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6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6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常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运用中医辩证施治,比较两组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96.67%明显比对照组70.00%高,且两组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治, 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及饮食。
[关键词]中医;骨折迟缓愈合;中药方剂;辩证
骨折迟缓愈合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由于局部血运不良,复位后固定不良,局部感染及全身性营养性疾病等原因,在应该愈合的时间内未能愈合。但找出原因继续固定后,仍旧能够得到愈合[1]。X表现为骨折端骨质明显稀疏,有时成为“囊性变”,其边缘模糊,呈毛绒状;古痂没形成桥样连接。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和物质负担[2]。自古到今中医在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方面有很好的治疗经验,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0.15±5.20岁,其中男 42例,女18例,所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骨折迟缓愈合的诊断标准。病程5个月-13个月,平均病程为8.89±0.45岁;33例胫腓骨发生骨折, 13例发生在肱骨干骨折, 9例发生在尺桡骨骨折, 5例发生在股骨干。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
观察组30例患者依据骨折部位不同进行固定,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辩证治疗理论进行医治。对气血两虚型患者药用熟地1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芍药10g、炙甘草10g、骨碎补10g、地鳖虫10g、续断10g;肝肾不足型患者药用黄芪50g, 黄精20g, 何首乌10g, 当归10g, 川断15g, 制香附10g, 芡实15g,生白芍20g, 枸杞子15g, 巴戟天10g, 龙骨10g, 龟板10g, 牡蛎15g;湿毒内结型患者药用蒲公英20g, 紫花地丁15g,骨碎补15g, 穿山甲15g, 金银花10g, 天葵子l0g, 土鳖虫5g, 田三七5g (冲服), 野菊花l0 g , 制乳香5g, 制没药5g。每日1剂, 水煎服, 15d为1个疗程[3]。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固定,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按疗程服用新盖中盖高钙片每日1次,每次1片,嚼食。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愈合、好转和无效。总有效率=(愈合+好转)/总例数*100。愈合表现为局部无压痛,也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平举持重一公斤,达一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行走三分钟,并不少于三十步,达到上述标准并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好转表现为局部压痛及纵向叩痛有所缓解, X 线显示骨折线较为模糊并骨折端无硬化症状。无效表现为临床症状没有减轻, X 线示骨折线没有改善[4]。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分析
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 版本13.6 )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以P﹤0.05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通过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可知,对照组30例患者在5-12个月时间治疗后, 14例痊愈, 7例好转, 9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30例患者在3-8个月时间治疗后, 24例痊愈, 5例好转, 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96.67%明显比对照组70.00%高,且两组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例, % )
组别
例数
愈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14(46.67)
7(23.33)
9(30.00)
21(70.00)
观察组
30
24(80.00)
5(16.67)
1(3.33)
29(96.67)
P
﹤0.05
﹤0.05
﹤0.05
3讨论
骨折是外伤或疾病所致之骨部分或完全折断者,通常可分为截断、碎断或斜断。患处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种种表现。中医认为“脾者,运化之官”、“气者,人之根本”。人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都与“脾”和“气”密切相关,不论什么疾病都应重视脾胃的运化和元气的调摄、培补。骨折手术对人体而言,是继骨折损伤后的又一个极大的创伤,且手术对气血的流通有很大的阻碍,所以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出现较多脾运不畅、气滞湿阻的症状,临床上表现为面黄不华、纳少神疲、少气懒言、口淡无味等症状。中医辨证运用健脾化湿、补脾益气的中药,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增强体质的作用,加快切口与骨折的愈合。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辩证理论,可以用理气活血、和营通络的方法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疼痛,促进创伤愈合[5]。有时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是由于病菌侵入,尤其是顽固的绿脓杆菌、阴沟杆菌,或是绝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屎球菌等少见病菌。此时常见创口红肿不愈,有脓液流出且经久不停。这时选用内服或外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也能有效地帮助控制感染,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吸收。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治, 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及饮食,本研究通过对患者采取辩证施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轨,潘琪, 张慧萍, 等.桃仁、木香、黄茂分别与红花配伍对大鼠早期挠骨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 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 (6): 22-24
[2]王勇平,陈根元,刘小荣.镍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7(2):3l-33.
