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母的绝唱唱段,该歌剧是中国现代民族歌剧最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歌剧之一,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保定西大街附近发生的抗日革命故事。本文从金铁霖教授提出的“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入手,以文字说明与谱例分析的方法,对杨母的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进行精心细致的探究,有利于演唱者全面的、充分的把握歌曲的内涵,深刻的展现、诠释人物形象。
关键词:歌剧;七字标准;演唱处理
一、《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剧情简介
该歌剧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定西大街附近发生的抗日革命故事:歌剧中的杨晓东是冀中地区地下党的负责人,他在双胞胎姐妹金环、银环等地下共产党员的配合下,开展策反伪治安军的工作。杨母本是一位农村大妈,但为了支持革命事业和支持儿子杨晓东的工作,毅然地担任起了交通员,帮助地下党传递情报。关敬陶是敌伪城防司令,在一次伏击中中共党将其俘获,于是中共党对他进行教育,教育完后将他释放,但释放不久后引起了以日军顾问多田为首的日军的怀疑。他们设计圈套,以被捕的金环为诱饵试探关敬陶,为了不让关敬陶牵连其中,成功地摆脱责任,金环英勇就义。之后杨母和杨晓东被捕,日军想用杨母来胁迫杨晓东变节,以获取地下情报,但机智的杨母识破了日军的诡计,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不让儿子杨晓东在斗争中分心担忧,杨母慷慨就义。紧接着高自萍叛变革命,银环与其他地下共产党员冒险救出杨晓东,关敬陶被金环的事迹所感动最终选择了起义,汇合武工队并参与抗日活动,成为了抗日分子中的一员,全剧在曲折惊险、壮烈激越的情节中结束。
二、《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演唱处理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一首极具戏剧性的高难度咏叹调,演唱这首作品的声乐人士在情绪处理、演唱技巧、舞台表演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金铁霖是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被誉为音乐界泰斗级人物,中国的民歌教父,他提出将“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作为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下面笔者将从这七字标准入手,分析该唱段的演唱处理,为歌唱该作品的演唱者提供文字性的引导与启发。
(一)“声”--声音技巧
“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金铁霖教授强调在演唱时声音要持久、轻松,做到“强而不炸,弱而不虚”,在拥有自然流畅的声音的同时又要具备宽广的音域,一个没有弹性的,可塑性不高的声音是无法良好的完成声乐作品的。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人类通过有声的语言,运用各种声乐艺术的演唱技法,用不同的声音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质美,以传达各式各样的情感,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不同的人物形象需要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塑造,杨母是一个年过半百的革命英雄母亲,演唱该作品时声音要结实饱满、苍劲有力、高亢辉煌,同时这首歌音区跨越较大,包含着杨母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所以声音上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一定的力度控制。
歌曲的开头采用时令谚语,告诉大家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暗示着革命事业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因此演唱时语气要坚定、有力,做到字字铿锵,展现杨母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唱词“春打六九头”中要强调“头”字的重音,“八九燕来”中的“来”字是一个八度的跳跃音程,演唱时气息落在小腹上,然后利用后腰的力量,有弹性的把这个八度音甩开,声音处理上要先弱到强。“眼看着春天就要来”力度上要适中,其中“来”字是一个长达六拍的拖腔,演唱时要有持久、饱满的气息支持,运用连顿结合的方法,做到声断气不断。在演唱到“一到春天,咱家的那片田……”时乐曲进入了抒情的慢板,此时气息要平稳的流动,宛如叙事一样在气息上平缓地演唱,用圆润柔和、亲切自然的声音表现出杨母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演唱拖腔部分时,在第五“啊”字上做渐慢处理,随后音乐突然转入喜悦的快板。“村里村外都是香……”这部分的速度较快,所以要求演唱者呼吸得当,快速换气,气息运用要灵活,力度适中。在演唱重复句“冬儿啊你抬头看,抬头看”时要有内在的加速感,表现杨母急切的心情,后一句的语气应比前一句的语气更为强烈、坚定,同时要强调“看”字的重音。“日头亮,天空蓝”为一字一音的上行音阶,演唱时气息要饱满集中,演唱“蓝” 字时气息落在小腹上,集中后腰力量甩出强音。“娘把家搬到云里边”中的“里”和“边”字要在气息给予充分的支持下,加强力度,打开全身的共鸣,声音要宏伟、高亢、激昂,表现出杨母对革命胜利的呼唤和为革命事業献身的决心。
