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与文学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创作出了很多文学作品,旨在挖掘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那么,福斯特主要就是通过一些社会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创作理念与思想内涵。因此,这些社会意象是福斯特作品中的核心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房间”意象主要是作家用来批判中产阶级迂腐道德理念的,“霍华德庄园”意象则表达了作家对于现代人生活困境的人文关怀。通过这些意象,作家传达出一种人文思想,即现代人要找到心灵的家园,才可以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
关键词: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文学作品 社会意象 寓意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一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大部分都创作于20世纪初期,当时正处于英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文学创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因此,福斯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意象来传达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且赋予文学作品以特定的节奏感。我们可以说,福斯特是英国具有独特文学创作风格的小说家,他的社会意象更是其中心意象,集中体现了他对于自由、理想的美好愿望与不懈追求。
福斯特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就形成了自由主义思想。在后来的人生经历中,他又逐步具有了温和改良的中产阶级思想,并通过周游各国的旅行,获得大量的文学创作灵感。因此,我们在福斯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尝试着运用自由——人文主义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以实现沟通与和解,从而治愈英国中产阶级那颗“发育不良的心”,因为正是这颗“发育不良的心”才引起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与不和谐。福斯特认为,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现代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回归乡村,回归自然,找到人类真正的心灵家园。那么,在作品中,福斯特运用了三个较为典型的社会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创作宗旨,即突破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自由、美与真理,最终实现人类灵与肉的高度统一。
一 房间意象及其寓意
福斯特作品中的社会意象之一就是以房间作为意象物,它的中心内涵就是社会规范对于人思想方面的束缚。这里的人主要是指英国中产阶级。这些“房间”困住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是英国社会上的核心力量,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社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一旦有人不遵守这些规范就会被视为异类。然而,这些准则却反映了他们缺乏想象力与伪善的缺陷。因此,福斯特构筑了这些“发育不良的心”的存在空间——各种不同的“房间”,让人看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借此批判英国中产阶级腐朽的道德观念。
首先,福斯特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描写了一个贝尔托利尼公寓,它由意大利人开办,但是,其中的人们却似乎身处英国伦敦虚伪的中产阶级教条之中,因为房东太太说着伦敦土话,里面的游客也来自于英国,公寓里的装饰物也有英国国教的通告等。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压抑与封闭,根本无法尽情享受意大利自由奔放的人文主义气息。在这部小说的第二部分,风角的客厅是另外一个房间意象。这是露西在英国的家,那里的人们奉行着英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英国中产阶级虚伪道德的集散地。那么,在这些房间中的人,基本上都是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的典型,例如,塞西尔是英国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青年,他因循守旧,高傲自大,常常想把自己的未婚妻露西束缚在一个“房间”里。而露西则说每次见到塞西尔时,就感觉进入了一个房间,这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如同房间那样具有束缚力的迂腐与保守的中产阶级代表人物,使得露西失去了少女应有的激情与活力。当露西这类英国人通过意大利之行呼吸了自由的空气后,他们决定走出令人窒息的“房间”,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其次,福斯特还在《最漫长的旅程》中运用了索斯顿公学的房间意象。这个房间束缚的不再是少女,而是一群英国男孩。他们来自于英国中产阶级,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他们毫无疑问都是英国公学的产物。尽管说他们接受了所谓的高端教育,但这些却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导致了他们畸形的人格。因此,当他们走入社会与人交往时,常常遇到困难。这就说明了英国公学制度对于人性的摧残,使得这些人四肢发达,心灵不健全,无法在社会上正常立足。这些公学里的人在经过中产阶级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训诫后,变得自私、冷漠与刻板,缺乏同情心与想象力,人与人之间缺乏和谐与友爱。在这座公学里的人,有些险些丧命,有些则无法找到走出房间的有效途径。这个公学房间成为了人们表达潜意识的有效载体,但是,却严重压抑了人的自然属性,很多人美好的理想与愿望都在这个房间里幻灭。
