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圳博物馆小讲堂采用多媒体的讲解方式,将馆中的藏品介绍给在校儿童。采用图片、声音与藏品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对文物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在论述了小讲堂的讲解模式及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小讲堂下一步的开发方向,对博物馆文物讲解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深圳博物馆;小讲堂;多媒体
深圳博物馆小课堂最初的策划制作始于2009年,当时,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们不用来到博物馆,在校园中就可以接触到我们的藏品,领略到藏品的风采,学习到有关于我们馆藏藏品的知识。当时,我们就决定使用多媒体的方法,走入校园中,以一种类似于小课堂的方式像孩子们讲解我们的文物。最初,小讲堂是以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的常设展览《馆藏青铜》为参考来进行策划和制作的。小课堂使用的展览形式是讲解员使用配以各类插图及少量文字的的多媒体对馆藏文物进行介绍和讲解,可以使孩子们看到、听到、了解文物的知识。由于这种讲解方式能够寓教于乐,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对文物知识的兴趣,受到了博物馆领导和员工的一致重视,认为这种新的文物讲解方式能够取得成功,也使我们产生了一定要将小讲堂做好的信念。因此,在讲解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部门特意邀请了本馆专业部门的同事前来试听,并给出专业方面的修改意见,并结合本讲解受众群体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讲解员也是经过反复的练习配合图片及知识点边讲边变化内容,才完成了第一讲小课堂最终的制作。当时,结合小朋友们一堂课的上课时间,将一节小课堂的课程时间也定在了45分钟左右,在课程期间,讲解员还会跟孩子们进行互动,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充分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2010年,小课堂正式走进了校园,来到了孩子们中间。对于教育推广和讲解工作来说,小课堂的出现是一次方式的创新和积极的尝试。将原本笨重的文物进行拍照,佐以文字,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在校园中就可以接触到文物知识,又解决了以往在展板制作过程中成本高,受场地大小制约的问题,大大的节约了经费,仅需要一个优盘、就能够将整个讲解的过程以小课堂这样一种崭新的形式展现给小观众。这样,既能够把珍贵的文物“带”到孩子们中间,又可以吸引孩子们来到博物馆来参观文物的实体,达到了请进来的目的,小课堂模式的引入,使得学龄阶段的孩子们对文物及文物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观博物馆的小观众人数大大增加,为博物馆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时,深圳博物馆小讲堂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动力,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将小讲堂做好。之后,我们又把博物馆的其他展品相继做成了小讲堂的形式,孩子们在学校中就可以领略博物馆的很多馆藏文物,好像整个博物馆成了可以移动“城堡”一样。
现在,小讲堂的课程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不断推出新的课程,以深圳博物馆“世界野生动物标本”为例,野生动物的情感世界——贝林先生捐赠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就是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和世界轮椅基金会创始人、主席,世界著名慈善家,野生动物标本收藏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捐赠给深圳博物馆的。贝林先生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收集和制作很多的动物标本,并且无偿的捐赠给国内外多所博物馆,现在博物馆中所陈列的正是贝林先生无偿捐赠给深圳博物馆的第一批野生动物标本,包括猎豹、非洲象、北极熊等珍稀物种。看到这些可爱的生灵,希望您会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把展厅里的各种小动物标本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还可以配上相关的动物的叫声,结合图片给孩子们介绍动物的名字、习性、生活环境,生存现状等,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与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们在一起。这样,让孩子们在认识动物的同时,懂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都生活在地球上,是人们的朋友。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不要等以后真的只能通过图片或者动物标本才能看见它们。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讲解员老师提出问题是,孩子们都愿意抢着举手回答。课后,我们还会送给孩子们有关博物馆展览的相关资料。这样的形式比在展厅里更能发挥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毕竟展厅的空间和参观秩序会限制孩子们互动的热情,小讲堂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快乐大课堂,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自由发挥,乐在其中,短短的45分钟即可以学写到书本外的知识,也让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博物馆里还有这么多好看好玩的展览,使孩子们业余时间又有了一个可去之处。
在介绍小讲堂时老师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们可以有机会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小讲堂也需要不断的改善,以适应小朋友们的需要。结合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在去学校讲课时提前制作一些与今天的小课堂相关的模型或者贴纸、印章之类的小纪念品,互动过程中可以发给孩子们,即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可以给孩子们留作纪念让他们有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博物馆参观。第二是可以在学校班级里,发掘表现力强、普通话标准的孩子参与小讲堂的介绍,让自己也成为深圳博物馆小讲堂的小老师,使更多的孩子愿意了解文物知识,喜欢上博物馆。第三,我们还可以对深圳博物馆小课堂的课程进行录制,放置到网上,这样,会使得小课堂的传播更加的广泛,很多我们小课堂没有进入到的学校的孩子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讲堂课程进行收看,最大程度的扩大了小讲堂的传播速度以及手中人数,真正让小讲堂,让馆中的藏品来到孩子们的中间。第四,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需求,进入到孩子们的视角中去,运用多种技术,把多媒体做的更加多样化,在向孩子们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小讲堂的课程设计更加活泼,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上小讲堂。
