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27-02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是高风险、快节奏的特殊科室。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病人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放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难免造成自己或他人损伤。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每日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极易造成手术护士身心伤害,故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好防护和自我保健。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范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1 生物性因素及防范措施
1.1 生物性因素 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都不可避免的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概率大为增加。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如各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而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缝针、钩等在手术室使用最频繁,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容易误伤他人或自己,也会将传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刺人体内引起感染。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或分泌物溅落到眼睛或有破损的皮肤黏膜等,然而,职业性物质引起感染机会中仅刺伤占80%左右(1)。调查资料表明,大约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11.7%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液接触;而血液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型肝炎2%-40%,丙型肝炎3%~10%,艾滋病O.2%~0.5%。
1.2 防范措施
1.2.1 高度自我防范意识:所有手术病人术前完善输血前检查。即甲、乙、丙肝、梅毒、HIV,对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手术门口设置隔离标志,谢绝参观。
1.2.2 规范操作,避免损伤:这就需要手术室护士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巩固和提高手术配合技能,术前应熟悉每种手术的手术方法、步骤,术前访视病人。同时,加强医护双方交流,熟悉各主刀医生手术习惯和特殊器械,做到配合默契。避免因配合不娴熟引起刀、剪、针等物的损伤。
1.2.3 个人防护:勤洗手,操作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当接触污染物品或可疑污染物品时应用抗菌性洗手液反复洗手臂,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黏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如手术过程中护士被锐器刺伤,立即处理:摘下手套,挤出伤处少量血液,生理盐水冲洗后,用碘伏或2.5%的碘酊消毒皮肤。如明确受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浸及伤口时.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球蛋白进行免疫防护及其他相关治疗.定期复查。急诊手术未来得及进行病毒检测的按阳性处理。
1.2.4 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手术完毕后要分类处理感染物品。
2 理化因素及防范措施
2.1 物理化学因素
2.1.1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随着高科技的大量应用,手术中摄片及X线直视下手术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放射线较多,可因蓄
积作用致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室内噪声:各种监护仪、麻醉机、高频电刀、电锯、吸引器和器械车轮摩擦等发生的噪声。长时间的噪声可引起头昏、耳呜、失眠、焦虑等症状。噪声不仅可引起机体的生理改变和损害,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如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增加了意外事故和差错的发生概率。
2.1.2 化学因素 手术室空间相对“密闭”,气体交换差,空气中弥漫着各种低浓度麻醉剂、消毒剂、化学药物品(骨水泥)、废气,长期吸人可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头痛胸闷、咽喉炎等;长期蓄积可使细胞突变、致畸、致癌。如麻醉气体进入孕妇体内,容易引起流产或畸形;(2)如电刀产生的异味和烟雾,长期吸入可致癌日。(3)
2.2 防范措施
2.2.1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减少噪音产生,如监护仪声音调到适当,各种仪器设备定期维修、保养、陈旧设备淘汰,经常给有活动轮子的仪器添加润滑油,医务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尽量减少噪音。防辐射:术中需要行透视或照片的手术,安排在专用手术间,照射瞬间处于2m以外的地方,避免身体处于直射线中,操作c臂机的人员穿铅防护衣保护。合理安排护士轮流参与需要使用C臂操作的手术,以减少个人接受射线的几率和射线量,孕期和哺乳期护士暂不参加此类手术。
2.2.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及操作规程,严格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和剂量,使消毒剂的用量既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又不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浪费。消毒剂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易挥发性消毒剂要密闭保存。配制化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如不慎沾到皮肤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手术间内定时通风换气,并在两台手术之间做到清场消毒。
3 生理心理因素及防范措施
3.1 生理心理因素 手术室每日工作量大,急诊手术多,随时
准备抢救危重患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巨大的专业压力以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是手术室护士精神紧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容易造成身心疲劳,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频繁走动,以及低头操作,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背痛、颈椎病,且长时间空腹工作可导致低血糖、胃肠功能紊乱等,这些手术室常见职业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身体健康。
3.2 防范措施 科室实行固定班次和弹性制排班相结合:合理安排每个人的工作量,轮流用餐,稍作休整。工作中应重视姿式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保持良好工作姿式。长时间站立时可两腿交替支撑身体,下肢适当原地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淤血。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体检,合理营养,保持身、心健康。
4 总结
综上所说,预防职业性危害因素应在有关从业人员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现代医院手术室的发展,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手术室护士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和分析,已对职业危害引起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护,从而减少了危害。能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患者,成为社会公众健康的典范,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降玉环.护士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研究.现代护理杂志,2003,9(2):114—115.
[2] 淡莉,邵繼红.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3,7(14):2156.
