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科学兴国、教育强国的先进理念不断发展普及,国家在教育改革中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小学语文课堂也因此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其主要教学目标也从提高学生分数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与时俱进,对语文教学提起足够重视,发挥自身特长、提高业务能力,致力于根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病,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如今在不少小学中仍普遍存在语文课堂改革不“改味”的问题,本文针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改革问题 关键分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20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大批小学积极响应国家与教育部号召,采取多样化措施丰富语文课堂,致力于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有部分学校依旧沿用传统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我行我素、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不汲取先进经验,不引入新式方法;还有某些学校,虽进行了相应改变,在原基础上有所进步,但许多改革流于形式,并未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髓,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其具体存在的问题为:
1.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小学教师仍持有老旧落后的教学理念,未能及时跟随大形势转变思维,其思想意识水平不足以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仍将提高学生分数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目标,将班级学科平均分当作炫耀资本与自身能力象征,忽视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育。在课堂上,此类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严重依赖课本教材,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未能脱离书本、升华教学内容;此外,提问仍然是师生间互动的唯一形式,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外乎解释词语、句子、复述或背诵教师所讲内容,缺乏灵活性,不能给学生留下广阔思考空间,也不利于学生练习组织语言、表达自身观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逐渐衰减,积极性因而消失,甚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在后续发展中需解决更多困难。
2.主体地位不明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本应认识到过去“一言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尊重,还原其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辅助作用,将更多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个性化思维,自主探索和学习。然而,仍有大批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主导者、控制者角色,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跟随教师步伐学习,很少安排探究、讨论等活动,也不与学生进行深入密切交流。如此,学生课堂参与度极低,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各方面能力既不能得到完整体现,也无法进行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迟迟不能提升。
3.忽视学生需求
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有知识方面的需求,还有复杂的心理需求,例如当学生对教师的孺慕之情无法得到回应,一腔激动无从释放,便会逐渐消散,对教师、对学科的热情衰减;又如,当学生产生了某个自认为十分新颖、有分享价值的观点时,若教师没能及时发现、给予自由空间,学生便不会再积极思考问题,丧失个性化思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全副精力放在知识传输过程中,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分数为目标,对学生缺乏关心,亦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劣势、语文素养、学习能力、习惯乃至性格爱好。在备课时,不同教师所选择的讲解内容与方式趋于一致,依靠个人经验或教学组的讨论结果,并未根据各年级、各班学生特点修改教学内容与方式,甚至在部分小学中,同样的备课材料会沿用数年,未能添加新元素,早已不适合如今的教育局势。因此,有大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看似已经能够熟练背诵教师要求抄写的内容,实际上却丧失了主观观点,并未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死记硬背只能帮助学生在较为浅显的学习中拔得头筹,一旦所学知识深度增加、要求学生加入自身理解,其就会束手无措。
二、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关键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理念是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聆听著名教育家讲座、阅读相关书籍报道,了解当下最先进的教学思维与方法,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功能,将目光放长远,聚焦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未来发展。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善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2.丰富教学方法
优质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应主动汲取先进教学经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引入新式高效教学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感与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提升积极性。例如,可采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结合的新模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一节微课,通过浏览互联网、查阅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在家长的帮助或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PPT,短暂地担任教师,为其他同学讲课。微课的时间很短,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备课难度不高,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准备一堂微课的能力;此外,其主题高度集中,专注于研究一個或者两个问题,不会过多加重学生负担;在准备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浏览许多相关内容,为了能够讲好一节课,必须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反复学习,避免出现学术性错误,因此学生课下的自学效率大幅提升;还有,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集结多位同学之力,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资料。翻转课堂的形式十分新颖,一方面,讲课的学生注意力会保持高度集中,大脑高速运转、积极思考;另一方面,听课的学生则会被吸引注意力,在几分钟时间内保持全神贯注地良好学习状态。
教师在授课时,应适当引入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前者为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具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其中,深入体会和感受文章当中人物感情、作者思想,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后者是允许学生自由发言、热烈讨论的新教学形式,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提供更多发言机会,使学生可以尽情表达观点,并在思维碰撞中点燃灵感。 3.改变课堂主体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如今课堂主体的转变,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革除以往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创设更多思考与表达的机会,给学生更大程度的自由,并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提高学习自主性。
4.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十分复杂,有年龄段的普遍需求和根据个人性格而异的特殊需求,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能够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建立對学生的深层了解,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语文基础、性格特征等,能够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所讲内容、授课方法、教评方式。当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时,教师不应当简单粗暴地以“课堂时间不足”为由,剥夺学生发言权利,而是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倾听学生发言,必要时可牺牲一定教学进度。如无法在课堂上匀出时间,则应采用头脑风暴法,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创设更多发言机会,或者组织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座谈会”,表达自身观念;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成短文上交,教师在闲暇时间一一阅览批复,同时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5.开展多样活动
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充分感受学习乐趣,并激发学生灵感、全方位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课堂改革。例如,在学完故事性课文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份剧本,可以是对故事的续写、改编,也可以是受到启发后自己创作的新故事,之后留出一定时间,让每个小组上台表演话剧,其他小组一同点评。如此,可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角色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还可拉近学生彼此间的距离,使其学会合理分配团队任务、承担相应职责,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在如今的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应严格要求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推动课堂改革,贯彻落实各项理念、政策,坚决杜绝改革不“改味”现象。
参考文献:
[1] 熊艳瑾《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3期。
[2] 杨文军《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2021年第3期。