(二)“情”--情感表达
“情”: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一件合格、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渗透着艺术家的情感。苏珊·朗格说:“艺术品所表现的是情感概念。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任何情感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为低劣的,艺术家称之为虚假的艺术品”音乐同样具有这种性质。任何只注重声音技巧而忽略音乐情感表达的演唱,就算演唱技巧再完美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在我们演唱前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从而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情感。歌词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演唱作品之前应该带着情感去多朗诵、背诵歌词,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剧情中去,用最真挚的情感去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
该咏叹调是杨母从容就义时的绝唱唱段,歌曲通过铿锵有力的开篇--“引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慢板--“回忆”、对未来光明深情呼唤的快板--“憧憬”和高亢激昂的散板--“就义”展现出了一位英勇果敢、宁死不屈的巾帼英雄。演唱该唱段的时候要清楚杨母的身份地位、人物性格、演唱情景和心理状态等,对不同情绪做出适当的表达,如唱到“一到春天……”时要有对家乡的热爱的亲切之感,快板时情绪要喜悦、欢快、兴奋,在最后的就义唱段里要有革命者的悲愤、雄壮、大无畏的牺牲之情。演唱者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在打动自己的同时,震撼观众的心灵。
(三)“字”--歌唱语言
歌唱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形式,声乐艺术通过有声的语言,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传达不同的心灵情感。中国汉字的发音可分为:字头、字腹、字尾。字头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辅音),字腹主要是指韵母的发音(元音),字尾主要是指归韵的部分。金铁霖教授对七字标准中“字”的表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歌唱的训练中吐字要清晰、准确、稳定、放松,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字头要吐得准确而简短;字腹要稳定在支点上唱;字尾要清晰而明确”。我们在演唱时要夸张字头,字头的发音要求清晰敏捷、结实有劲,字腹在演唱中要求音值引长延伸而不变形,因此要注意元音与元音之间的连接,做到字腹饱满。 歌曲开头“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中的“头”和“七”字要强调字头t、q音咬字的阻气,要唱得短促敏捷、苍劲有力。接着往下“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中的“就”字的j音要细腻委婉,表现出杨母对春天的期盼与渴望,“来”字运用戏曲中的拖腔手法,在低音旋律时咬字要轻,但字头不能松,归韵到韵母ai音上。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咬字归韵讲究十三辙”,当演唱到歌曲回忆部分“一到春天,咱家的那片田……”时要用叙事般亲切自然的语调去咬字吐字,特别注意唱词中言前辙(an、ian、uan)的归韵,如:“天”、“田”、“烟”、“艳”、“片”、“淀”字,其音节结构如下:
音节结构
“天”、“田”、“片”、“淀”字的韵母分别含有三个音素,其中“i”是介母,与他们的声母组成字头,字头要唱得短促、敏捷、有力,且咬紧不放松。演唱时字腹“a”要延长,在延长的同时带入字尾“n”音,保持字腹a音的口形不变,直到音符的最后部分,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归音到n结束,归韵要求果断干净。
在唱词“村里村外都是香啊……”部分乐曲转入活泼、喜悦的快板,旋律轻快,催人奋进。演唱此段时咬字吐字要更加清晰自然、松紧有度。
重复句“冬儿啊你抬头看,抬头看……”要着重强调“看”的字头,并且后一句的“看”字要比前一句“看”字在语气上要更加的坚定有力,通过咬字的强弱对比,层层递进音乐情绪。
(四)“味”--风格韵味
“味”: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风格和韵味。“味”的准确的表现一般是通过声音音色、情感表现、语言风格(咬字吐字)、行腔方式(润腔)等多个方面综合体现的。该唱段在创作上熔河北地区的戏曲、地方民歌为一炉,突显出浓郁的民族风味。由于笔者在“声”、“情”、“字”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声音音色、情感表现、语言风格,所以在“味”的篇章里,笔者主要对行腔中的润腔手法进行分析。明代王骥德《曲律》中说“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曲之“筐格”要求作品为演唱提供创造基础,唱之“色泽”指演唱时的艺术润色。中国润腔的手法与西方的装饰性花腔不同,它不是炫耀演唱技巧,而是使作品的风格、韵味表现得更为细腻。“润腔”的形式有倚音、滑音、叠音、带音,以及擞音、豁音等等,作品的风格韵味往往是通过这些细微的装饰音的运用体现的。