从小讲堂走进校园以来,我们所制作的小课堂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根据我们的统计,从2013年到2014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小讲堂讲解场数就达到了16场,听课的学生共计达到1250多人。通过我们制作的小讲堂课程,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领略到了我们馆藏文物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多的文物知识,使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起了对展品的兴趣,例如小讲堂的野生动物专题,一方面让孩子们接触动物、了解动物、珍惜动物,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要珍惜和保护动物的这样一种思想,这种对孩子们从小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在长大之后依然保持这种思想;孩子们自己接受珍惜和保护动物的理念之后,还可以通过自己影响身边的成人,这是很多公益组织很难做到的;另外一方面,孩子们从小就接触野生动物,对野生动物的好奇心有的时候会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了解野生动物,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与野生动物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而通过小讲堂的熏陶,我认为会有很多的孩子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专业的人才。同时,我们的小讲堂节目深入到校园中去,为更多的孩子们讲解馆中的藏品,我们深圳博物馆小讲堂制作的初衷,也是博物馆建馆的初衷,那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所搭建的平台,领略到独特的风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把观众的藏品展现给更多的人。
小讲堂课程走入校园,让孩子们在学习到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接触到有关生物、历史、地理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不使用枯燥的书本灌输方式,而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图片、声音,配合讲解员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接受的热情。
我们制作的小讲堂课程,从第一讲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感悟了很多。从我们的第一讲开始,孩子们就非常喜欢我们的课程,对馆中的文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增强了我们把小讲堂做好的信念,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将更多、更好的小讲堂课程带到校园中,带到孩子们的身边,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到我们的展品。
参考文献
[1]刘俊.博物馆游客行为研究)))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2): 41-44.
[2]王淮真.游客对导览解说满意度之研究:以国立故宫博物院为例(硕士论文)[D].台湾文化大学观光事业学系, 2001.
[3]颜永树,李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博物馆, 1992,(2): 83-88.
[4]王学敏.河南省博物馆、纪念馆对青少年教育作用的调查报告[J].中国博物馆, 1997,(3): 83-88.
关键词:深圳博物馆;小讲堂;多媒体
深圳博物馆小课堂最初的策划制作始于2009年,当时,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们不用来到博物馆,在校园中就可以接触到我们的藏品,领略到藏品的风采,学习到有关于我们馆藏藏品的知识。当时,我们就决定使用多媒体的方法,走入校园中,以一种类似于小课堂的方式像孩子们讲解我们的文物。最初,小讲堂是以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的常设展览《馆藏青铜》为参考来进行策划和制作的。小课堂使用的展览形式是讲解员使用配以各类插图及少量文字的的多媒体对馆藏文物进行介绍和讲解,可以使孩子们看到、听到、了解文物的知识。由于这种讲解方式能够寓教于乐,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对文物知识的兴趣,受到了博物馆领导和员工的一致重视,认为这种新的文物讲解方式能够取得成功,也使我们产生了一定要将小讲堂做好的信念。因此,在讲解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部门特意邀请了本馆专业部门的同事前来试听,并给出专业方面的修改意见,并结合本讲解受众群体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讲解员也是经过反复的练习配合图片及知识点边讲边变化内容,才完成了第一讲小课堂最终的制作。当时,结合小朋友们一堂课的上课时间,将一节小课堂的课程时间也定在了45分钟左右,在课程期间,讲解员还会跟孩子们进行互动,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充分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2010年,小课堂正式走进了校园,来到了孩子们中间。对于教育推广和讲解工作来说,小课堂的出现是一次方式的创新和积极的尝试。将原本笨重的文物进行拍照,佐以文字,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在校园中就可以接触到文物知识,又解决了以往在展板制作过程中成本高,受场地大小制约的问题,大大的节约了经费,仅需要一个优盘、就能够将整个讲解的过程以小课堂这样一种崭新的形式展现给小观众。这样,既能够把珍贵的文物“带”到孩子们中间,又可以吸引孩子们来到博物馆来参观文物的实体,达到了请进来的目的,小课堂模式的引入,使得学龄阶段的孩子们对文物及文物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观博物馆的小观众人数大大增加,为博物馆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时,深圳博物馆小讲堂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动力,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将小讲堂做好。之后,我们又把博物馆的其他展品相继做成了小讲堂的形式,孩子们在学校中就可以领略博物馆的很多馆藏文物,好像整个博物馆成了可以移动“城堡”一样。