二 意大利城市意象
福斯特的自我经历使得他猛然发现,意大利旖旎的自然风光与热情淳朴的居民和英国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培养出来的虚伪中产阶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福斯特立志要创作文学作品来揭露这些中产阶级的性格缺陷,对他们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无情的抨击。那么,福斯特的两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正是以意大利城市作为参照物,表达了作家在英国传统社会中难以实现的自由人文主义情怀。
福斯特生活的时代正处于英国由辉煌走向衰落的过渡期,中产阶级迂腐守旧的思想以及虚伪道德伦理束缚下的生活方式让福斯特失去了生活的热情。福斯特热爱意大利式的热情与浪漫,在他的小说中,他塑造了诸如露西、乔治、卡罗琳和菲利普等英国中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让他们前往富有文化气息的意大利去感受那种浪漫的氛围,从而引导他们开始反省英国国内的教条主义与行为规范,开始改革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处事方式。因此,福斯特通过对比意大利城市与英国城镇,让人发现了意大利的热情、奔放与温暖,英国的保守、自私与阴郁。英国中产阶级通过到意大利城市的游览,可以收获心灵教化的新鲜源泉,激发出人类对于自由与爱的追求,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治愈英国中产阶级那颗“发育不良的心”。例如,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莉莉娅·西奥波尔德·赫里顿,她是一个英国城市的寡妇,她在丈夫死后被鼓励与卡罗琳·阿博特小姐去意大利旅行。然而,在旅行之后,她们的整个生活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在英国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说莉莉娅是中产阶级道德规训的牺牲品,她原有的天性被严重压抑。赫里顿太太是闯入意大利的“蠢人”,是英国中产阶级虚伪、自私的代表人物。吉诺则是意大利生命力的象征,卡罗琳是一颗被治愈的“发育不良的心”。 在福斯特的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故事的发生地蒙特里亚诺是一个意大利城市意象,它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的魔都,有着神秘与美丽的色彩。当小说中的人物在沙世顿不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在蒙特里亚诺却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些来自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在呼吸了蒙特里亚诺自由清新的空气之后,开始有违常规地做出一些重大决定,例如,菲利普在蒙特里亚诺打算试压自己的母亲来成全莉莉娅的选择。这在英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妄想,但在意大利,他却认为莉莉娅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来到意大利这座城市的人们都会获得新生,它可以连接生与死,现实与梦幻,让人的生命与自然的活力密切相连。人的爱情与生命可以不受地位与金钱的束缚,这样的人类才是自由和谐的。但是,英国的沙士顿,却是一个封闭的规训空间,它扼杀了现代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切真与美的事物都会被英国中产阶级的虚伪道德规范所掩盖和抹杀。因此,沙世顿是导致人们精神困境的城市。
三 霍华德庄园意象
福斯特的小说《霍华德庄园》主要是描述一个寻找家的故事。这里的家并不是我们一般的家,而是寻找人类心灵栖息的家园。事实上,福斯特的小说《天使不能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最漫长的旅程》《莫瑞斯》等都是对这个主题的探讨。福斯特试图帮助人类寻找到灵魂的归宿,治愈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的地方。那么,在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里,他再次探讨了“家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应该来说,福斯特初步找到了答案,即“霍华德庄园”。这里的庄园代表了英国乡村生活,并非英国贵族领地。它承载了福斯特对于英国社会未来与前途的思考与愿望。它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是矛盾出现与矛盾解决的中心地点。
首先,这个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园丧失的故事,从而为后面寻找家园奠定了基础。《霍华德庄园》的故事发生在“爱德华时代”,英国现代化进程使得人们的心灵家园开始沦丧,很多人都被迫封闭在城市腐朽道德与行为规范的规制之下,与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联系,逐渐在物质文明的冲击下失去了精神寄托与肉体活力。在面对这些心灵困境的时候,福斯特提出了现代人应该重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无论是祖辈农耕的伦纳德·巴斯特还是精神至上的施莱格尔姐妹以及物质至上的威尔科克斯家族等,他们都在不懈地寻找家园。他们在日渐冷漠与疏离的社会氛围中希望找到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并为英国工业化社会对于英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与摧毁力找到出路,从而治愈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里的“霍华德庄园”的原型就是福斯特幼年时期生活过乡村中的“白嘴鸦窝”,可见,福斯特认为的心灵家园应该回归自然,回归乡村。尽管说福斯特一直都没有能够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家园,但是,他仍然为英国人构筑了一个充满了乌托邦色彩的家园。
