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又成为媒体焦点。他最近表示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预计未来3年将启用100万台机器人,总支出将超过千亿元人民币。这的确是个惊人的数字,凸显其在加工制造业的地位。而媒体和民众却忧思:机器人将会抢走我们的饭碗。
增添机器设备其实是近期不少企业的选择,“劳动力成本上涨”这样的句子也屡见于报端。珠三角地区今年用工成本平均有二三成的增幅,企业薪酬如果缺乏竞争力,很难招到工人。劳动力成本增加让很多企业考虑以机器替代部分工序。
“机器人将会抢走我们的饭碗。”这种担心从工业革命开始就没停息过。工人们认为机器的出现导致他们失去工作,因此组织罢工,焚烧厂房,捣毁机器。卓别林影片《摩登时代》描写的正是人和机器的冲突。一百多年来,虽然机器的应用使得更多的人生活得以改善,但类似的指责并没消除。2006年英国地铁工会组织过罢工,就是因为听说地铁公司要采用自动车票识读器和用以安全防范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担心工作因此不保。
民众的情绪也有学界的支持,20世纪六七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梅多斯教授提出“技术失业论”,便是认为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导致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工人因此失业。他更认为,要解决失业问题,有必要放弃经济增长。
机器不是人,不会讨价还价,其实是抢不了你饭碗的。抢饭碗的永远是你的同行,同样的工作,你愿意领取3000元月薪,另一个人2800元就可以。农耕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要劳作,人们也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而工业时代来到,机器出现,城市扩大,工业文明创造出以前无法想象的物质生活。比如,农业机械化使得美国的农业人口从最初占大多数变成了如今仅仅一两个百分点,粮食还能大量出口。大多数人离开了农业,他们并没有因此无所事事。
“科技进步加剧失业”这种观点是以静态的眼光看待社会。原来工人手工操作,一天能生产1000个面包,现在改用机器,可以生产10,000个,可以认为工人就没事干了吗?首先,1000个面包并非就是总需求,如果价格降低,市场可能需要10,000个。另外,如果面包生产被机器替代了,人们也会增加另外的需求,蛋糕、面点,等等。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工厂工序都可以由机器完成,是不是代表全体工人的失业?这是杞人忧天,人们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现在的多数人的劳动被机器替代,那表明人们有了更多的需求,总会有需求是机器人无法完成的。
日本智囊机构“机器工业纪念基金会”在一份报告中说得好:让机器人参与人类劳动并不是用一个机器人代替一个人,而是让机器人为人们腾出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也就是说,供给增加了,需求也会增加,机器人抢不了饭碗。而这其实也便是萨伊定律的反映。
真正对机器恐惧的,是那些存在权力租的行业,比如西方一些国家,码头工人的收入比大学教授还高,因为存在可以取得权力租的工会,市场竞争下他们的年薪可能只有4万美元,但是由于权力租存在,他们可以领到10万元。这些人如果工作被机器取代,很可能失去这个租金。也就是说,他们惧怕的并非机器,而是丧失依附在工作上的特权。也正是这个原因,西方国家很多打着“不让机器抢走我们饭碗”的罢工,他们都是特权下的一小部分工人。而市场竞争下的工人,如果岗位被机器取代,也意味着他们有更好的选择。
增添机器设备其实是近期不少企业的选择,“劳动力成本上涨”这样的句子也屡见于报端。珠三角地区今年用工成本平均有二三成的增幅,企业薪酬如果缺乏竞争力,很难招到工人。劳动力成本增加让很多企业考虑以机器替代部分工序。
“机器人将会抢走我们的饭碗。”这种担心从工业革命开始就没停息过。工人们认为机器的出现导致他们失去工作,因此组织罢工,焚烧厂房,捣毁机器。卓别林影片《摩登时代》描写的正是人和机器的冲突。一百多年来,虽然机器的应用使得更多的人生活得以改善,但类似的指责并没消除。2006年英国地铁工会组织过罢工,就是因为听说地铁公司要采用自动车票识读器和用以安全防范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担心工作因此不保。
民众的情绪也有学界的支持,20世纪六七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梅多斯教授提出“技术失业论”,便是认为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导致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工人因此失业。他更认为,要解决失业问题,有必要放弃经济增长。
机器不是人,不会讨价还价,其实是抢不了你饭碗的。抢饭碗的永远是你的同行,同样的工作,你愿意领取3000元月薪,另一个人2800元就可以。农耕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要劳作,人们也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而工业时代来到,机器出现,城市扩大,工业文明创造出以前无法想象的物质生活。比如,农业机械化使得美国的农业人口从最初占大多数变成了如今仅仅一两个百分点,粮食还能大量出口。大多数人离开了农业,他们并没有因此无所事事。
“科技进步加剧失业”这种观点是以静态的眼光看待社会。原来工人手工操作,一天能生产1000个面包,现在改用机器,可以生产10,000个,可以认为工人就没事干了吗?首先,1000个面包并非就是总需求,如果价格降低,市场可能需要10,000个。另外,如果面包生产被机器替代了,人们也会增加另外的需求,蛋糕、面点,等等。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工厂工序都可以由机器完成,是不是代表全体工人的失业?这是杞人忧天,人们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现在的多数人的劳动被机器替代,那表明人们有了更多的需求,总会有需求是机器人无法完成的。
日本智囊机构“机器工业纪念基金会”在一份报告中说得好:让机器人参与人类劳动并不是用一个机器人代替一个人,而是让机器人为人们腾出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也就是说,供给增加了,需求也会增加,机器人抢不了饭碗。而这其实也便是萨伊定律的反映。
真正对机器恐惧的,是那些存在权力租的行业,比如西方一些国家,码头工人的收入比大学教授还高,因为存在可以取得权力租的工会,市场竞争下他们的年薪可能只有4万美元,但是由于权力租存在,他们可以领到10万元。这些人如果工作被机器取代,很可能失去这个租金。也就是说,他们惧怕的并非机器,而是丧失依附在工作上的特权。也正是这个原因,西方国家很多打着“不让机器抢走我们饭碗”的罢工,他们都是特权下的一小部分工人。而市场竞争下的工人,如果岗位被机器取代,也意味着他们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