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吸指异物经声门进入呼吸道,这些异物包括唾液、鼻咽分泌物、细菌、液体、有毒物质、食物、胃内容物等。老年人误吸表现为呛咳、吞咽困难、返酸、嗳气、惡心、呕吐、食物从气管瘘管出来等。误吸常给老年人造成极大的困扰,它是造成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且常被其他疾病掩盖,不能引起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注意,从而对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老年患者留置胃管发生误吸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危险因素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发生误吸,误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年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而发生误吸,所以高龄是老年人误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疾病:引起老年人误吸的疾病主要有:①颅脑病变: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干受损、颅内压升高、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②神经肌肉病变,如急性感染性神经炎,喉神经受损,多发性肌炎,多发性皮肌炎,重症肌无力等。③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病损,如声带麻痹,喉外伤,咽喉及头颈部手术,环咽肌失弛缓症,咽食管憩室,颈椎骨性赘生物等。④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体位:老年患者的体位与误吸有一定的关系,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鼻饲体位在15度~30度,会增加反流物及分泌物逆流的机会导致误吸,床头角度40度~60度有效减少误吸发生率。
进食方式:进食过程过快、过急、过多等都增加误吸的机会。
防范对策
随着年龄增长,年事已高的老年人容易发生食物误吸,症状可因食物大小而异。轻者可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较大异物阻塞气道可引起窒息,如果心脏和大脑的供养中断3~5分钟,就形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直至死亡。在日常护理时,应注意老年人进食不宜过急过快,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咳痰、喘息者应鼓励其充分有效咳嗽,必要时吸氧气,饭后不宜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误吸时,现场急救尤为重要,一旦误吸,应协助拍背,使患者尽快咳出异物,也可握拳放于患者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管的食物咳出。
除外,老年人在生活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说,也不要专注于听别人说话。②咀嚼时不要深吸气或大喘气,尤其是吃鱼类食物时。③少吃黏性强的食物,如年糕、汤圆等,吃时也一定要切成小块状。④有假牙的老人要多注意自己的假牙,一旦有松动脱落的,要及时就诊,到医院修复。
对家属及陪护进行误吸相关教育:包括识别误吸发生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认识哪类患者有误吸危险,预防误吸的方法等;清洁口腔,餐后应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清洁,以防止口腔内残留食物在患者变。换体位时发生误吸;应尽早进行咽下训练,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如伸舌、吹气等。选择进食体位:意识清楚老年人进食时,应保持体位舒适,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颈部轻度屈曲,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保持此种姿势30分钟左右。意识障碍者,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嗜睡的老年人,宜在餐中和餐后保持坐位。健康老年人进食提倡细嚼慢咽;对吞咽功能不全的老人在喂食时需注意速度,在喂下一口时确保上一口食物已经吞咽入胃,并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包括水)及干硬食物,应将食物做成糊状。对反复发生误吸的老人可以行鼻饲治疗,进食前要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应确定在胃内后方可注入,以防误灌。并于每次灌注前检查胃内残留液,保证残留液<100ml,如残留液多时应暂停进食;鼻饲食物的量每餐不宜过多,一般在350~400ml为宜;注入的速度不宜过快,以15~30分钟喂完为宜;温度在40℃左右较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痉挛造成呕吐;对呼吸功能不全的老人,如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分,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
参考文献
1Robert G,Stephen A,Vincent W.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J].Nutrition Crit Care Med,2009,37(5):1-30.
2田小京.高龄患者胃镜引导下空肠置胃管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
3王茶娟.老年患者管饲的并发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90.
危险因素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发生误吸,误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年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而发生误吸,所以高龄是老年人误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疾病:引起老年人误吸的疾病主要有:①颅脑病变: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干受损、颅内压升高、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②神经肌肉病变,如急性感染性神经炎,喉神经受损,多发性肌炎,多发性皮肌炎,重症肌无力等。③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病损,如声带麻痹,喉外伤,咽喉及头颈部手术,环咽肌失弛缓症,咽食管憩室,颈椎骨性赘生物等。④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体位:老年患者的体位与误吸有一定的关系,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鼻饲体位在15度~30度,会增加反流物及分泌物逆流的机会导致误吸,床头角度40度~60度有效减少误吸发生率。
进食方式:进食过程过快、过急、过多等都增加误吸的机会。
防范对策
随着年龄增长,年事已高的老年人容易发生食物误吸,症状可因食物大小而异。轻者可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较大异物阻塞气道可引起窒息,如果心脏和大脑的供养中断3~5分钟,就形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直至死亡。在日常护理时,应注意老年人进食不宜过急过快,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咳痰、喘息者应鼓励其充分有效咳嗽,必要时吸氧气,饭后不宜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误吸时,现场急救尤为重要,一旦误吸,应协助拍背,使患者尽快咳出异物,也可握拳放于患者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管的食物咳出。
除外,老年人在生活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说,也不要专注于听别人说话。②咀嚼时不要深吸气或大喘气,尤其是吃鱼类食物时。③少吃黏性强的食物,如年糕、汤圆等,吃时也一定要切成小块状。④有假牙的老人要多注意自己的假牙,一旦有松动脱落的,要及时就诊,到医院修复。
对家属及陪护进行误吸相关教育:包括识别误吸发生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认识哪类患者有误吸危险,预防误吸的方法等;清洁口腔,餐后应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清洁,以防止口腔内残留食物在患者变。换体位时发生误吸;应尽早进行咽下训练,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如伸舌、吹气等。选择进食体位:意识清楚老年人进食时,应保持体位舒适,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颈部轻度屈曲,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保持此种姿势30分钟左右。意识障碍者,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嗜睡的老年人,宜在餐中和餐后保持坐位。健康老年人进食提倡细嚼慢咽;对吞咽功能不全的老人在喂食时需注意速度,在喂下一口时确保上一口食物已经吞咽入胃,并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包括水)及干硬食物,应将食物做成糊状。对反复发生误吸的老人可以行鼻饲治疗,进食前要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应确定在胃内后方可注入,以防误灌。并于每次灌注前检查胃内残留液,保证残留液<100ml,如残留液多时应暂停进食;鼻饲食物的量每餐不宜过多,一般在350~400ml为宜;注入的速度不宜过快,以15~30分钟喂完为宜;温度在40℃左右较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痉挛造成呕吐;对呼吸功能不全的老人,如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分,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
参考文献
1Robert G,Stephen A,Vincent W.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J].Nutrition Crit Care Med,2009,37(5):1-30.
2田小京.高龄患者胃镜引导下空肠置胃管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
3王茶娟.老年患者管饲的并发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