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实际上就是他所认为的现代人心灵的最终归宿地。因此,在他的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四处寻找新的住所时,最终确定了霍华德庄园。这说明了这个庄园就是英国中产阶级治愈心灵创伤的理想之地。虽然说这个庄园原本只是英国乡间小农场中的一个小宅,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它屹立不倒,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有一个家园的最后守护者,即鲁丝·威尔科克斯。玛格丽特的出身不高贵,都是英国乡间的自耕农后代,但是,她的身上却有着令人感到兴奋的淳朴、自然的乡村气息,这一切都是霍华德庄园赋予的力量,是这个庄园给了她无穷的精神动力。玛格丽特在长期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这个庄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她成为了乡村的一部分,她从中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与故乡。当然,小说中的玛格丽特对于自然的热爱则是来源于她博学善思与追求真理的天性。她原本居住在城市中,随着城市改造他们不得不另外寻找房子,最终把霍华德庄园作为零时寄存家具的地方。施莱格尔姐妹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更为漫长而艰难。她们属于英国中产阶级,在过着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时,更为关注精神生活。因此,她们开始尝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联结,虽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联结之旅,但是,她们在参观了霍华德庄园之后,开始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这一切治愈了她们无家可归的孤独感,重新获得了现代社会中的方位感。
注:本文系四川省社科联2014年度外语专项项目“近代传教士英文报刊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SC14WY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凯:《爱·摩·福斯特的长篇小说〈霍华兹别墅〉的象征主义技巧》,《外国语言文学》,1990年第Z2期。
[2] 李建波:《跨文化障碍的系统研究:福斯特国际小说的文化解读》,《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3] 瞿云婕:《〈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意象体系的嬗变》,《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4期。
[4] 岳峰:《双重文化身份的嬗变——〈印度之行〉的“联结”主题解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彭莹,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文学作品 社会意象 寓意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一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大部分都创作于20世纪初期,当时正处于英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文学创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因此,福斯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意象来传达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且赋予文学作品以特定的节奏感。我们可以说,福斯特是英国具有独特文学创作风格的小说家,他的社会意象更是其中心意象,集中体现了他对于自由、理想的美好愿望与不懈追求。
福斯特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就形成了自由主义思想。在后来的人生经历中,他又逐步具有了温和改良的中产阶级思想,并通过周游各国的旅行,获得大量的文学创作灵感。因此,我们在福斯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尝试着运用自由——人文主义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以实现沟通与和解,从而治愈英国中产阶级那颗“发育不良的心”,因为正是这颗“发育不良的心”才引起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与不和谐。福斯特认为,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现代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回归乡村,回归自然,找到人类真正的心灵家园。那么,在作品中,福斯特运用了三个较为典型的社会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创作宗旨,即突破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自由、美与真理,最终实现人类灵与肉的高度统一。
一 房间意象及其寓意
