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8名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透析年限、参与肾功能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常规心血管药物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前后临床表现情况,并评价心功能变化和血浆脑型利钠肽的变化。结果:干预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N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降低心理衰竭患者血液中的BNP含量,是心理衰竭临床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心理衰竭;BNP;LVEF
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因心脏的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得心脏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最终使得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不足,最终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2]。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占到了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以上,死亡率更是高达40%,是非常严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3]。本次研究就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对于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和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38名血液透析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年龄(56.5±13.5)岁。其中冠心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心理衰竭诊断标准。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45%,排除患者的语言表达障碍、精神疾病、以及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5],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干预组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57.5±14.5)岁,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5±15.5)岁,单纯接受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透析年限、参与肾功能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给予干预组患者常规心血管药物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心脏病基础知识、饮食控制以及血液、血脂、血脂、血糖等调节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充分了解CHF病因、治疗以及预后的知识,消除对心力衰竭疾病的恐惧,从而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其次,多与患者沟通,经常听取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建议与要求,促使患者积极投入到治疗中去。不仅如此,心理护理干预还应针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脏病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家人帮助患者共同战胜疾病。最后,给予症状有所改善患者鼓励,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增强患者的动力。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达到Ⅰ级或者改善Ⅱ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心功能达到Ⅰ级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比较
经过干预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LVEF比较
经6个月干预治疗,干预组LVEF对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F比较(x+s,%)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液BNP含量比较
经6个月干预治疗,干预组血液BNP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见表3。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逐渐成为医疗关注的焦点,对于预防和治愈疾病有着关键的作用。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手段,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发展,其依靠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效果[4]。众所周知,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极难治疗的疾病,合理、有效的 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善心理衰竭合并症,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衰竭程度,复发少,疗效好,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并且复发率低,效果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利娅,秦银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28-129.
[2]莫伟文.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71-72.
[3]田凤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7):358-359.
[4]韩群英,杜兰英,魏静丽等.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376-378.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心理衰竭;BNP;LVEF
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因心脏的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得心脏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最终使得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不足,最终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2]。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占到了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以上,死亡率更是高达40%,是非常严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3]。本次研究就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对于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和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38名血液透析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年龄(56.5±13.5)岁。其中冠心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心理衰竭诊断标准。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45%,排除患者的语言表达障碍、精神疾病、以及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5],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干预组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57.5±14.5)岁,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5±15.5)岁,单纯接受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透析年限、参与肾功能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给予干预组患者常规心血管药物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心脏病基础知识、饮食控制以及血液、血脂、血脂、血糖等调节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充分了解CHF病因、治疗以及预后的知识,消除对心力衰竭疾病的恐惧,从而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其次,多与患者沟通,经常听取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建议与要求,促使患者积极投入到治疗中去。不仅如此,心理护理干预还应针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脏病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家人帮助患者共同战胜疾病。最后,给予症状有所改善患者鼓励,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增强患者的动力。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达到Ⅰ级或者改善Ⅱ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心功能达到Ⅰ级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比较
经过干预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LVEF比较
经6个月干预治疗,干预组LVEF对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F比较(x+s,%)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液BNP含量比较
经6个月干预治疗,干预组血液BNP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见表3。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逐渐成为医疗关注的焦点,对于预防和治愈疾病有着关键的作用。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手段,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发展,其依靠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效果[4]。众所周知,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极难治疗的疾病,合理、有效的 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善心理衰竭合并症,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衰竭程度,复发少,疗效好,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并且复发率低,效果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利娅,秦银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28-129.
[2]莫伟文.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71-72.
[3]田凤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7):358-359.
[4]韩群英,杜兰英,魏静丽等.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