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脑卒中患者84例,按住院编号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系统性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神经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与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神经康复;生活质量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类型,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1]。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卒中临床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偏瘫等后遗症状一直是较棘手的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也会给社会与家庭增加沉重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脑卒中患者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系统性康复训练,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脑卒中患者84例,按住院编号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为62.3±8.2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脑出血10例;脑梗死32例。4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在45—81岁,平均年龄为64.1±8.6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脑出血14例;脑梗死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1)对于脑梗塞患者给予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焦;扩血管等治疗。(2)对于脑出血患者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系统性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由本院康复师对患者进行包括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等在内的功能评价,根据患者运动障碍程度给予有针对性、系统性训练指导,其包括:(1)弛缓期内进行按摩;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辅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练习,以预防肢体、关节变形及褥疮发生。(2)痉挛期内进行肢体负重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躯干控制训练;肢体协调训练;肢体运动模式训练;运动协调训练等,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3)恢复期内进行精细运动训练;运动速度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训练;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上训练内容均每日进行2次,每次坚持30分钟。
1.3 评价指标
(1)采用FMA评分标准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2]。上肢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肩前屈;手指;协同能力与速度等项内容。下肢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和速度等项内容,总分共计10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运动障碍越严重。
(2)采用BI指数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分[3],其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移动;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值均在0—15分,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患者生活能力总分,评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被称作中风或脑血管疾病,其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重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4]:脑卒中致患者死亡率在各类疾病中占居第三位,而致残率占居各类疾病首位。在脑卒中存活患者中约有80%左右的患者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性后遗症,主要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主,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会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脑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5]: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可塑性,当受损后,因其具有的代偿机制可实现功能重组,当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再生,因此,多数学者认为神经功能恢复最佳时期在患者发病后的6个月内,早期尤为重要。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通过正常功能模式输入,影响机体模式输出,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活动的随意性,早期康复训练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其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康复的时间性在临床上尚无统一定义,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患者发病后的3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均为早期康复治疗,但笔者从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当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快速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早期为其制订了较规范、较系统性的康复治疗方案,致使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与朱风俊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钢,覃勇.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分析及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2,20(11):216—217.
[2]张金秀.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9):87.
[3]李筱卉,杨冰霞,郑文非.早期刺激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04):58—60.
[4]谢瑛,魏衡,张绿明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06(06):152—153.
[5]郝雅丽.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04):31.
[6]朱风俊.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1):85—86.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神经康复;生活质量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类型,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1]。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卒中临床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偏瘫等后遗症状一直是较棘手的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也会给社会与家庭增加沉重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脑卒中患者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系统性康复训练,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脑卒中患者84例,按住院编号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为62.3±8.2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脑出血10例;脑梗死32例。4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在45—81岁,平均年龄为64.1±8.6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脑出血14例;脑梗死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1)对于脑梗塞患者给予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焦;扩血管等治疗。(2)对于脑出血患者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系统性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由本院康复师对患者进行包括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等在内的功能评价,根据患者运动障碍程度给予有针对性、系统性训练指导,其包括:(1)弛缓期内进行按摩;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辅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练习,以预防肢体、关节变形及褥疮发生。(2)痉挛期内进行肢体负重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躯干控制训练;肢体协调训练;肢体运动模式训练;运动协调训练等,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3)恢复期内进行精细运动训练;运动速度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训练;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上训练内容均每日进行2次,每次坚持30分钟。
1.3 评价指标
(1)采用FMA评分标准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2]。上肢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肩前屈;手指;协同能力与速度等项内容。下肢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和速度等项内容,总分共计10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运动障碍越严重。
(2)采用BI指数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分[3],其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移动;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值均在0—15分,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患者生活能力总分,评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被称作中风或脑血管疾病,其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重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4]:脑卒中致患者死亡率在各类疾病中占居第三位,而致残率占居各类疾病首位。在脑卒中存活患者中约有80%左右的患者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性后遗症,主要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主,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会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脑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5]: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可塑性,当受损后,因其具有的代偿机制可实现功能重组,当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再生,因此,多数学者认为神经功能恢复最佳时期在患者发病后的6个月内,早期尤为重要。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通过正常功能模式输入,影响机体模式输出,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活动的随意性,早期康复训练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其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康复的时间性在临床上尚无统一定义,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患者发病后的3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均为早期康复治疗,但笔者从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当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快速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早期为其制订了较规范、较系统性的康复治疗方案,致使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与朱风俊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钢,覃勇.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分析及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2,20(11):216—217.
[2]张金秀.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9):87.
[3]李筱卉,杨冰霞,郑文非.早期刺激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04):58—60.
[4]谢瑛,魏衡,张绿明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06(06):152—153.
[5]郝雅丽.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04):31.
[6]朱风俊.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