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论成就,他将中国最大的乳品企业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带出泥沼,一手铸就了中国乳企2009年最漂亮的增长曲线;若论慈悲,他在行业中最早提出“责任论”,拒绝只顾企业的短期利益,让乳企的终极发展目标首次聚焦于为13亿国人的健康和幸福服务。
2009年,他让国人重新信任牛奶、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乳业。这一年,他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业的复苏和希望
岁末年初,媒体的频频嘉奖让一向低调的潘刚“被迫”高调了一把。
2010年1月5日,在整个亚太地区数百名企业家的竞逐中,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一举胜出,与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和丰田汽车集团社长丰田章男一起,荣膺由路透评出的“2009年度亚太杰出商业领袖”。而不到1个月前,他才刚刚获得了“2009年度十大华人经济领袖”殊荣。显然,舆论对他不吝赞美。
“危机中他从容不迫,用一个企业的努力挽回了整个行业的声誉;辉煌后他马不停蹄,以持续不断的执着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巅峰让国际乳业看齐中国版的‘世博标准’”。评选主办方这样评价潘刚。
的确,2009年,没有一个乳品企业曾经面临比伊利更大的困境,但同样没有一个乳企取得了比伊利更好的成绩。这一年,蒙牛投靠中粮,飞鹤对赌红杉,乳企大佬一一走下神坛。只有伊利,在众多国际巨头的环伺下,在极尽白热化的竞争中,在消费者亟待重建的信任里,以一季度翻倍的利润增速复苏,并且在年中接连签下了世博、“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和新疆“学生奶”饮用计划的大单。国庆时,还在阅兵仪式上作为指定乳制品笑傲了一把整个乳业。
正如路透负责人说的那样:“任何企业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都离不开企业家们冷静而卓绝的努力。”也许只有数万伊利人知晓,为了伊利的这份成绩单,潘刚已经很久没在凌晨2点前入睡,365天里从未休息过完整的一天。
这就是潘刚。这就是潘刚的2009年。
复苏“领航者”
——潜心耕耘 锻造行业持续生命力
没有人预料到中国乳业能在行业风暴后这么快绝地重生。
也许,只有一个人例外。
如果不是潘刚提早预见到了乳业在09年的快速复苏,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要在众人料想中“极其艰难”的2009年再次付出不菲的代价携手世博。又或者,携手世博本身就是潘刚“复苏牌”的重要计划之一。他早已预料到:只有世博这样世界顶级盛事的品质背书,才能让伊利一直以来在奶源、科研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呈几何倍数放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加速离开危机的泥沼,迎来新一轮的浴火重生。
这样看来,伊利一季度的率先复苏更像是一场胜利的号角。一季度营业额和利润的双双同比增长让伊利更有资本携手世博;而世博则更像是胜利的战旗,这杆大旗一竖,伊利二三季度全线飘红,各产品线全部取得大捷,行业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整个行业的复苏也由此一锤定音。
显然,潘刚极善抓住时机。但潘刚更善于的,是潜心的耕耘和超前的布局。
业内人士评论:如果说,世博是伊利快速走出阴影的重要推手,多年来积累的消费者信任和在奶源上的绝对优势才是伊利顺利复苏的绝好支撑。
在行业中不少人当初因自以为找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诀窍而沾沾自喜时,是潘刚一力坚持“奶源优先”战略,执意在奶源上花大成本投入,在这个一度“速度为王”的行业里,坚持奶源建设的“慢功夫”。如今,经过多年积累,伊利牢牢掌控了新疆天山、内蒙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三大黄金奶源带,拥有不同规模的优质牧场已达800多个。其长期坚持的“奶联社”模式更被誉为“最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奶源基地管理模式”。
正是因为有了黄金奶源对产品品质的良好支撑,伊利在2009年的复苏战才处处显得游刃有余。消费者放心购奶,整个乳业也由此终于拨乱反正,驶回了规范发展的轨道。
“伊利在奶源上的优势短时间内其他企业难以复制。”乳业资深专家陈渝评价。而这些还不是潘刚奶源战略的全部。
据透露,根据伊利集团奶源建设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伊利还将增加建设800个不同规模的牧场;一个养殖规模达1.5万头的奶牛科技示范园区已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乡建成;20个新的奶联社已将逐步在内蒙、东北地区投入使用,更先进的奶源管理模式已经开始着手探索……
显然,潘剛的谋划绝不止停留在带领行业复苏上,未来5年、甚至未来10年的乳业发展轨迹已经在他脑海中定格。
四十不惑。潘刚将在伊利的“世博年”中迎来自己的40岁生日。而潘刚倾尽全部精力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伊利在乳业湍急的急流中找准方向、逆势而上、知而“不惑”。这也许是40岁的潘刚,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乳业“求道派”
