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处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一个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由于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其他宗教的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对于建设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数字经济新时期形成有效的体系。本文将提出新时态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追求和平、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发展主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升级为了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在经济以惊人般的速度提升,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方的部分国家认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很多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对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攻势。由于高校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受到了西方意识形态强烈影响。高校的大学生意识形态还不完全成熟,遇到西方意识形态进行大量传播,再加上很多高校具有信仰西方意识形态的留学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上课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以至于部分学生“不认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西方国家宗教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影响
在美国为了对付中国而制定的十条禁令中,其中一条就明确地阐述出要做好宗教的宣传工作。宗教宣传看似只是宣传宗教文化,从更深层次来说,是西方国家在向中国人民不断地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他们的宣传模式通常是通过网络宣传或者在各大高校发放一些带有浓重宗教思想的书籍,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交流的同时传播宗教思想等一系列方式,都对中国大学生 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中国大学生处于一个三观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西方国家宗教思想的影响,当高校大学生面临社会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现象。
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缺少理论创新意识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较少,这严重限制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建设的进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往往都是由网络建立起来的。因此,要学会抓住网络传播 社会思想这一机会,加强思想 理论创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类似于中国大学慕课这样平台的有效资源,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现实的挑战也体现了出来。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上学难、就业难是面临最为困难的问题。由于我国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方面缺少理论创新知识,对于一些社会难题不能够做出深入的分析与回答,而社会上的各种思想不断交融,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因此,缺少理论创新知识也是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造成困境的原因之一。
学生身心特点与高校师资力量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工作与工作目标、方法、主要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校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个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安全工 主要是针对一些青年人,新时代的青年总是有着一些新的身心特征。他们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所接触的知识和信息的面比较广,对于新事物接收能力较快,但是都没有去深入的理解。从家庭背景来看,当今一代的新青年群体的父母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 情况相对于上一辈来说较为优越。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很多的大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和不同的社会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和思考。从新青年的价值观来看,现在的大学生面对传统文化 、欧、美、日、韩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我国当代的大学生上课态度积极,在面对新的思想和文化冲击下能够勇敢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网络 信息多元化的影响,他们也经常会专注力不集中,对多元文化不能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误导。由于很多高校老师对于学生得思想不能够予以正确的把握,因此,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老师在向学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通常是一种权威式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都是先从理论传授开始的。让学生在基础授课时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里的过程中,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进行自主的理论创新,回答学生提出的实际生活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是开放性的,我们每天都在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的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一定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对于一些文化思潮我们不能够盲目地信从,而是要进行批判的继承。对于一些正确有价值的思想我们要吸取,而对于一些错误的思想,我们也要坚决的抵制。这样才能够保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科学地建立起大学生的意识形态。
师资力量及工作环境的建设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离不开 师资团队。教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第一传授者,不仅仅是要教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师资力量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首先,所有教师应当严于律己,加强自身的道德思想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性。多关心时事政治和热点话题,接受一些必要的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也应该提高与学生友好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做的更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工作环境也是尤为重要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三个方面。就工作环境而言,我们仍然需要进步和发展,为了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学校中一定要严禁宗教宣传活动,严禁建立与宗教相关的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重视起来,多投资师资力量建设,并保证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
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来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大数据分析作为一种处理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可以将它合理地利用,运用大数据分析来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我们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能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社会的各类思想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或者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将很有可能被错误的观点所诱导。在实际生活情况中,一些看似权威的理论,由于大学生自我判断能力有限,会使得大学生形成自我偏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是想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运用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获取到各种社会思潮,还能够针对不同的社会思想追捧人数、传播速度等来制定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有效方案。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高校建设工作,而当今处于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如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宗教文化的传播、缺少一些自身理论建设和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影响等。面对这一系列的困境,我们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建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授课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在工作环境的建设中,应该严禁一切宗教活动,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留一片净土。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代所带来的优势,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中融入大数据分析,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做的更好,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课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Z20200302)研究成果。]