1.倚音
在演唱倚音时要注意其音值的控制,要唱得自然、流畅、轻巧、快捷。
歌曲开头“春打六九头”中的“头”字在歌唱时处理成:在fa音前加了so的倚音,加强了字头“t”力度,起到了一种加强坚定语气的作用。歌曲中“柳树发芽地暖生烟”中的“发”字在re音前加do音,增强了“发”字的灵动性,形象生动的刻画了春天柳树“发”芽的律动感。“地”字在so前加升fa音,软化了字头“t”,使这段旋律更加细腻、柔美。唱段中“日透亮天空蓝,花香直扑云彩里”中的“亮”do音前加re音,起到了强调语气的作用。“直扑云彩里”的“直”字fa前加re音,使演唱的语气语调柔和了,同时形象的表现了“直扑云彩里”的感动。
2.滑音
滑音也是一种运用得较广泛的装饰音,在丰富语气表现与语言风格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歌曲“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中的“来”字在倒数第2小节的拖腔上使用la音到mi音的下滑音,加强了声音的圆润性。
谱例中“蒂”字使用la到so的下滑音,在连接部的第三个叹词“啊”字上使用so到mi的下滑音。这样的处理有力地突显了人物的音乐形象和地域风格。
3.哭腔
该唱段中哭腔的运用,起到了一种把音乐风格形象化的特殊作用。此哭腔的润腔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长拖腔上,一个是“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中“来”字的拖腔中,另一个是连接部“啊”字的拖腔,分别都是在re、so、la音的旋律上使用了哭腔的润腔手法,。
(五)“表”、“养”、“象”--艺术涵养
“表”、“养”、“象”是歌唱演员艺术涵养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艺术涵养能帮助歌唱者生动、形象、准确的演绎人物角色。
“表”:是指歌唱中的表演,即形体语言。人类是一种视角与听觉相结合的动物,因此歌唱者要想打动观众,除了具备良好的歌唱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形体表演,才能很好的诠释人物形象,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该剧中的杨母虽已年过中旬,但骨子里却透出了一种常人没有的坚定、刚强的硬气,演唱时动作神态应适当的借鉴现代戏曲中老旦的表演特征,要求风度苍劲,形态稳重,神态慈祥,尽量体现老年妇女苍劲质朴的年龄特点。此外,举手投足时应在徐缓中带着刚劲坚韧,给人一种大气、沉稳、庄重、自信的感觉,以突出杨母坚强不屈、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演时我们要擅于利用眼神与表情的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如在歌曲引子部分,歌唱者的眼神里要有對春天的渴望和对革命事业必胜利信念,要坚定,不能恍惚。唱到快板时要有发自内心的欢乐和喜悦,眼神里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当唱到慷慨就义时,眼神更要坚定,眼睛炯炯有神、光芒四射,使观众在这光彩逼人的眼睛中感受到杨母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养”:是指歌唱家所应具有道德修养、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体现出了一位歌唱演员的内在气质。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我们要理解这首作品的精神内涵,细细地斟酌剧情、人物形象、音乐特征等,要明白它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坚强不屈、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象”:是指歌唱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等。该唱段是杨母从容就义前的绝唱唱段,由于该曲是在特定环境下演唱的,比较严肃、庄重,服饰选择上,军装或者中式服装都是较理想的着装。气质上要注意能够体现出革命党士对祖国、人民、亲人的炙热情感和革命气概。
三、结语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具有浓厚的艺术性与时代气息的、非常成功的革命民族歌剧。《娘在那片云彩里》是一首戏剧性很强,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难度系数高的咏叹调,要想圆满的诠释这首作品,演唱者除了要有扎实的气息支持、准确的力度运用以及宽广的音域外,还要深入到作品的音乐形象中去,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并要求在咬字吐字、舞台表演等方面具有很深的艺术功底。笔者从金铁霖教授提出的七字标准入手,为演唱这首作品的演唱者提供文字性的引导与启发,使得演唱者在扎实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该作品。
参考文献
[1]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宝典)[M].上海文艺出版,2005.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8.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期刊类:
[4]曹彦莉.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特征[J].武汉音乐学院,2009.
