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教师和幼儿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或间断的,而是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教师和幼儿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影响。我们以大班集体数活动为途径,围绕如何在大班数活动中让师幼互动更有效展开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实践中对多样的情境、灵活的回应、有效的提问这三个关键 学习—理解—内化—实践。
(二)研究内容
1.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师幼互动多渠道链接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一个活动的教学情境只有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富有感受性,才能具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使师幼互动更具实效性。我们整理和归纳为以下几种教学情境:
(1)提问型情境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如果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和探索欲望时,教师能够适时的、巧妙的运用提问型情境,让幼儿与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互动,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愿望。如:《破译电话号码》活动中,预设提问:“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破译出电话号码?”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幼儿操作后,通过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师生共同小结方法:破译时看清加减符号,不能粗心;减号前后数字相同,得数为0;加法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得数相同;出现相同的算式题不再重复算;算式题中出现加0(或减0),得数等于这个数。
(2)生活型情境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相近,幼儿接受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情境,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周围,使数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任务型情境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大班下学期,一部分孩子已经有了任务意识。如果教师能寓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于数活动中,效果更佳。例如:在“小鬼当家”活动中,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游乐园。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钱币的使用已有一定经验,让幼儿尝试根据所给钱币,计划自己的活动项目——“用有限的钱,玩尽可能多的游乐项目。”这是老师给的任务。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孩子们很快完成任务。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协商能力,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与成功。
(4)竞赛型情境
心理专家对幼儿竞争做过研究,幼儿竞争是社会现象而非天生,要到四至六岁才会出现。大班下学期正是幼儿产生竞争意识的萌芽阶段。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用正当的方式来竞争,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竞争。
2.灵活多变的回应策略——使师幼互动畅通无阻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活动中人是活的;活动双方的情绪、思想、行动都是活的。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的事态也是多变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1)正确处理活动前准备和活动中随机应变的关系。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活动前准备和活动中应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活动中轻松应对。良好的、灵敏的课堂应答依赖于教师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到位的精神、物质准备。
(2)教师情绪,情感,态度等精神因素的适度把握。幼儿会因为教师的激情而动情,会因为教师的积极投入而忘我学习。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态度所表现出的态度,也对幼儿的学习情绪产生暗示。创设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摸到、听到、体验到的机会,了解每个孩子的处境,用行动、语言、态度、神态表现尊重。
(3)对于生成点的捕捉和有效回应。在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师幼互动,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依靠教师在活动中对生成点有效回应和捕捉。这一点是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核心。教师要积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根据目标判断幼儿的兴趣对其发展有何价值,然后采用停顿、重复、追问、快速掠过等方法有节奏、有轻重地把握好活动环节,围绕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兴趣点展开活动。
(4)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给幼儿以适宜的支持。及时捕捉幼儿“需要发展”的时机。老师要客观地看到幼儿的表现行为,并对其行为做出积极客观的判断,判断幼儿需要什么,我们的方式是否还有能进一步引发幼儿学习的价值,幼儿是否需要援助、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援助,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进行新经验的体验。
3.及时有效的提问策略——使师幼互动真实有效
教师在与每个幼儿接触时,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特别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讲究提问的策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就提问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教师与幼儿发起的提问,也应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就这点,我们将继续开展我们的研究之旅。
三、研究结果
我们以大班数活动为途径,围绕有效的师幼互动展开研究,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认为要让师幼互动有效开展有以下几个关键:多样的情境、灵活的回应、有效的提问,要把这几个关键落到实践中需要大家学习—理解—内化—实践。
总之,大班数活动,是让教师和幼儿在操作中共同发现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尝试各种方法验证问题。有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教学模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数学知识水平上得到的发展。
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教师和幼儿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或间断的,而是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教师和幼儿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影响。我们以大班集体数活动为途径,围绕如何在大班数活动中让师幼互动更有效展开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实践中对多样的情境、灵活的回应、有效的提问这三个关键 学习—理解—内化—实践。
(二)研究内容
1.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师幼互动多渠道链接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一个活动的教学情境只有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富有感受性,才能具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使师幼互动更具实效性。我们整理和归纳为以下几种教学情境:
(1)提问型情境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如果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和探索欲望时,教师能够适时的、巧妙的运用提问型情境,让幼儿与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互动,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愿望。如:《破译电话号码》活动中,预设提问:“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破译出电话号码?”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幼儿操作后,通过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师生共同小结方法:破译时看清加减符号,不能粗心;减号前后数字相同,得数为0;加法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得数相同;出现相同的算式题不再重复算;算式题中出现加0(或减0),得数等于这个数。
(2)生活型情境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相近,幼儿接受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情境,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周围,使数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任务型情境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大班下学期,一部分孩子已经有了任务意识。如果教师能寓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于数活动中,效果更佳。例如:在“小鬼当家”活动中,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游乐园。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钱币的使用已有一定经验,让幼儿尝试根据所给钱币,计划自己的活动项目——“用有限的钱,玩尽可能多的游乐项目。”这是老师给的任务。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孩子们很快完成任务。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协商能力,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与成功。
(4)竞赛型情境
心理专家对幼儿竞争做过研究,幼儿竞争是社会现象而非天生,要到四至六岁才会出现。大班下学期正是幼儿产生竞争意识的萌芽阶段。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用正当的方式来竞争,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竞争。
2.灵活多变的回应策略——使师幼互动畅通无阻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活动中人是活的;活动双方的情绪、思想、行动都是活的。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的事态也是多变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1)正确处理活动前准备和活动中随机应变的关系。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活动前准备和活动中应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活动中轻松应对。良好的、灵敏的课堂应答依赖于教师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到位的精神、物质准备。
(2)教师情绪,情感,态度等精神因素的适度把握。幼儿会因为教师的激情而动情,会因为教师的积极投入而忘我学习。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态度所表现出的态度,也对幼儿的学习情绪产生暗示。创设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摸到、听到、体验到的机会,了解每个孩子的处境,用行动、语言、态度、神态表现尊重。
(3)对于生成点的捕捉和有效回应。在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师幼互动,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依靠教师在活动中对生成点有效回应和捕捉。这一点是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核心。教师要积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根据目标判断幼儿的兴趣对其发展有何价值,然后采用停顿、重复、追问、快速掠过等方法有节奏、有轻重地把握好活动环节,围绕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兴趣点展开活动。
(4)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给幼儿以适宜的支持。及时捕捉幼儿“需要发展”的时机。老师要客观地看到幼儿的表现行为,并对其行为做出积极客观的判断,判断幼儿需要什么,我们的方式是否还有能进一步引发幼儿学习的价值,幼儿是否需要援助、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援助,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进行新经验的体验。
3.及时有效的提问策略——使师幼互动真实有效
教师在与每个幼儿接触时,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特别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讲究提问的策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就提问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教师与幼儿发起的提问,也应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就这点,我们将继续开展我们的研究之旅。
三、研究结果
我们以大班数活动为途径,围绕有效的师幼互动展开研究,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认为要让师幼互动有效开展有以下几个关键:多样的情境、灵活的回应、有效的提问,要把这几个关键落到实践中需要大家学习—理解—内化—实践。
总之,大班数活动,是让教师和幼儿在操作中共同发现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尝试各种方法验证问题。有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教学模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数学知识水平上得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