(南京工業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困境
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追求和平、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发展主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升级为了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在经济以惊人般的速度提升,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方的部分国家认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很多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对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攻势。由于高校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受到了西方意识形态强烈影响。高校的大学生意识形态还不完全成熟,遇到西方意识形态进行大量传播,再加上很多高校具有信仰西方意识形态的留学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上课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以至于部分学生“不认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西方国家宗教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影响
在美国为了对付中国而制定的十条禁令中,其中一条就明确地阐述出要做好宗教的宣传工作。宗教宣传看似只是宣传宗教文化,从更深层次来说,是西方国家在向中国人民不断地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他们的宣传模式通常是通过网络宣传或者在各大高校发放一些带有浓重宗教思想的书籍,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交流的同时传播宗教思想等一系列方式,都对中国大学生 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中国大学生处于一个三观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西方国家宗教思想的影响,当高校大学生面临社会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现象。
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缺少理论创新意识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较少,这严重限制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建设的进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往往都是由网络建立起来的。因此,要学会抓住网络传播 社会思想这一机会,加强思想 理论创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类似于中国大学慕课这样平台的有效资源,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现实的挑战也体现了出来。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上学难、就业难是面临最为困难的问题。由于我国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方面缺少理论创新知识,对于一些社会难题不能够做出深入的分析与回答,而社会上的各种思想不断交融,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因此,缺少理论创新知识也是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造成困境的原因之一。
学生身心特点与高校师资力量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工作与工作目标、方法、主要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校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个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安全工 主要是针对一些青年人,新时代的青年总是有着一些新的身心特征。他们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所接触的知识和信息的面比较广,对于新事物接收能力较快,但是都没有去深入的理解。从家庭背景来看,当今一代的新青年群体的父母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 情况相对于上一辈来说较为优越。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很多的大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和不同的社会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和思考。从新青年的价值观来看,现在的大学生面对传统文化 、欧、美、日、韩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我国当代的大学生上课态度积极,在面对新的思想和文化冲击下能够勇敢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网络 信息多元化的影响,他们也经常会专注力不集中,对多元文化不能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误导。由于很多高校老师对于学生得思想不能够予以正确的把握,因此,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老师在向学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通常是一种权威式的教学模式。
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有效措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都是先从理论传授开始的。让学生在基础授课时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里的过程中,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进行自主的理论创新,回答学生提出的实际生活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是开放性的,我们每天都在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的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一定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对于一些文化思潮我们不能够盲目地信从,而是要进行批判的继承。对于一些正确有价值的思想我们要吸取,而对于一些错误的思想,我们也要坚决的抵制。这样才能够保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科学地建立起大学生的意识形态。
师资力量及工作环境的建设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离不开 师资团队。教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第一传授者,不仅仅是要教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师资力量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首先,所有教师应当严于律己,加强自身的道德思想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性。多关心时事政治和热点话题,接受一些必要的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也应该提高与学生友好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做的更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工作环境也是尤为重要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三个方面。就工作环境而言,我们仍然需要进步和发展,为了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学校中一定要严禁宗教宣传活动,严禁建立与宗教相关的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重视起来,多投资师资力量建设,并保证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
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来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大数据分析作为一种处理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可以将它合理地利用,运用大数据分析来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我们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能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社会的各类思想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或者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将很有可能被错误的观点所诱导。在实际生活情况中,一些看似权威的理论,由于大学生自我判断能力有限,会使得大学生形成自我偏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是想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运用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获取到各种社会思潮,还能够针对不同的社会思想追捧人数、传播速度等来制定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有效方案。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高校建设工作,而当今处于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如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宗教文化的传播、缺少一些自身理论建设和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影响等。面对这一系列的困境,我们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建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授课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在工作环境的建设中,应该严禁一切宗教活动,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留一片净土。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代所带来的优势,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中融入大数据分析,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做的更好,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课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Z20200302)研究成果。]
(南京工業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