福斯特作品中的社会意象之一就是以房间作为意象物,它的中心内涵就是社会规范对于人思想方面的束缚。这里的人主要是指英国中产阶级。这些“房间”困住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是英国社会上的核心力量,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社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一旦有人不遵守这些规范就会被视为异类。然而,这些准则却反映了他们缺乏想象力与伪善的缺陷。因此,福斯特构筑了这些“发育不良的心”的存在空间——各种不同的“房间”,让人看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借此批判英国中产阶级腐朽的道德观念。
首先,福斯特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描写了一个贝尔托利尼公寓,它由意大利人开办,但是,其中的人们却似乎身处英国伦敦虚伪的中产阶级教条之中,因为房东太太说着伦敦土话,里面的游客也来自于英国,公寓里的装饰物也有英国国教的通告等。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压抑与封闭,根本无法尽情享受意大利自由奔放的人文主义气息。在这部小说的第二部分,风角的客厅是另外一个房间意象。这是露西在英国的家,那里的人们奉行着英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英国中产阶级虚伪道德的集散地。那么,在这些房间中的人,基本上都是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的典型,例如,塞西尔是英国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青年,他因循守旧,高傲自大,常常想把自己的未婚妻露西束缚在一个“房间”里。而露西则说每次见到塞西尔时,就感觉进入了一个房间,这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如同房间那样具有束缚力的迂腐与保守的中产阶级代表人物,使得露西失去了少女应有的激情与活力。当露西这类英国人通过意大利之行呼吸了自由的空气后,他们决定走出令人窒息的“房间”,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其次,福斯特还在《最漫长的旅程》中运用了索斯顿公学的房间意象。这个房间束缚的不再是少女,而是一群英国男孩。他们来自于英国中产阶级,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他们毫无疑问都是英国公学的产物。尽管说他们接受了所谓的高端教育,但这些却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导致了他们畸形的人格。因此,当他们走入社会与人交往时,常常遇到困难。这就说明了英国公学制度对于人性的摧残,使得这些人四肢发达,心灵不健全,无法在社会上正常立足。这些公学里的人在经过中产阶级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训诫后,变得自私、冷漠与刻板,缺乏同情心与想象力,人与人之间缺乏和谐与友爱。在这座公学里的人,有些险些丧命,有些则无法找到走出房间的有效途径。这个公学房间成为了人们表达潜意识的有效载体,但是,却严重压抑了人的自然属性,很多人美好的理想与愿望都在这个房间里幻灭。
二 意大利城市意象
福斯特的自我经历使得他猛然发现,意大利旖旎的自然风光与热情淳朴的居民和英国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培养出来的虚伪中产阶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福斯特立志要创作文学作品来揭露这些中产阶级的性格缺陷,对他们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无情的抨击。那么,福斯特的两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正是以意大利城市作为参照物,表达了作家在英国传统社会中难以实现的自由人文主义情怀。
福斯特生活的时代正处于英国由辉煌走向衰落的过渡期,中产阶级迂腐守旧的思想以及虚伪道德伦理束缚下的生活方式让福斯特失去了生活的热情。福斯特热爱意大利式的热情与浪漫,在他的小说中,他塑造了诸如露西、乔治、卡罗琳和菲利普等英国中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让他们前往富有文化气息的意大利去感受那种浪漫的氛围,从而引导他们开始反省英国国内的教条主义与行为规范,开始改革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处事方式。因此,福斯特通过对比意大利城市与英国城镇,让人发现了意大利的热情、奔放与温暖,英国的保守、自私与阴郁。英国中产阶级通过到意大利城市的游览,可以收获心灵教化的新鲜源泉,激发出人类对于自由与爱的追求,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治愈英国中产阶级那颗“发育不良的心”。例如,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莉莉娅·西奥波尔德·赫里顿,她是一个英国城市的寡妇,她在丈夫死后被鼓励与卡罗琳·阿博特小姐去意大利旅行。然而,在旅行之后,她们的整个生活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在英国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说莉莉娅是中产阶级道德规训的牺牲品,她原有的天性被严重压抑。赫里顿太太是闯入意大利的“蠢人”,是英国中产阶级虚伪、自私的代表人物。吉诺则是意大利生命力的象征,卡罗琳是一颗被治愈的“发育不良的心”。 在福斯特的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故事的发生地蒙特里亚诺是一个意大利城市意象,它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的魔都,有着神秘与美丽的色彩。当小说中的人物在沙世顿不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在蒙特里亚诺却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些来自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在呼吸了蒙特里亚诺自由清新的空气之后,开始有违常规地做出一些重大决定,例如,菲利普在蒙特里亚诺打算试压自己的母亲来成全莉莉娅的选择。这在英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妄想,但在意大利,他却认为莉莉娅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来到意大利这座城市的人们都会获得新生,它可以连接生与死,现实与梦幻,让人的生命与自然的活力密切相连。人的爱情与生命可以不受地位与金钱的束缚,这样的人类才是自由和谐的。但是,英国的沙士顿,却是一个封闭的规训空间,它扼杀了现代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切真与美的事物都会被英国中产阶级的虚伪道德规范所掩盖和抹杀。因此,沙世顿是导致人们精神困境的城市。
