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科类铁路特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如果独立建设和利用,其利用效益较低。2004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行业转制后,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试点,按“三共(共存、共建、共享)”的理念,建成五个职业实训中心,形成具有真实职业氛围,体现行业“四新”,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关键词:铁路;实训基地建设;电气化铁道技术;公共性;共享性和示范性
1949~2004年,铁道行业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教育卫生自成体系,国内铁路行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铁道部主办的铁道大学和职业学校。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铁道部主办的行业教育发展到了高峰期,主要由10所普通高校和48所中等职业技术(技工)学校构成,办学规模位居各行业之首。1998~2004年,铁道部陆续将所办的院校移交给各级政府管理,其中,22所铁路高职院校划归所在地政府管理。这类职业院校开办半个世纪来,在铁道部和各铁路局的直接领导下,具有开办时间长、规模较小的特点,已形成了深厚的行业背景,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位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即是这类职业院校中的一员,学院转制前由铁道部主办,广铁集团主管,近万名毕业生直接参与了京广铁路、广深铁路、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重要轨道线路的建设和发展。学院教学资源大部分与轨道交通行业有关,其拥有数个铁道特有专业和国家技能鉴定所、铁道特有专业技能鉴定站,在华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
与其他铁路高职院校一样,我院由于长期依附行业办学,受铁路企业以安全运输为“主业”的影响,长期处于“辅业”的位置,在办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局限性。脱离“母体”后,面对朝气蓬勃的高职教育大环境,铁路特有专业在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综合实力较弱。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与企业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让地方政府满意、又让行业满意的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的特有专业建设道路。
专业实训基地特点与现状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门为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个具有突出技术特点的铁路行业特有专业。截至1985年,铁道部按地域和电气化铁道分布的情况,只选择在五所铁路职业学校(分别在北京、郑州、广州、西安、内江)开办该专业,并为之特别设立了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范和督导专业建设工作。2000年后,广州、郑州、西安的三所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划归广州市政府管理,成为广东、湖南、海南、广西等四省区内唯一一所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速度大幅提高,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10所铁路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
在2005年前,我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靠行业支持: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直接拨款购买设备和划拨设备,校外实训基地由行业免费提供。这种支持为铁路特有专业小模式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我院该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广铁集团投资建设,由接触网、模拟变电所、高电压、电工技术、继电保护等5个实训室组成,设备总价值135万元。但这些专业实训设备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六次提速和电气化铁路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基本上在2001年后就处于被淘汰状态,设备陈旧急于更新换代是该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
“三共(共存、共享、共建)”建设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必须进行必要的投入,但建设好一个铁路特有的工科专业往往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设备投入,为满足专业技术快速更新的需要,每年还需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2005年前,我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企业建设,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基本上只供本专业使用,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很低,也难以满足专业技术更新快的要求。学院脱离行业办学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师资配置、设备投入和行业背景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还是铁路特有专业,但这些专业因就业面窄、招生规模不大,要保持学院正常运作和长期发展,铁路特有专业资源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考虑共享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专业团队提出了“三共”理念,即生产实训与模拟仿真实训共存、教学与生产共享、学院与企业共建。
共存原则生产实训与模拟仿真实训共存,这两种实训模式各有特点,前者在培养职业素养、应急能力等方面有优势;后者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优势,两者不可偏废。
共享原则教学与生产共享实训基地。一方面,实训基地主要为专业教学服务,应满足多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与本校机电类专业和轨道交通类专业共享;与其他职业院校和轨道交通企业共享;与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培训共享。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应具有生产能力,满足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顶岗实训的需要。
共建原则铁路特有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如果独立建设和利用,效率很低。实训基地采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筹集资金,一方面,可减轻学院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学院与行业长期合作的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双方互利双赢的局面。
“三五一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未来二十年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高峰期。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截至2010年,将拥有地铁、轻轨、城际快轨、高速客运专线和客货混用的铁道线路等众多类型的轨道交通网络,新增电气化轨道线路将达到2178公里。我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开办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将迎来更大的就业市场。本专业的专业团队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三五一多”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该方案拟投入资金965万元(其中企业共建资金约200万元),在四年内(2005~2008年)建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同行业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型实训基地。本实训基地总体规划为“三五一多”:建成五个职业实训中心、实现五个面向、完成五个层次职业训练、服务多个专业,形成真实职业氛围,体现行业“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规章),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能同时容纳250名学生的特色实验实训基地。
五个中心即接触网实训中心、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实训中心、高电压设备测试中心、实用电工技术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中心。
