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情怀叫家国,有一种期盼叫欢聚,有一种思念叫团圆。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它总让我们魂牵梦绕,哪怕是跨山越海,也要归心似箭地奔赴那片最爱的土地,见一见那些我们最牵挂、也最牵挂我们的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感同身受。
——题记
“东南见月几回圆”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中秋的气息悄然而至。我闻到了满街的月饼香和米酒香,商贩们推着担子,站在街边吆喝。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中秋节,各种香味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嗅觉与视觉的满足,而冰糖葫芦外面包裹的好似冰晶的糖浆,是唇齿间流转的甜蜜。
儿时老家的记忆被唤醒。那时节,逛街和赏月是最热闹的活动。下午,迎着些许凉风,全家人一起出门。爸爸挨着妈妈,外婆靠着外公,外公怀里抱着好奇的我,我的眼睛不停地东张西望。
大街上到处都在卖月饼,包装简单却味道鲜美。外婆用牙签叉起一小块蛋黄红豆馅的月饼,送进我嘴里。月饼入口即化,咸甜的混合滋味恰到 好处。
傍晚,便是赏灯赏月的时候了。我们三五成群地在海滩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坐了下来。抬头望月,思绪犹如插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各式各样的灯盏亮了起来,星星点点的灯光照在海面上,与银色的月光相辉映,颇有几分迷离的意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月圆之日,便是亲人团聚之时。这就是中秋节的本意了吧。
“故乡今夜思千里”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个最重要的节日,叫春节。每到春节临近,游子纷纷踏上回乡的路,脸上带着笑容,内心充满喜悦。让人们不顾路途的艰难和疲惫的,是那一片片亲切的土地,是那一桌桌热腾腾的年饭,是那一声声熟悉的乡音。
有人说,味道和记忆捆得最紧,它让时光变得生动。我们家的惯例,每年春节都是要回老家的。坐上车时,我的心情特别欢畅,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去。奶奶曾对我说:每到除夕,我知道你们在回家的路上,恨不得掐着表,一秒一秒地数你们回来的时间。老家的方向,是通往幸福的方向。
经过几个小时的劳累奔波,我终于回到了那栋熟悉的房子前。那棵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大树,枝丫疯长,小狗依旧欢快地叫着,跟在我们后面,摇头摆尾的,像是欢迎远归的客人。爷爷依旧坐在小院子里听粤剧,奶奶仍然照料着花花草草。到了傍晚,家里开始热闹起来。
老家的吃和住,雖然没有豪华的排场,却在朴实中透着温暖、温馨。暖黄色的灯光让家里看起来更加温馨,爸爸妈妈和亲戚们在厨房忙碌,笑语盈耳,菜香四溢。我和哥哥坐在沙发里,晒着从落地窗照进来的阳光。
饭菜一一被端出来。蔬菜色泽饱满,菜叶晶莹剔透,好似翡翠。焦脆的烤鱼淋上了秘制的酱料,令人垂涎欲滴。大人们喝酒聊天,互道祝福;小孩儿们凑在一堆,满堂跑。一顿饭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这顿饭算不上顶尖的佳肴,却有着最好吃的味道。筷子与筷子、酒杯与酒杯之间传递的,是亲情,是温暖,是幸福。
“总把新桃换旧符”
傍晚时分,爷爷突然发了兴头,把笔墨纸砚在桌子上摆放整齐,招呼哥哥和我一起写对联。爷爷酷爱书法,他的毛笔字有种独特的风格,非常舒展、豪放,常常被亲朋好友赞赏。我们围在爷爷左右,只见他手握毛笔,蘸取墨汁,略一沉思,在红色对联纸上洋洋洒洒地笔走龙蛇。很快,“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旺”十个大字一气呵成,好似神龙穿梭在云间,颇有几分豪情。
“这对联啊,一年一换,每年必贴,它是家家户户对新一年的寄托与期盼,是对家人岁岁年年的祝福啊。”爷爷笑着说,又把毛笔递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也尝试一下。我和哥哥相视一笑,这不是班门弄斧吗?看见爷爷满含鼓励的眼神,我和哥哥不再推辞。
我们也找了一副联语:“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哥哥写上联,我写下联。过了一会儿,几个不成比例的字躺在了红色对联纸上,爷爷乐呵呵地笑了,二话不说把它贴在了门上。“这是传承。”爷爷郑重地说。于是,两幅形成鲜明对比的对联被工整地贴在院门和大门。
节者,结也。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经验,不忘过去,开创未来。在这一个又一个结中,蕴藏着我们团团圆圆的美好心愿,蕴藏着我们对家的依恋、对家人的挂牵,蕴藏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许,也蕴藏着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中国结,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中国节,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指导老师:陈冬平)