三 霍华德庄园意象
福斯特的小说《霍华德庄园》主要是描述一个寻找家的故事。这里的家并不是我们一般的家,而是寻找人类心灵栖息的家园。事实上,福斯特的小说《天使不能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最漫长的旅程》《莫瑞斯》等都是对这个主题的探讨。福斯特试图帮助人类寻找到灵魂的归宿,治愈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的地方。那么,在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里,他再次探讨了“家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应该来说,福斯特初步找到了答案,即“霍华德庄园”。这里的庄园代表了英国乡村生活,并非英国贵族领地。它承载了福斯特对于英国社会未来与前途的思考与愿望。它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是矛盾出现与矛盾解决的中心地点。
首先,这个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园丧失的故事,从而为后面寻找家园奠定了基础。《霍华德庄园》的故事发生在“爱德华时代”,英国现代化进程使得人们的心灵家园开始沦丧,很多人都被迫封闭在城市腐朽道德与行为规范的规制之下,与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联系,逐渐在物质文明的冲击下失去了精神寄托与肉体活力。在面对这些心灵困境的时候,福斯特提出了现代人应该重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无论是祖辈农耕的伦纳德·巴斯特还是精神至上的施莱格尔姐妹以及物质至上的威尔科克斯家族等,他们都在不懈地寻找家园。他们在日渐冷漠与疏离的社会氛围中希望找到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并为英国工业化社会对于英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与摧毁力找到出路,从而治愈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里的“霍华德庄园”的原型就是福斯特幼年时期生活过乡村中的“白嘴鸦窝”,可见,福斯特认为的心灵家园应该回归自然,回归乡村。尽管说福斯特一直都没有能够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家园,但是,他仍然为英国人构筑了一个充满了乌托邦色彩的家园。
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实际上就是他所认为的现代人心灵的最终归宿地。因此,在他的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四处寻找新的住所时,最终确定了霍华德庄园。这说明了这个庄园就是英国中产阶级治愈心灵创伤的理想之地。虽然说这个庄园原本只是英国乡间小农场中的一个小宅,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它屹立不倒,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有一个家园的最后守护者,即鲁丝·威尔科克斯。玛格丽特的出身不高贵,都是英国乡间的自耕农后代,但是,她的身上却有着令人感到兴奋的淳朴、自然的乡村气息,这一切都是霍华德庄园赋予的力量,是这个庄园给了她无穷的精神动力。玛格丽特在长期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这个庄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她成为了乡村的一部分,她从中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与故乡。当然,小说中的玛格丽特对于自然的热爱则是来源于她博学善思与追求真理的天性。她原本居住在城市中,随着城市改造他们不得不另外寻找房子,最终把霍华德庄园作为零时寄存家具的地方。施莱格尔姐妹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更为漫长而艰难。她们属于英国中产阶级,在过着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时,更为关注精神生活。因此,她们开始尝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联结,虽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联结之旅,但是,她们在参观了霍华德庄园之后,开始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这一切治愈了她们无家可归的孤独感,重新获得了现代社会中的方位感。
注:本文系四川省社科联2014年度外语专项项目“近代传教士英文报刊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SC14WY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凯:《爱·摩·福斯特的长篇小说〈霍华兹别墅〉的象征主义技巧》,《外国语言文学》,1990年第Z2期。
[2] 李建波:《跨文化障碍的系统研究:福斯特国际小说的文化解读》,《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3] 瞿云婕:《〈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意象体系的嬗变》,《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4期。
[4] 岳峰:《双重文化身份的嬗变——〈印度之行〉的“联结”主题解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彭莹,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