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指出,过去对于恢复爪形手的功能有许多标准的方法可以采用,但是忽视了小鱼际肌功能的恢复,而小鱼际肌功能对于手的外观和功能都是重要的.小鱼际肌的主要功能有4个:1.外观:在尺神经麻痹患者,由于小鱼际肌瘫痪、萎缩,使掌横弓变平,而且治疗爪形手的外科手术能加重掌横弓的变平,甚至使之颠倒. 2.捏:在尺神经麻痹患者,由于小鱼际肌功能的丧失,第5掌骨不能向掌侧屈曲,妨碍了拇小指对指动作,不能完成5指相捏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指出,过去对于恢复爪形手的功能有许多标准的方法可以采用,但是忽视了小鱼际肌功能的恢复,而小鱼际肌功能对于手的外观和功能都是重要的.小鱼际肌的主要功能有4个:1.外观:在尺神经麻痹患者,由于小鱼际肌瘫痪、萎缩,使掌横弓变平,而且治疗爪形手的外科手术能加重掌横弓的变平,甚至使之颠倒. 2.捏:在尺神经麻痹患者,由于小鱼际肌功能的丧失,第5掌骨不能向掌侧屈曲,妨碍了拇小指对指动作,不能完成5指相捏动作.
其他文献
Vohwinkel遗传性残毁他角化病(KHM)一般认为灶一种角化缺陷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婴儿期出现蜂窝状、弥漫性掌?角化,或伴发四肢伸侧星鱼状角化斑。幼儿期可出现手足纤维跬指(趾)缩窄(假阿洪病),可进展为自行断离。各型遗传性角化病的治疗以往是令人失望的。本文报导3代4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均符合KHM的患者,用芳香维甲酸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芳香维甲酸的剂量介于0.5~0.75mg/kg
湿疹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机体变态反应神经内分泌紊乱、内脏功能改变、多种代谢病变及病灶感染可为其病因。深入研究湿疹新的病因治疗方法,仍是现代皮肤病学最迫切的课题之一。针刺穴位的各种疗法,旨在使功能紊乱的神经系统、内脏及内分泌恢复。本文观察湿疹248例,年龄16~74岁,其中男213例、女35例,真性湿疹103例、细菌性湿疹145例。
作者结合临床症状用普通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4例多形红斑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将此病分为两型。
虽然瘤型麻风病人卵巢并不受影响,但累及睾丸和附睾却却早已得到证实.不少学者注意到瘤型麻风病人由于辜丸萎缩而出现不育、阳萎和男子乳房发育.本文叙述了小鼠在用病人或经鼠传代的麻风菌作攀丸局部接种以及静脉和腹膜内接种后攀丸的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情况.
作者于1974~1983年间,根据临床特征和皮损周围皮肤真皮乳头处发现IgA颗粒状沉着,对76例儿童诊断为疱疹样皮炎(DH)。其中男孩占36%。儿童DH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2~7岁(占75%)。作者发现10个月以下婴儿不发生皮损,有30名儿童在2岁前曾患过慢性或复发性腹泻,但其中仅有8例在DH发病前曾诊断为吸收不良。除临床资料外,尚发现如下实验室异常:1.全部病儿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周围皮肤,在真
一、病例选择:分为以下四组。A组:未经治疗的瘤型,均为典型瘤型,不是界线类。B组:复发的瘤型病例。C组:分C1和C2两组。C1组:经5年以上常规化疗,但细菌指数下降不明显的瘤型病例。C2组:经1年以上常规化疗,临床症状恶化的瘤型病例,但不包括反复发生麻风性结节性红斑者。D组;眼症状恶化者,或可能引起失明者。对照组:选择与A、B相类似的病例做为A、B组对照,对照组病例单用氨苯矾或丁氨苯硫脉治疗。
长期以来,皮肤被认为是一个免疫介导损伤的靶器官。免疫学家和皮肤病学家对皮肤的免疫学研究主要着重于阐明和度量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皮肤被动参与免疫反应这一观点正在逐渐改变。
渐进性坏死肉芽肿也称为栅栏状肉芽肿。主要病理变化是胶原结缔组织局灶性交性,其周围有大量的组织细胞浸润。栅栏状排列的组织细胞和纤维细胞并不是常有的,但如有,则有助于镜下诊断。在真皮和皮下组织渐进性坏死过程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加上血管变化、渐进性坏死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有助于这组疾病的鉴别。在这一组中,某些疾病的血管和(或)结缔组织改变为原发病变。
在许多感染性、自身免疫性和肿瘤性皮肤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某些针对细胞特征抗原的抗体,结合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已证明是一种有用的工具。本文介绍过氧化物酶技术在判断皮肤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以及鉴别某些常见皮肤肿瘤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点及局限性。
嗜酸性蜂窝织炎(Eosinophilic Cellulitis)是一种少见的、有独特的临床(开始似蜂窝织炎样、随后变为硬斑样的单发或多发性皮损)和组织病理改变(真皮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火焰样图形的炎症性肉芽肿)特征,并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复发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