——题记
“东南见月几回圆”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中秋的气息悄然而至。我闻到了满街的月饼香和米酒香,商贩们推着担子,站在街边吆喝。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中秋节,各种香味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嗅觉与视觉的满足,而冰糖葫芦外面包裹的好似冰晶的糖浆,是唇齿间流转的甜蜜。
儿时老家的记忆被唤醒。那时节,逛街和赏月是最热闹的活动。下午,迎着些许凉风,全家人一起出门。爸爸挨着妈妈,外婆靠着外公,外公怀里抱着好奇的我,我的眼睛不停地东张西望。
大街上到处都在卖月饼,包装简单却味道鲜美。外婆用牙签叉起一小块蛋黄红豆馅的月饼,送进我嘴里。月饼入口即化,咸甜的混合滋味恰到 好处。
傍晚,便是赏灯赏月的时候了。我们三五成群地在海滩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坐了下来。抬头望月,思绪犹如插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各式各样的灯盏亮了起来,星星点点的灯光照在海面上,与银色的月光相辉映,颇有几分迷离的意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月圆之日,便是亲人团聚之时。这就是中秋节的本意了吧。
“故乡今夜思千里”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个最重要的节日,叫春节。每到春节临近,游子纷纷踏上回乡的路,脸上带着笑容,内心充满喜悦。让人们不顾路途的艰难和疲惫的,是那一片片亲切的土地,是那一桌桌热腾腾的年饭,是那一声声熟悉的乡音。
有人说,味道和记忆捆得最紧,它让时光变得生动。我们家的惯例,每年春节都是要回老家的。坐上车时,我的心情特别欢畅,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去。奶奶曾对我说:每到除夕,我知道你们在回家的路上,恨不得掐着表,一秒一秒地数你们回来的时间。老家的方向,是通往幸福的方向。
经过几个小时的劳累奔波,我终于回到了那栋熟悉的房子前。那棵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大树,枝丫疯长,小狗依旧欢快地叫着,跟在我们后面,摇头摆尾的,像是欢迎远归的客人。爷爷依旧坐在小院子里听粤剧,奶奶仍然照料着花花草草。到了傍晚,家里开始热闹起来。
老家的吃和住,雖然没有豪华的排场,却在朴实中透着温暖、温馨。暖黄色的灯光让家里看起来更加温馨,爸爸妈妈和亲戚们在厨房忙碌,笑语盈耳,菜香四溢。我和哥哥坐在沙发里,晒着从落地窗照进来的阳光。
饭菜一一被端出来。蔬菜色泽饱满,菜叶晶莹剔透,好似翡翠。焦脆的烤鱼淋上了秘制的酱料,令人垂涎欲滴。大人们喝酒聊天,互道祝福;小孩儿们凑在一堆,满堂跑。一顿饭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这顿饭算不上顶尖的佳肴,却有着最好吃的味道。筷子与筷子、酒杯与酒杯之间传递的,是亲情,是温暖,是幸福。
“总把新桃换旧符”
傍晚时分,爷爷突然发了兴头,把笔墨纸砚在桌子上摆放整齐,招呼哥哥和我一起写对联。爷爷酷爱书法,他的毛笔字有种独特的风格,非常舒展、豪放,常常被亲朋好友赞赏。我们围在爷爷左右,只见他手握毛笔,蘸取墨汁,略一沉思,在红色对联纸上洋洋洒洒地笔走龙蛇。很快,“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旺”十个大字一气呵成,好似神龙穿梭在云间,颇有几分豪情。
“这对联啊,一年一换,每年必贴,它是家家户户对新一年的寄托与期盼,是对家人岁岁年年的祝福啊。”爷爷笑着说,又把毛笔递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也尝试一下。我和哥哥相视一笑,这不是班门弄斧吗?看见爷爷满含鼓励的眼神,我和哥哥不再推辞。
我们也找了一副联语:“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哥哥写上联,我写下联。过了一会儿,几个不成比例的字躺在了红色对联纸上,爷爷乐呵呵地笑了,二话不说把它贴在了门上。“这是传承。”爷爷郑重地说。于是,两幅形成鲜明对比的对联被工整地贴在院门和大门。
节者,结也。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经验,不忘过去,开创未来。在这一个又一个结中,蕴藏着我们团团圆圆的美好心愿,蕴藏着我们对家的依恋、对家人的挂牵,蕴藏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许,也蕴藏着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中国结,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中国节,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指导老师:陈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