[5]张娴.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处理——对其中四个主要唱段的剖析[J].上海音乐学院,2010.
作者简介
唐小贤(1993—),女,汉族,籍贯:广西南宁,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歌剧;七字标准;演唱处理
一、《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剧情简介
该歌剧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定西大街附近发生的抗日革命故事:歌剧中的杨晓东是冀中地区地下党的负责人,他在双胞胎姐妹金环、银环等地下共产党员的配合下,开展策反伪治安军的工作。杨母本是一位农村大妈,但为了支持革命事业和支持儿子杨晓东的工作,毅然地担任起了交通员,帮助地下党传递情报。关敬陶是敌伪城防司令,在一次伏击中中共党将其俘获,于是中共党对他进行教育,教育完后将他释放,但释放不久后引起了以日军顾问多田为首的日军的怀疑。他们设计圈套,以被捕的金环为诱饵试探关敬陶,为了不让关敬陶牵连其中,成功地摆脱责任,金环英勇就义。之后杨母和杨晓东被捕,日军想用杨母来胁迫杨晓东变节,以获取地下情报,但机智的杨母识破了日军的诡计,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不让儿子杨晓东在斗争中分心担忧,杨母慷慨就义。紧接着高自萍叛变革命,银环与其他地下共产党员冒险救出杨晓东,关敬陶被金环的事迹所感动最终选择了起义,汇合武工队并参与抗日活动,成为了抗日分子中的一员,全剧在曲折惊险、壮烈激越的情节中结束。
二、《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演唱处理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一首极具戏剧性的高难度咏叹调,演唱这首作品的声乐人士在情绪处理、演唱技巧、舞台表演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金铁霖是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被誉为音乐界泰斗级人物,中国的民歌教父,他提出将“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作为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下面笔者将从这七字标准入手,分析该唱段的演唱处理,为歌唱该作品的演唱者提供文字性的引导与启发。
(一)“声”--声音技巧
“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金铁霖教授强调在演唱时声音要持久、轻松,做到“强而不炸,弱而不虚”,在拥有自然流畅的声音的同时又要具备宽广的音域,一个没有弹性的,可塑性不高的声音是无法良好的完成声乐作品的。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人类通过有声的语言,运用各种声乐艺术的演唱技法,用不同的声音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质美,以传达各式各样的情感,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不同的人物形象需要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塑造,杨母是一个年过半百的革命英雄母亲,演唱该作品时声音要结实饱满、苍劲有力、高亢辉煌,同时这首歌音区跨越较大,包含着杨母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所以声音上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一定的力度控制。
歌曲的开头采用时令谚语,告诉大家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暗示着革命事业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因此演唱时语气要坚定、有力,做到字字铿锵,展现杨母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唱词“春打六九头”中要强调“头”字的重音,“八九燕来”中的“来”字是一个八度的跳跃音程,演唱时气息落在小腹上,然后利用后腰的力量,有弹性的把这个八度音甩开,声音处理上要先弱到强。“眼看着春天就要来”力度上要适中,其中“来”字是一个长达六拍的拖腔,演唱时要有持久、饱满的气息支持,运用连顿结合的方法,做到声断气不断。在演唱到“一到春天,咱家的那片田……”时乐曲进入了抒情的慢板,此时气息要平稳的流动,宛如叙事一样在气息上平缓地演唱,用圆润柔和、亲切自然的声音表现出杨母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演唱拖腔部分时,在第五“啊”字上做渐慢处理,随后音乐突然转入喜悦的快板。“村里村外都是香……”这部分的速度较快,所以要求演唱者呼吸得当,快速换气,气息运用要灵活,力度适中。在演唱重复句“冬儿啊你抬头看,抬头看”时要有内在的加速感,表现杨母急切的心情,后一句的语气应比前一句的语气更为强烈、坚定,同时要强调“看”字的重音。“日头亮,天空蓝”为一字一音的上行音阶,演唱时气息要饱满集中,演唱“蓝” 字时气息落在小腹上,集中后腰力量甩出强音。“娘把家搬到云里边”中的“里”和“边”字要在气息给予充分的支持下,加强力度,打开全身的共鸣,声音要宏伟、高亢、激昂,表现出杨母对革命胜利的呼唤和为革命事業献身的决心。
(二)“情”--情感表达