五个面向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电力技术专业岗位群职业技能教学、面向企业职工培训、面向社会就业培训、面向轨道交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面向行业与区域培训机构,实现资源共享。
五个层次学历教育包括中、高职教育和本科层次的网络及成人函授教育;非学历教育包括行业在职职工的电力牵引供电技能培训;在校生的电力牵引供电职业技能培训;铁道部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及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等。
多专业共享应用于供用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铁道机车车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
“三五一多”建设方案充分体现了专业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并取得了中铁建电气化局、清华紫光、广铁集团、广州白云电气集团的大力支持。整体方案在广州市财政的有力支撑下于2005年1月正式实施。
专业实训基地采取改造与建设并举、分期投入逐步使用的建设方式,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完成了实用电工技术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中心、接触网实训中心建设工作,并已全部投入使用。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将学院1250kVA的配电所改造为顶岗实习场所,并完成了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实训中心、高电压设备测试中心第一期改造工程。实训基地情况如表1所示。
项目建设完成后,基地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可开展72项专业实训项目,15个工种的培训与考证,真正彰显了共存、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2008年,基地被广东省、广州市评选为省、市两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显成效,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受益
2004年,学院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试点,试行三元模式改革,适逢2005年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提速。该专业以“三五一多”专业实训基地为支撑,紧密依托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地铁、香港地铁、深圳地铁、中铁建电气化局等大型优秀轨道交通企业,为广东及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培养、培训了2000多名企业急需的“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中为企业“订单”培养384名毕业生,为企业培训员工1669人。
(二)开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的特有专业建设道路,拓展了专业培训功能
学院另一个重要职能是为行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以广铁集团为例,该集团现有职工14万人,其中约0.4万人是我院该专业毕业生,学院还是该集团电气化专业员工培训基地,每年承接该集团电气化专业80%的培训任务。
“三五一多”专业实训基地的建成为该专业拓展培训功能创造了条件。2005~2008年,该专业接纳了广铁集团、广西电务工程公司、电气化局、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深圳地铁、广州地铁、海南铁路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培训任务,完成了22个包含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和专项内容多种类型的培训及考证,共创造经济效益170余万元,大大拓展了专业的培训功能。
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更促进了该专业教学团队的成长。这个由10名校内专任教师构成的团队年龄介于28~41岁,高级职称比例为60%,研究生比例为90%,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为40%(其中有3个高级工程师),团队的快速成长受到了兄弟院校的赞赏。2008年11月,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委员会高职教学指导研究会在郑州成立,学院被推选为该专业全国牵头单位。
参考文献:
[1]王虹.创建轨道交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
[2]张工化.浅谈高速铁路实训基地建设[J].科技信息,2007,(18).
[3]张中央,马金法.电力机车专业教改试点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5,(30).
作者简介:
王亚妮(1967—),女,湖南攸县人,硕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技术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等。
关键词:铁路;实训基地建设;电气化铁道技术;公共性;共享性和示范性
1949~2004年,铁道行业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教育卫生自成体系,国内铁路行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铁道部主办的铁道大学和职业学校。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铁道部主办的行业教育发展到了高峰期,主要由10所普通高校和48所中等职业技术(技工)学校构成,办学规模位居各行业之首。1998~2004年,铁道部陆续将所办的院校移交给各级政府管理,其中,22所铁路高职院校划归所在地政府管理。这类职业院校开办半个世纪来,在铁道部和各铁路局的直接领导下,具有开办时间长、规模较小的特点,已形成了深厚的行业背景,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位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即是这类职业院校中的一员,学院转制前由铁道部主办,广铁集团主管,近万名毕业生直接参与了京广铁路、广深铁路、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重要轨道线路的建设和发展。学院教学资源大部分与轨道交通行业有关,其拥有数个铁道特有专业和国家技能鉴定所、铁道特有专业技能鉴定站,在华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
与其他铁路高职院校一样,我院由于长期依附行业办学,受铁路企业以安全运输为“主业”的影响,长期处于“辅业”的位置,在办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局限性。脱离“母体”后,面对朝气蓬勃的高职教育大环境,铁路特有专业在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综合实力较弱。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与企业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让地方政府满意、又让行业满意的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的特有专业建设道路。
专业实训基地特点与现状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专门为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个具有突出技术特点的铁路行业特有专业。截至1985年,铁道部按地域和电气化铁道分布的情况,只选择在五所铁路职业学校(分别在北京、郑州、广州、西安、内江)开办该专业,并为之特别设立了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范和督导专业建设工作。2000年后,广州、郑州、西安的三所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划归广州市政府管理,成为广东、湖南、海南、广西等四省区内唯一一所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速度大幅提高,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10所铁路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
在2005年前,我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靠行业支持: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直接拨款购买设备和划拨设备,校外实训基地由行业免费提供。这种支持为铁路特有专业小模式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我院该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广铁集团投资建设,由接触网、模拟变电所、高电压、电工技术、继电保护等5个实训室组成,设备总价值135万元。但这些专业实训设备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六次提速和电气化铁路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基本上在2001年后就处于被淘汰状态,设备陈旧急于更新换代是该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
