%。对照组(B组)25颗牙齿,同样采用机用扩孔钻进行根管上2/3的预备后采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预备根管,按序列使用F1、F2、F3 锉进行根管成形。所有临床操作由从事口腔内科工作10年的资深医师进行标准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记录器械使用后器械折断数,器械折断数和预备根管数的比值为器械折断率。
A组牙齿根管总计117个,器械折断3个,器械折断发生率为2.56%;B组牙齿根管总计101个,器械折断9个,器械折断发生率为8.91%。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器械折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镍钛锉可以预备出流畅的大锥度根管,但镍钛金属疲劳后产生折断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在使用时容易发生器械折断在根管内的情况,给临床工作造成干扰。同Protaper镍钛锉在使用方法上不同,按照产品使用的指导,Safedier镍钛锉采用30°角回旋工作,而不是旋转动作,这样在使用中可以减少器械变形的概率。通过牙齿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大多数牙根管的横断面形态是卵圆形,圆形的根管锉在工作时经常只能接触到根管较窄的两壁,在锉的一侧有平坦面,更加减少了和根管壁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根管锉金属的疲劳程度,同时预备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得以有排溢的空间,可以有效防止根管预备时堵塞。在Safesider系统使用时可以使用不锈钢reamer锉做先期根管预备,研究表明不锈钢锉的折断风险远小于镍钛锉[1]。同时在Safesider系列锉的使用过程中不进行顺时针旋转动作,而是器械做往复30°旋转,减小了器械变形度,所以对器械的应力减小,不易发生器械折断的情况[2],相比之下以Protaper为代表的镍钛锉在使用中较易发生折断,所以按照厂家的要求使用次数需要严格控制[3]。但同时也看到,使用Protaper镍钛锉预备后的根管锥度更加流畅,根管充填比较方便。所以可以根据器械的特点选择自己的使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Johnson E,Lloyd A,Kuttler S,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a novel nickel-titanium alloy and 508 nitinol on the cyclic fatigue life of ProFile 25/04 rotary instruments[J]. Endod,2008,34(11):1406-1409.
[2] Musikant BL,Deutsch AS. Endodontic techniques defined by principles[J]. N Y State Dent,2004,70(4):18-21.
[3] Inan U,Aydin C,Uzun O,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used and new protaper instruments: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tudy[J]. Endod,2007,33(11):1334-1337.
(收稿日期:2010-03-08)
[关键词] Safesider; Protaper
[中图分类号] R78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3-126-01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各个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套良好的大锥度根管锉可以提高根管预备的效果和效率。Protaper钛镍合金根管锉是目前主流的根管预备器械,可以将根管做出大锥度的流畅预备,但在增加根管预备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器械损耗,镍钛合金器械折断率较高,容易折断在根管中。
我院从2005年开始使用美国EDS公司的Safesider根管预备锉,选择我院30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器械折断的情况有所改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选择近半年在我院就诊患者30例共50颗患牙,年龄18~50岁,平均36岁。
1.2 器械
Protaper镍钛根管锉(美国登士百公司),Safesider镍钛锉。
1.3 分组
患牙在局部麻醉下开髓,完全揭去髓室顶,暴露根管口,获得器械进入根管的直线通路,用8# K锉确定工作长度。实验组(A组)25颗牙齿,采用机用扩孔钻进行根管上2/3的预备后,使用Safesider镍钛锉预备根管至20#通畅根管,用30# Safesider锉和25# Safesider锉完成根管成形,根管锥度为0.08%。对照组(B组)25颗牙齿,同样采用机用扩孔钻进行根管上2/3的预备后采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预备根管,按序列使用F1、F2、F3 锉进行根管成形。所有临床操作由从事口腔内科工作10年的资深医师进行标准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记录器械使用后器械折断数,器械折断数和预备根管数的比值为器械折断率。
A组牙齿根管总计117个,器械折断3个,器械折断发生率为2.56%;B组牙齿根管总计101个,器械折断9个,器械折断发生率为8.91%。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器械折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镍钛锉可以预备出流畅的大锥度根管,但镍钛金属疲劳后产生折断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在使用时容易发生器械折断在根管内的情况,给临床工作造成干扰。同Protaper镍钛锉在使用方法上不同,按照产品使用的指导,Safedier镍钛锉采用30°角回旋工作,而不是旋转动作,这样在使用中可以减少器械变形的概率。通过牙齿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大多数牙根管的横断面形态是卵圆形,圆形的根管锉在工作时经常只能接触到根管较窄的两壁,在锉的一侧有平坦面,更加减少了和根管壁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根管锉金属的疲劳程度,同时预备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得以有排溢的空间,可以有效防止根管预备时堵塞。在Safesider系统使用时可以使用不锈钢reamer锉做先期根管预备,研究表明不锈钢锉的折断风险远小于镍钛锉[1]。同时在Safesider系列锉的使用过程中不进行顺时针旋转动作,而是器械做往复30°旋转,减小了器械变形度,所以对器械的应力减小,不易发生器械折断的情况[2],相比之下以Protaper为代表的镍钛锉在使用中较易发生折断,所以按照厂家的要求使用次数需要严格控制[3]。但同时也看到,使用Protaper镍钛锉预备后的根管锥度更加流畅,根管充填比较方便。所以可以根据器械的特点选择自己的使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Johnson E,Lloyd A,Kuttler S,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a novel nickel-titanium alloy and 508 nitinol on the cyclic fatigue life of ProFile 25/04 rotary instruments[J]. Endod,2008,34(11):1406-1409.
[2] Musikant BL,Deutsch AS. Endodontic techniques defined by principles[J]. N Y State Dent,2004,70(4):18-21.
[3] Inan U,Aydin C,Uzun O,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used and new protaper instruments: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tudy[J]. Endod,2007,33(11):1334-1337.
(收稿日期: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