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力学环境改善皮肤瘢痕的大动物实验和I期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机械力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但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此外,减轻皮肤创面张力治疗瘢痕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严格验证。本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皮肤创面的力学环境能够控制瘢痕形成”这一假说。(1)建立红色杜洛克猪背部创面模型,利用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机械装置调控封闭创面周围的力学环境。

其他文献
临床上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常采用翻身床辅助治疗,为方便大小便的护理,翻身床设有排泄孔。目前临眯使用的翻身床排泄孔尺寸单一,而臀部为脂肪堆积部位,加之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水肿、大量补液以及处于回吸收期等原因,都会存在全身组织肿胀问题,致使臀部组织由于重力作用下坠,陷于排泄孔内,
烧伤会导致人体局部或全身一系列病理损伤,也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针对性的烧伤康复应贯穿于烧伤治疗全过程以及患者回归社会的过程中。早期的康复治疗介入不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而烧伤患者在家庭和社区所接受的后继康复治疗也不容忽视。
目的观察清创术-负压治疗-组织移植摸式刘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0例患者(共计20处复杂、难愈性创面),清创后按照交替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负压治疗,-19--8kPa)与对照组(凡土林纱布+生理盐水纱布+干纱布覆盖),每组10例。治疗4、7、14d切取4mm×3mm×2mm创面肉芽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包括毛细血管、炎性细胞
患儿女,13岁。因腰背部弯曲变形10年,2011年6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儿2岁时因坐人沸水锅内烫伤,于当地儿童医院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1年后腰背部开始弯曲变形,无胸闷气促。当地医院予以摄片诊断为“脊柱侧弯”,未行特殊处理。近5年来腰背部弯曲畸形愈加明显,
瘢痕是皮肤烧(创)伤、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修复其导致的外观损害和功能障碍是烧伤科医师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皮肤损伤及外科手术后瘢痕的总体发病率为40%~70%,烧伤患者的发病率可高达91%。不同国家增生性瘢痕的发病率差异明显,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瘢痕病例约400万,
本次大会定于2012年9月7—9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原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整形美容烧伤修复中心承办。研讨内容涉及整形外科、创(烧)伤外科、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普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领域,内容涵盖组织器官修复、重建与再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生物材料研制与开发等。会议将邀请数名院士和著名专家做精彩专题报告。
例1 男,54岁,融铝炉爆炸致全身多处异物嵌入2h入院。可见异物散布嵌入患者体内,以右侧头面部及右侧上肢为主。急诊行头颅正侧位X线片检查但影像效果欠佳(图1a),
说明:(1)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排列。(3)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之首。(4)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目的了解小鼠创面外用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mEGF)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表达量的变化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于70只BALB/c小鼠背部脊柱两侧验组制作1个1.5cm、×0.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左侧创面设为实验组、右侧创面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滴加mEGF溶液(5μg/mL)、对照组创而滴加生理盐水。(1)伤后7、11、16d各取20只小鼠,评估创面愈合率(2)伤后
随着循证医学与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临床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向《中华烧伤杂志》投递的临床研究稿件逐渐增多,一些研究的设计和试验尚可,但论文撰写中存在不少问题,反复修改多次才得以发表,影响论文的时效性,耗费作者和编者诸多精力。本文拟对部分论文文题、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以及讨论部分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