“情”: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一件合格、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渗透着艺术家的情感。苏珊·朗格说:“艺术品所表现的是情感概念。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任何情感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为低劣的,艺术家称之为虚假的艺术品”音乐同样具有这种性质。任何只注重声音技巧而忽略音乐情感表达的演唱,就算演唱技巧再完美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在我们演唱前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从而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情感。歌词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演唱作品之前应该带着情感去多朗诵、背诵歌词,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剧情中去,用最真挚的情感去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
该咏叹调是杨母从容就义时的绝唱唱段,歌曲通过铿锵有力的开篇--“引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慢板--“回忆”、对未来光明深情呼唤的快板--“憧憬”和高亢激昂的散板--“就义”展现出了一位英勇果敢、宁死不屈的巾帼英雄。演唱该唱段的时候要清楚杨母的身份地位、人物性格、演唱情景和心理状态等,对不同情绪做出适当的表达,如唱到“一到春天……”时要有对家乡的热爱的亲切之感,快板时情绪要喜悦、欢快、兴奋,在最后的就义唱段里要有革命者的悲愤、雄壮、大无畏的牺牲之情。演唱者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在打动自己的同时,震撼观众的心灵。
(三)“字”--歌唱语言
歌唱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形式,声乐艺术通过有声的语言,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传达不同的心灵情感。中国汉字的发音可分为:字头、字腹、字尾。字头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辅音),字腹主要是指韵母的发音(元音),字尾主要是指归韵的部分。金铁霖教授对七字标准中“字”的表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歌唱的训练中吐字要清晰、准确、稳定、放松,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字头要吐得准确而简短;字腹要稳定在支点上唱;字尾要清晰而明确”。我们在演唱时要夸张字头,字头的发音要求清晰敏捷、结实有劲,字腹在演唱中要求音值引长延伸而不变形,因此要注意元音与元音之间的连接,做到字腹饱满。 歌曲开头“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中的“头”和“七”字要强调字头t、q音咬字的阻气,要唱得短促敏捷、苍劲有力。接着往下“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中的“就”字的j音要细腻委婉,表现出杨母对春天的期盼与渴望,“来”字运用戏曲中的拖腔手法,在低音旋律时咬字要轻,但字头不能松,归韵到韵母ai音上。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咬字归韵讲究十三辙”,当演唱到歌曲回忆部分“一到春天,咱家的那片田……”时要用叙事般亲切自然的语调去咬字吐字,特别注意唱词中言前辙(an、ian、uan)的归韵,如:“天”、“田”、“烟”、“艳”、“片”、“淀”字,其音节结构如下:
音节结构
“天”、“田”、“片”、“淀”字的韵母分别含有三个音素,其中“i”是介母,与他们的声母组成字头,字头要唱得短促、敏捷、有力,且咬紧不放松。演唱时字腹“a”要延长,在延长的同时带入字尾“n”音,保持字腹a音的口形不变,直到音符的最后部分,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归音到n结束,归韵要求果断干净。
在唱词“村里村外都是香啊……”部分乐曲转入活泼、喜悦的快板,旋律轻快,催人奋进。演唱此段时咬字吐字要更加清晰自然、松紧有度。
重复句“冬儿啊你抬头看,抬头看……”要着重强调“看”的字头,并且后一句的“看”字要比前一句“看”字在语气上要更加的坚定有力,通过咬字的强弱对比,层层递进音乐情绪。
(四)“味”--风格韵味
“味”: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风格和韵味。“味”的准确的表现一般是通过声音音色、情感表现、语言风格(咬字吐字)、行腔方式(润腔)等多个方面综合体现的。该唱段在创作上熔河北地区的戏曲、地方民歌为一炉,突显出浓郁的民族风味。由于笔者在“声”、“情”、“字”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声音音色、情感表现、语言风格,所以在“味”的篇章里,笔者主要对行腔中的润腔手法进行分析。明代王骥德《曲律》中说“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曲之“筐格”要求作品为演唱提供创造基础,唱之“色泽”指演唱时的艺术润色。中国润腔的手法与西方的装饰性花腔不同,它不是炫耀演唱技巧,而是使作品的风格、韵味表现得更为细腻。“润腔”的形式有倚音、滑音、叠音、带音,以及擞音、豁音等等,作品的风格韵味往往是通过这些细微的装饰音的运用体现的。
1.倚音
在演唱倚音时要注意其音值的控制,要唱得自然、流畅、轻巧、快捷。