[3] 于雪梅《浅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
[4] 陈小兰《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解读与思考》,《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12期。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改革问题 关键分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20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大批小学积极响应国家与教育部号召,采取多样化措施丰富语文课堂,致力于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有部分学校依旧沿用传统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我行我素、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不汲取先进经验,不引入新式方法;还有某些学校,虽进行了相应改变,在原基础上有所进步,但许多改革流于形式,并未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髓,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其具体存在的问题为:
1.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小学教师仍持有老旧落后的教学理念,未能及时跟随大形势转变思维,其思想意识水平不足以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仍将提高学生分数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目标,将班级学科平均分当作炫耀资本与自身能力象征,忽视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育。在课堂上,此类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严重依赖课本教材,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未能脱离书本、升华教学内容;此外,提问仍然是师生间互动的唯一形式,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外乎解释词语、句子、复述或背诵教师所讲内容,缺乏灵活性,不能给学生留下广阔思考空间,也不利于学生练习组织语言、表达自身观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逐渐衰减,积极性因而消失,甚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在后续发展中需解决更多困难。
2.主体地位不明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本应认识到过去“一言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尊重,还原其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辅助作用,将更多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个性化思维,自主探索和学习。然而,仍有大批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主导者、控制者角色,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跟随教师步伐学习,很少安排探究、讨论等活动,也不与学生进行深入密切交流。如此,学生课堂参与度极低,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各方面能力既不能得到完整体现,也无法进行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迟迟不能提升。
3.忽视学生需求
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有知识方面的需求,还有复杂的心理需求,例如当学生对教师的孺慕之情无法得到回应,一腔激动无从释放,便会逐渐消散,对教师、对学科的热情衰减;又如,当学生产生了某个自认为十分新颖、有分享价值的观点时,若教师没能及时发现、给予自由空间,学生便不会再积极思考问题,丧失个性化思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全副精力放在知识传输过程中,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分数为目标,对学生缺乏关心,亦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劣势、语文素养、学习能力、习惯乃至性格爱好。在备课时,不同教师所选择的讲解内容与方式趋于一致,依靠个人经验或教学组的讨论结果,并未根据各年级、各班学生特点修改教学内容与方式,甚至在部分小学中,同样的备课材料会沿用数年,未能添加新元素,早已不适合如今的教育局势。因此,有大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看似已经能够熟练背诵教师要求抄写的内容,实际上却丧失了主观观点,并未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死记硬背只能帮助学生在较为浅显的学习中拔得头筹,一旦所学知识深度增加、要求学生加入自身理解,其就会束手无措。
二、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关键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理念是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聆听著名教育家讲座、阅读相关书籍报道,了解当下最先进的教学思维与方法,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功能,将目光放长远,聚焦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未来发展。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善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2.丰富教学方法
优质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应主动汲取先进教学经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引入新式高效教学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感与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提升积极性。例如,可采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结合的新模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一节微课,通过浏览互联网、查阅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在家长的帮助或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PPT,短暂地担任教师,为其他同学讲课。微课的时间很短,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备课难度不高,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准备一堂微课的能力;此外,其主题高度集中,专注于研究一個或者两个问题,不会过多加重学生负担;在准备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浏览许多相关内容,为了能够讲好一节课,必须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反复学习,避免出现学术性错误,因此学生课下的自学效率大幅提升;还有,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集结多位同学之力,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资料。翻转课堂的形式十分新颖,一方面,讲课的学生注意力会保持高度集中,大脑高速运转、积极思考;另一方面,听课的学生则会被吸引注意力,在几分钟时间内保持全神贯注地良好学习状态。
教师在授课时,应适当引入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前者为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具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其中,深入体会和感受文章当中人物感情、作者思想,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后者是允许学生自由发言、热烈讨论的新教学形式,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提供更多发言机会,使学生可以尽情表达观点,并在思维碰撞中点燃灵感。 3.改变课堂主体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如今课堂主体的转变,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革除以往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创设更多思考与表达的机会,给学生更大程度的自由,并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提高学习自主性。
4.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十分复杂,有年龄段的普遍需求和根据个人性格而异的特殊需求,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能够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建立對学生的深层了解,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语文基础、性格特征等,能够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所讲内容、授课方法、教评方式。当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时,教师不应当简单粗暴地以“课堂时间不足”为由,剥夺学生发言权利,而是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倾听学生发言,必要时可牺牲一定教学进度。如无法在课堂上匀出时间,则应采用头脑风暴法,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创设更多发言机会,或者组织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座谈会”,表达自身观念;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成短文上交,教师在闲暇时间一一阅览批复,同时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5.开展多样活动
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充分感受学习乐趣,并激发学生灵感、全方位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课堂改革。例如,在学完故事性课文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份剧本,可以是对故事的续写、改编,也可以是受到启发后自己创作的新故事,之后留出一定时间,让每个小组上台表演话剧,其他小组一同点评。如此,可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角色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还可拉近学生彼此间的距离,使其学会合理分配团队任务、承担相应职责,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在如今的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应严格要求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推动课堂改革,贯彻落实各项理念、政策,坚决杜绝改革不“改味”现象。
参考文献:
[1] 熊艳瑾《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3期。
[2] 杨文军《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2021年第3期。
[3] 于雪梅《浅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
[4] 陈小兰《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解读与思考》,《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