[关键词]中医;骨折迟缓愈合;中药方剂;辩证
骨折迟缓愈合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由于局部血运不良,复位后固定不良,局部感染及全身性营养性疾病等原因,在应该愈合的时间内未能愈合。但找出原因继续固定后,仍旧能够得到愈合[1]。X表现为骨折端骨质明显稀疏,有时成为“囊性变”,其边缘模糊,呈毛绒状;古痂没形成桥样连接。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和物质负担[2]。自古到今中医在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方面有很好的治疗经验,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0.15±5.20岁,其中男 42例,女18例,所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骨折迟缓愈合的诊断标准。病程5个月-13个月,平均病程为8.89±0.45岁;33例胫腓骨发生骨折, 13例发生在肱骨干骨折, 9例发生在尺桡骨骨折, 5例发生在股骨干。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
观察组30例患者依据骨折部位不同进行固定,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辩证治疗理论进行医治。对气血两虚型患者药用熟地1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芍药10g、炙甘草10g、骨碎补10g、地鳖虫10g、续断10g;肝肾不足型患者药用黄芪50g, 黄精20g, 何首乌10g, 当归10g, 川断15g, 制香附10g, 芡实15g,生白芍20g, 枸杞子15g, 巴戟天10g, 龙骨10g, 龟板10g, 牡蛎15g;湿毒内结型患者药用蒲公英20g, 紫花地丁15g,骨碎补15g, 穿山甲15g, 金银花10g, 天葵子l0g, 土鳖虫5g, 田三七5g (冲服), 野菊花l0 g , 制乳香5g, 制没药5g。每日1剂, 水煎服, 15d为1个疗程[3]。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固定,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按疗程服用新盖中盖高钙片每日1次,每次1片,嚼食。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愈合、好转和无效。总有效率=(愈合+好转)/总例数*100。愈合表现为局部无压痛,也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平举持重一公斤,达一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行走三分钟,并不少于三十步,达到上述标准并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好转表现为局部压痛及纵向叩痛有所缓解, X 线显示骨折线较为模糊并骨折端无硬化症状。无效表现为临床症状没有减轻, X 线示骨折线没有改善[4]。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分析
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 版本13.6 )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以P﹤0.05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通过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可知,对照组30例患者在5-12个月时间治疗后, 14例痊愈, 7例好转, 9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30例患者在3-8个月时间治疗后, 24例痊愈, 5例好转, 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96.67%明显比对照组70.00%高,且两组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例, % )
组别
例数
愈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14(46.67)
7(23.33)
9(30.00)
21(70.00)
观察组
30
24(80.00)
5(16.67)
1(3.33)
29(96.67)
P
﹤0.05
﹤0.05
﹤0.05
3讨论
骨折是外伤或疾病所致之骨部分或完全折断者,通常可分为截断、碎断或斜断。患处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种种表现。中医认为“脾者,运化之官”、“气者,人之根本”。人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都与“脾”和“气”密切相关,不论什么疾病都应重视脾胃的运化和元气的调摄、培补。骨折手术对人体而言,是继骨折损伤后的又一个极大的创伤,且手术对气血的流通有很大的阻碍,所以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出现较多脾运不畅、气滞湿阻的症状,临床上表现为面黄不华、纳少神疲、少气懒言、口淡无味等症状。中医辨证运用健脾化湿、补脾益气的中药,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增强体质的作用,加快切口与骨折的愈合。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辩证理论,可以用理气活血、和营通络的方法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疼痛,促进创伤愈合[5]。有时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是由于病菌侵入,尤其是顽固的绿脓杆菌、阴沟杆菌,或是绝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屎球菌等少见病菌。此时常见创口红肿不愈,有脓液流出且经久不停。这时选用内服或外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也能有效地帮助控制感染,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吸收。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治, 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及饮食,本研究通过对患者采取辩证施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轨,潘琪, 张慧萍, 等.桃仁、木香、黄茂分别与红花配伍对大鼠早期挠骨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 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 (6): 22-24
[2]王勇平,陈根元,刘小荣.镍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7(2):3l-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