[3] 王禹元.化学消毒荆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596.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是高风险、快节奏的特殊科室。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病人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放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难免造成自己或他人损伤。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每日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极易造成手术护士身心伤害,故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好防护和自我保健。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范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1 生物性因素及防范措施
1.1 生物性因素 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都不可避免的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概率大为增加。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如各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而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缝针、钩等在手术室使用最频繁,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容易误伤他人或自己,也会将传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刺人体内引起感染。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或分泌物溅落到眼睛或有破损的皮肤黏膜等,然而,职业性物质引起感染机会中仅刺伤占80%左右(1)。调查资料表明,大约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11.7%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液接触;而血液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型肝炎2%-40%,丙型肝炎3%~10%,艾滋病O.2%~0.5%。
1.2 防范措施
1.2.1 高度自我防范意识:所有手术病人术前完善输血前检查。即甲、乙、丙肝、梅毒、HIV,对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手术门口设置隔离标志,谢绝参观。
1.2.2 规范操作,避免损伤:这就需要手术室护士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巩固和提高手术配合技能,术前应熟悉每种手术的手术方法、步骤,术前访视病人。同时,加强医护双方交流,熟悉各主刀医生手术习惯和特殊器械,做到配合默契。避免因配合不娴熟引起刀、剪、针等物的损伤。
1.2.3 个人防护:勤洗手,操作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当接触污染物品或可疑污染物品时应用抗菌性洗手液反复洗手臂,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黏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如手术过程中护士被锐器刺伤,立即处理:摘下手套,挤出伤处少量血液,生理盐水冲洗后,用碘伏或2.5%的碘酊消毒皮肤。如明确受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浸及伤口时.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球蛋白进行免疫防护及其他相关治疗.定期复查。急诊手术未来得及进行病毒检测的按阳性处理。
1.2.4 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手术完毕后要分类处理感染物品。
2 理化因素及防范措施
2.1 物理化学因素
2.1.1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随着高科技的大量应用,手术中摄片及X线直视下手术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放射线较多,可因蓄
积作用致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室内噪声:各种监护仪、麻醉机、高频电刀、电锯、吸引器和器械车轮摩擦等发生的噪声。长时间的噪声可引起头昏、耳呜、失眠、焦虑等症状。噪声不仅可引起机体的生理改变和损害,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如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增加了意外事故和差错的发生概率。
2.1.2 化学因素 手术室空间相对“密闭”,气体交换差,空气中弥漫着各种低浓度麻醉剂、消毒剂、化学药物品(骨水泥)、废气,长期吸人可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头痛胸闷、咽喉炎等;长期蓄积可使细胞突变、致畸、致癌。如麻醉气体进入孕妇体内,容易引起流产或畸形;(2)如电刀产生的异味和烟雾,长期吸入可致癌日。(3)
2.2 防范措施
2.2.1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减少噪音产生,如监护仪声音调到适当,各种仪器设备定期维修、保养、陈旧设备淘汰,经常给有活动轮子的仪器添加润滑油,医务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尽量减少噪音。防辐射:术中需要行透视或照片的手术,安排在专用手术间,照射瞬间处于2m以外的地方,避免身体处于直射线中,操作c臂机的人员穿铅防护衣保护。合理安排护士轮流参与需要使用C臂操作的手术,以减少个人接受射线的几率和射线量,孕期和哺乳期护士暂不参加此类手术。
2.2.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及操作规程,严格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和剂量,使消毒剂的用量既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又不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浪费。消毒剂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易挥发性消毒剂要密闭保存。配制化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如不慎沾到皮肤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手术间内定时通风换气,并在两台手术之间做到清场消毒。
3 生理心理因素及防范措施
3.1 生理心理因素 手术室每日工作量大,急诊手术多,随时
准备抢救危重患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巨大的专业压力以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是手术室护士精神紧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容易造成身心疲劳,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频繁走动,以及低头操作,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背痛、颈椎病,且长时间空腹工作可导致低血糖、胃肠功能紊乱等,这些手术室常见职业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身体健康。
3.2 防范措施 科室实行固定班次和弹性制排班相结合:合理安排每个人的工作量,轮流用餐,稍作休整。工作中应重视姿式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保持良好工作姿式。长时间站立时可两腿交替支撑身体,下肢适当原地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淤血。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体检,合理营养,保持身、心健康。
4 总结
综上所说,预防职业性危害因素应在有关从业人员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现代医院手术室的发展,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手术室护士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和分析,已对职业危害引起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护,从而减少了危害。能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患者,成为社会公众健康的典范,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降玉环.护士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研究.现代护理杂志,2003,9(2):114—115.
[2] 淡莉,邵繼红.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3,7(14):2156.
[3] 王禹元.化学消毒荆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