——洞彻先机预判经济发展走势
棋手有“胜负师”与“求道派”之分。
所谓“胜负师”,即只关注胜负的结果,而不重获取胜利的途径;“求道派”则更关注棋道真理和自身的成长体验。
从这种意义上说,潘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求道派”。
2009年中,潘刚有大半时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因为伊利的奶源、工厂、产品遍布全国,所以潘刚整日在白山黑水、茫茫草原和田间地头的卖场中来回奔走。复苏之年中,潘刚比平时走的地方更多。年末,潘刚还带领伊利集团的所有高管去“取了一趟经”。他们深入现代、奔驰及诺基亚等全球500强企业,虚心求教,在众多名企的流水线中寻找伊利可以吸收学习的良好经验。
“我们必须了解市场的走向、行业的规律、经济的大势,才能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确保始终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潘刚这样解释他往复奔走的原因。似乎这一切都是他学习“求道”的途径和方法。而领导人熟谙乳业的发展规律、洞悉整个经济的发展走势也许才是伊利能在风暴中率先崭露头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当初竞争白热化的乳业中,是他首先提出掉转船头,通过升级产品结构寻找新的蓝海;在同行纠缠于一线市场的厮杀中,是他执意推行“渠道下沉”,一张“织网计划”,把整个二三线市场的商机带到了整个行业面前;在乳业“营销为王”的一片唱好中,也是他坚持“平衡为主 责任为先”,把“公益”生生融入了伊利的骨血。这也才为整个行业在大危机之后的规范发展保存了珍贵的希望火种。
2009年,伊利先是在5月高调宣布携手世博,接着7月在天津发力筹建奶粉生产基地。这是09年乳业巨头中的第一笔扩张性投资。当时人们只把这当作乳业回暖的积极信号,而直到09年冬天,进口奶粉高调出击、华东市场因世博效应在销售版图中愈见重要时,人们才发现,原来伊利早已为这一刻做了十足的准备:正因为天津建厂缩小了运输半径,伊利的奶粉不仅得以被更快的运送到二三级城市,更严守住了北京的奶粉市场。同时,伊利携三大黄金奶源带而成的奶源优势又多了一个良好的输出枢纽;而借助世博在华东地区的重要影响力,伊利在华东地区的销售额节节攀升,在这个战场的战役中再次取得了先手。
而这一切,正是源于潘刚对市场准确的预判,对行业深刻的了解。
行业危机后的中国乳业,需要羽化成蝶,破茧而出。
有人说,潘刚是伊利甚或整个中国乳业的“拯救者”。现在看来,不如说是潘刚带领着这酝酿多时的行业破茧而出,真正寻找到了规范发展的新天空。
路透主办方在潘刚获得“2009年度亚太杰出商业领袖”时说:“柳传志、潘刚和丰田章男等亚太地区企业家在应对危机时的努力是全球经济走出泥沼、行业发展走出危机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我们希望表彰他们,并希望他们的名字能在史册中永存。”那么,至少让我们先记住潘刚,记住他在2009年中为13亿国人的健康而做出的所有奔波和努力。
2009年,他让国人重新信任牛奶、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乳业。这一年,他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业的复苏和希望
岁末年初,媒体的频频嘉奖让一向低调的潘刚“被迫”高调了一把。
2010年1月5日,在整个亚太地区数百名企业家的竞逐中,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一举胜出,与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和丰田汽车集团社长丰田章男一起,荣膺由路透评出的“2009年度亚太杰出商业领袖”。而不到1个月前,他才刚刚获得了“2009年度十大华人经济领袖”殊荣。显然,舆论对他不吝赞美。
“危机中他从容不迫,用一个企业的努力挽回了整个行业的声誉;辉煌后他马不停蹄,以持续不断的执着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巅峰让国际乳业看齐中国版的‘世博标准’”。评选主办方这样评价潘刚。
的确,2009年,没有一个乳品企业曾经面临比伊利更大的困境,但同样没有一个乳企取得了比伊利更好的成绩。这一年,蒙牛投靠中粮,飞鹤对赌红杉,乳企大佬一一走下神坛。只有伊利,在众多国际巨头的环伺下,在极尽白热化的竞争中,在消费者亟待重建的信任里,以一季度翻倍的利润增速复苏,并且在年中接连签下了世博、“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和新疆“学生奶”饮用计划的大单。国庆时,还在阅兵仪式上作为指定乳制品笑傲了一把整个乳业。
正如路透负责人说的那样:“任何企业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都离不开企业家们冷静而卓绝的努力。”也许只有数万伊利人知晓,为了伊利的这份成绩单,潘刚已经很久没在凌晨2点前入睡,365天里从未休息过完整的一天。
这就是潘刚。这就是潘刚的2009年。
复苏“领航者”
——潜心耕耘 锻造行业持续生命力
没有人预料到中国乳业能在行业风暴后这么快绝地重生。
也许,只有一个人例外。
如果不是潘刚提早预见到了乳业在09年的快速复苏,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要在众人料想中“极其艰难”的2009年再次付出不菲的代价携手世博。又或者,携手世博本身就是潘刚“复苏牌”的重要计划之一。他早已预料到:只有世博这样世界顶级盛事的品质背书,才能让伊利一直以来在奶源、科研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呈几何倍数放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加速离开危机的泥沼,迎来新一轮的浴火重生。