现在,小讲堂的课程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不断推出新的课程,以深圳博物馆“世界野生动物标本”为例,野生动物的情感世界——贝林先生捐赠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就是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和世界轮椅基金会创始人、主席,世界著名慈善家,野生动物标本收藏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捐赠给深圳博物馆的。贝林先生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收集和制作很多的动物标本,并且无偿的捐赠给国内外多所博物馆,现在博物馆中所陈列的正是贝林先生无偿捐赠给深圳博物馆的第一批野生动物标本,包括猎豹、非洲象、北极熊等珍稀物种。看到这些可爱的生灵,希望您会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把展厅里的各种小动物标本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还可以配上相关的动物的叫声,结合图片给孩子们介绍动物的名字、习性、生活环境,生存现状等,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与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们在一起。这样,让孩子们在认识动物的同时,懂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都生活在地球上,是人们的朋友。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不要等以后真的只能通过图片或者动物标本才能看见它们。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讲解员老师提出问题是,孩子们都愿意抢着举手回答。课后,我们还会送给孩子们有关博物馆展览的相关资料。这样的形式比在展厅里更能发挥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毕竟展厅的空间和参观秩序会限制孩子们互动的热情,小讲堂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快乐大课堂,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自由发挥,乐在其中,短短的45分钟即可以学写到书本外的知识,也让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博物馆里还有这么多好看好玩的展览,使孩子们业余时间又有了一个可去之处。
在介绍小讲堂时老师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们可以有机会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小讲堂也需要不断的改善,以适应小朋友们的需要。结合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在去学校讲课时提前制作一些与今天的小课堂相关的模型或者贴纸、印章之类的小纪念品,互动过程中可以发给孩子们,即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可以给孩子们留作纪念让他们有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博物馆参观。第二是可以在学校班级里,发掘表现力强、普通话标准的孩子参与小讲堂的介绍,让自己也成为深圳博物馆小讲堂的小老师,使更多的孩子愿意了解文物知识,喜欢上博物馆。第三,我们还可以对深圳博物馆小课堂的课程进行录制,放置到网上,这样,会使得小课堂的传播更加的广泛,很多我们小课堂没有进入到的学校的孩子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讲堂课程进行收看,最大程度的扩大了小讲堂的传播速度以及手中人数,真正让小讲堂,让馆中的藏品来到孩子们的中间。第四,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需求,进入到孩子们的视角中去,运用多种技术,把多媒体做的更加多样化,在向孩子们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小讲堂的课程设计更加活泼,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上小讲堂。
从小讲堂走进校园以来,我们所制作的小课堂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根据我们的统计,从2013年到2014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小讲堂讲解场数就达到了16场,听课的学生共计达到1250多人。通过我们制作的小讲堂课程,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领略到了我们馆藏文物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多的文物知识,使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起了对展品的兴趣,例如小讲堂的野生动物专题,一方面让孩子们接触动物、了解动物、珍惜动物,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要珍惜和保护动物的这样一种思想,这种对孩子们从小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在长大之后依然保持这种思想;孩子们自己接受珍惜和保护动物的理念之后,还可以通过自己影响身边的成人,这是很多公益组织很难做到的;另外一方面,孩子们从小就接触野生动物,对野生动物的好奇心有的时候会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了解野生动物,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与野生动物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而通过小讲堂的熏陶,我认为会有很多的孩子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专业的人才。同时,我们的小讲堂节目深入到校园中去,为更多的孩子们讲解馆中的藏品,我们深圳博物馆小讲堂制作的初衷,也是博物馆建馆的初衷,那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所搭建的平台,领略到独特的风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把观众的藏品展现给更多的人。
小讲堂课程走入校园,让孩子们在学习到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接触到有关生物、历史、地理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不使用枯燥的书本灌输方式,而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图片、声音,配合讲解员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接受的热情。
我们制作的小讲堂课程,从第一讲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感悟了很多。从我们的第一讲开始,孩子们就非常喜欢我们的课程,对馆中的文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增强了我们把小讲堂做好的信念,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将更多、更好的小讲堂课程带到校园中,带到孩子们的身边,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到我们的展品。
参考文献
[1]刘俊.博物馆游客行为研究)))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2): 41-44.
[2]王淮真.游客对导览解说满意度之研究:以国立故宫博物院为例(硕士论文)[D].台湾文化大学观光事业学系, 2001.
[3]颜永树,李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博物馆, 1992,(2): 83-88.
[4]王学敏.河南省博物馆、纪念馆对青少年教育作用的调查报告[J].中国博物馆, 1997,(3): 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