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病”、“偏头风”的范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五藏六腑之清气皆上注于头”。如果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气血不畅,瘀阻清空则发头痛。瘀阻于上,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神明被扰,瘀阻不散,闭塞不通,神明失司,气壅则气血逆乱,血随之而聚。头痛日久不愈,“久病多瘀”、“久痛多瘀”,气血壅滞,气滞血瘀,脑脉瘀阻,不通则痛;瘀久而新血难生,五藏精华、六腑清气难于上注于头,清窍失养,不荣则痛。因此,“瘀血阻滞”必然成为本病共同的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与血管功能紊乱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偏头痛患者的血液黏度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亢进,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无论是发作期和间歇期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高于正常人。偏头痛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疼,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略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中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偏头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导致生活质量、学习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