这样看来,伊利一季度的率先复苏更像是一场胜利的号角。一季度营业额和利润的双双同比增长让伊利更有资本携手世博;而世博则更像是胜利的战旗,这杆大旗一竖,伊利二三季度全线飘红,各产品线全部取得大捷,行业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整个行业的复苏也由此一锤定音。
显然,潘刚极善抓住时机。但潘刚更善于的,是潜心的耕耘和超前的布局。
业内人士评论:如果说,世博是伊利快速走出阴影的重要推手,多年来积累的消费者信任和在奶源上的绝对优势才是伊利顺利复苏的绝好支撑。
在行业中不少人当初因自以为找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诀窍而沾沾自喜时,是潘刚一力坚持“奶源优先”战略,执意在奶源上花大成本投入,在这个一度“速度为王”的行业里,坚持奶源建设的“慢功夫”。如今,经过多年积累,伊利牢牢掌控了新疆天山、内蒙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三大黄金奶源带,拥有不同规模的优质牧场已达800多个。其长期坚持的“奶联社”模式更被誉为“最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奶源基地管理模式”。
正是因为有了黄金奶源对产品品质的良好支撑,伊利在2009年的复苏战才处处显得游刃有余。消费者放心购奶,整个乳业也由此终于拨乱反正,驶回了规范发展的轨道。
“伊利在奶源上的优势短时间内其他企业难以复制。”乳业资深专家陈渝评价。而这些还不是潘刚奶源战略的全部。
据透露,根据伊利集团奶源建设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伊利还将增加建设800个不同规模的牧场;一个养殖规模达1.5万头的奶牛科技示范园区已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乡建成;20个新的奶联社已将逐步在内蒙、东北地区投入使用,更先进的奶源管理模式已经开始着手探索……
显然,潘剛的谋划绝不止停留在带领行业复苏上,未来5年、甚至未来10年的乳业发展轨迹已经在他脑海中定格。
四十不惑。潘刚将在伊利的“世博年”中迎来自己的40岁生日。而潘刚倾尽全部精力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伊利在乳业湍急的急流中找准方向、逆势而上、知而“不惑”。这也许是40岁的潘刚,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乳业“求道派”
——洞彻先机预判经济发展走势
棋手有“胜负师”与“求道派”之分。
所谓“胜负师”,即只关注胜负的结果,而不重获取胜利的途径;“求道派”则更关注棋道真理和自身的成长体验。
从这种意义上说,潘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求道派”。
2009年中,潘刚有大半时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因为伊利的奶源、工厂、产品遍布全国,所以潘刚整日在白山黑水、茫茫草原和田间地头的卖场中来回奔走。复苏之年中,潘刚比平时走的地方更多。年末,潘刚还带领伊利集团的所有高管去“取了一趟经”。他们深入现代、奔驰及诺基亚等全球500强企业,虚心求教,在众多名企的流水线中寻找伊利可以吸收学习的良好经验。
“我们必须了解市场的走向、行业的规律、经济的大势,才能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确保始终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潘刚这样解释他往复奔走的原因。似乎这一切都是他学习“求道”的途径和方法。而领导人熟谙乳业的发展规律、洞悉整个经济的发展走势也许才是伊利能在风暴中率先崭露头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当初竞争白热化的乳业中,是他首先提出掉转船头,通过升级产品结构寻找新的蓝海;在同行纠缠于一线市场的厮杀中,是他执意推行“渠道下沉”,一张“织网计划”,把整个二三线市场的商机带到了整个行业面前;在乳业“营销为王”的一片唱好中,也是他坚持“平衡为主 责任为先”,把“公益”生生融入了伊利的骨血。这也才为整个行业在大危机之后的规范发展保存了珍贵的希望火种。
2009年,伊利先是在5月高调宣布携手世博,接着7月在天津发力筹建奶粉生产基地。这是09年乳业巨头中的第一笔扩张性投资。当时人们只把这当作乳业回暖的积极信号,而直到09年冬天,进口奶粉高调出击、华东市场因世博效应在销售版图中愈见重要时,人们才发现,原来伊利早已为这一刻做了十足的准备:正因为天津建厂缩小了运输半径,伊利的奶粉不仅得以被更快的运送到二三级城市,更严守住了北京的奶粉市场。同时,伊利携三大黄金奶源带而成的奶源优势又多了一个良好的输出枢纽;而借助世博在华东地区的重要影响力,伊利在华东地区的销售额节节攀升,在这个战场的战役中再次取得了先手。
而这一切,正是源于潘刚对市场准确的预判,对行业深刻的了解。
行业危机后的中国乳业,需要羽化成蝶,破茧而出。
有人说,潘刚是伊利甚或整个中国乳业的“拯救者”。现在看来,不如说是潘刚带领着这酝酿多时的行业破茧而出,真正寻找到了规范发展的新天空。
路透主办方在潘刚获得“2009年度亚太杰出商业领袖”时说:“柳传志、潘刚和丰田章男等亚太地区企业家在应对危机时的努力是全球经济走出泥沼、行业发展走出危机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我们希望表彰他们,并希望他们的名字能在史册中永存。”那么,至少让我们先记住潘刚,记住他在2009年中为13亿国人的健康而做出的所有奔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