“三共(共存、共享、共建)”建设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必须进行必要的投入,但建设好一个铁路特有的工科专业往往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设备投入,为满足专业技术快速更新的需要,每年还需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2005年前,我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企业建设,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基本上只供本专业使用,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很低,也难以满足专业技术更新快的要求。学院脱离行业办学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师资配置、设备投入和行业背景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还是铁路特有专业,但这些专业因就业面窄、招生规模不大,要保持学院正常运作和长期发展,铁路特有专业资源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考虑共享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专业团队提出了“三共”理念,即生产实训与模拟仿真实训共存、教学与生产共享、学院与企业共建。
共存原则生产实训与模拟仿真实训共存,这两种实训模式各有特点,前者在培养职业素养、应急能力等方面有优势;后者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优势,两者不可偏废。
共享原则教学与生产共享实训基地。一方面,实训基地主要为专业教学服务,应满足多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与本校机电类专业和轨道交通类专业共享;与其他职业院校和轨道交通企业共享;与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培训共享。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应具有生产能力,满足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顶岗实训的需要。
共建原则铁路特有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如果独立建设和利用,效率很低。实训基地采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筹集资金,一方面,可减轻学院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学院与行业长期合作的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双方互利双赢的局面。
“三五一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未来二十年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高峰期。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截至2010年,将拥有地铁、轻轨、城际快轨、高速客运专线和客货混用的铁道线路等众多类型的轨道交通网络,新增电气化轨道线路将达到2178公里。我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开办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将迎来更大的就业市场。本专业的专业团队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三五一多”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该方案拟投入资金965万元(其中企业共建资金约200万元),在四年内(2005~2008年)建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同行业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型实训基地。本实训基地总体规划为“三五一多”:建成五个职业实训中心、实现五个面向、完成五个层次职业训练、服务多个专业,形成真实职业氛围,体现行业“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规章),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能同时容纳250名学生的特色实验实训基地。
五个中心即接触网实训中心、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实训中心、高电压设备测试中心、实用电工技术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中心。
五个面向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电力技术专业岗位群职业技能教学、面向企业职工培训、面向社会就业培训、面向轨道交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面向行业与区域培训机构,实现资源共享。
五个层次学历教育包括中、高职教育和本科层次的网络及成人函授教育;非学历教育包括行业在职职工的电力牵引供电技能培训;在校生的电力牵引供电职业技能培训;铁道部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及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等。
多专业共享应用于供用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铁道机车车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
“三五一多”建设方案充分体现了专业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并取得了中铁建电气化局、清华紫光、广铁集团、广州白云电气集团的大力支持。整体方案在广州市财政的有力支撑下于2005年1月正式实施。
专业实训基地采取改造与建设并举、分期投入逐步使用的建设方式,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完成了实用电工技术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中心、接触网实训中心建设工作,并已全部投入使用。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将学院1250kVA的配电所改造为顶岗实习场所,并完成了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实训中心、高电压设备测试中心第一期改造工程。实训基地情况如表1所示。
项目建设完成后,基地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可开展72项专业实训项目,15个工种的培训与考证,真正彰显了共存、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2008年,基地被广东省、广州市评选为省、市两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显成效,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受益
2004年,学院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试点,试行三元模式改革,适逢2005年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提速。该专业以“三五一多”专业实训基地为支撑,紧密依托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地铁、香港地铁、深圳地铁、中铁建电气化局等大型优秀轨道交通企业,为广东及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培养、培训了2000多名企业急需的“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中为企业“订单”培养384名毕业生,为企业培训员工1669人。
(二)开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的特有专业建设道路,拓展了专业培训功能
学院另一个重要职能是为行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以广铁集团为例,该集团现有职工14万人,其中约0.4万人是我院该专业毕业生,学院还是该集团电气化专业员工培训基地,每年承接该集团电气化专业80%的培训任务。
“三五一多”专业实训基地的建成为该专业拓展培训功能创造了条件。2005~2008年,该专业接纳了广铁集团、广西电务工程公司、电气化局、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深圳地铁、广州地铁、海南铁路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培训任务,完成了22个包含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和专项内容多种类型的培训及考证,共创造经济效益170余万元,大大拓展了专业的培训功能。
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更促进了该专业教学团队的成长。这个由10名校内专任教师构成的团队年龄介于28~41岁,高级职称比例为60%,研究生比例为90%,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为40%(其中有3个高级工程师),团队的快速成长受到了兄弟院校的赞赏。2008年11月,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委员会高职教学指导研究会在郑州成立,学院被推选为该专业全国牵头单位。
参考文献:
[1]王虹.创建轨道交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
[2]张工化.浅谈高速铁路实训基地建设[J].科技信息,2007,(18).
[3]张中央,马金法.电力机车专业教改试点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5,(30).
作者简介:
王亚妮(1967—),女,湖南攸县人,硕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技术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