歌曲开头“春打六九头”中的“头”字在歌唱时处理成:在fa音前加了so的倚音,加强了字头“t”力度,起到了一种加强坚定语气的作用。歌曲中“柳树发芽地暖生烟”中的“发”字在re音前加do音,增强了“发”字的灵动性,形象生动的刻画了春天柳树“发”芽的律动感。“地”字在so前加升fa音,软化了字头“t”,使这段旋律更加细腻、柔美。唱段中“日透亮天空蓝,花香直扑云彩里”中的“亮”do音前加re音,起到了强调语气的作用。“直扑云彩里”的“直”字fa前加re音,使演唱的语气语调柔和了,同时形象的表现了“直扑云彩里”的感动。
2.滑音
滑音也是一种运用得较广泛的装饰音,在丰富语气表现与语言风格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歌曲“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中的“来”字在倒数第2小节的拖腔上使用la音到mi音的下滑音,加强了声音的圆润性。
谱例中“蒂”字使用la到so的下滑音,在连接部的第三个叹词“啊”字上使用so到mi的下滑音。这样的处理有力地突显了人物的音乐形象和地域风格。
3.哭腔
该唱段中哭腔的运用,起到了一种把音乐风格形象化的特殊作用。此哭腔的润腔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长拖腔上,一个是“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中“来”字的拖腔中,另一个是连接部“啊”字的拖腔,分别都是在re、so、la音的旋律上使用了哭腔的润腔手法,。
(五)“表”、“养”、“象”--艺术涵养
“表”、“养”、“象”是歌唱演员艺术涵养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艺术涵养能帮助歌唱者生动、形象、准确的演绎人物角色。
“表”:是指歌唱中的表演,即形体语言。人类是一种视角与听觉相结合的动物,因此歌唱者要想打动观众,除了具备良好的歌唱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形体表演,才能很好的诠释人物形象,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该剧中的杨母虽已年过中旬,但骨子里却透出了一种常人没有的坚定、刚强的硬气,演唱时动作神态应适当的借鉴现代戏曲中老旦的表演特征,要求风度苍劲,形态稳重,神态慈祥,尽量体现老年妇女苍劲质朴的年龄特点。此外,举手投足时应在徐缓中带着刚劲坚韧,给人一种大气、沉稳、庄重、自信的感觉,以突出杨母坚强不屈、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演时我们要擅于利用眼神与表情的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如在歌曲引子部分,歌唱者的眼神里要有對春天的渴望和对革命事业必胜利信念,要坚定,不能恍惚。唱到快板时要有发自内心的欢乐和喜悦,眼神里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当唱到慷慨就义时,眼神更要坚定,眼睛炯炯有神、光芒四射,使观众在这光彩逼人的眼睛中感受到杨母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养”:是指歌唱家所应具有道德修养、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体现出了一位歌唱演员的内在气质。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我们要理解这首作品的精神内涵,细细地斟酌剧情、人物形象、音乐特征等,要明白它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坚强不屈、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象”:是指歌唱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等。该唱段是杨母从容就义前的绝唱唱段,由于该曲是在特定环境下演唱的,比较严肃、庄重,服饰选择上,军装或者中式服装都是较理想的着装。气质上要注意能够体现出革命党士对祖国、人民、亲人的炙热情感和革命气概。
三、结语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具有浓厚的艺术性与时代气息的、非常成功的革命民族歌剧。《娘在那片云彩里》是一首戏剧性很强,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难度系数高的咏叹调,要想圆满的诠释这首作品,演唱者除了要有扎实的气息支持、准确的力度运用以及宽广的音域外,还要深入到作品的音乐形象中去,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并要求在咬字吐字、舞台表演等方面具有很深的艺术功底。笔者从金铁霖教授提出的七字标准入手,为演唱这首作品的演唱者提供文字性的引导与启发,使得演唱者在扎实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该作品。
参考文献
[1]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宝典)[M].上海文艺出版,2005.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8.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期刊类:
[4]曹彦莉.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特征[J].武汉音乐学院,2009.
[5]张娴.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处理——对其中四个主要唱段的剖析[J].上海音乐学院,2010.
作者简介
唐小贤(1993—),女,汉族,籍贯:广西南宁,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