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之外学习的语言,与第一语言关系密切,能否更好地学习第一语言,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第一语言进行“语言迁移”,也就是中介语的作用。在“语言迁移”的现象中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而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通常较多关注负面的影响,把它看作语言错误。而实际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作用不可忽视,学者使用中介语的形式也与他们母语的知识有关,因此中介语作为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中介形式,它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体现在能加速二语学习和获得大量语言信息以及促进交际成功,还有了解语言发展动态的作用。
【关键词】:第二语言;中介语;教学
中介语假说的背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提出。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中介语理论是由Selinker等人最先提出来的。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理论重点强调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三个方面的问题,①什么样的认知过程负责中介语的建构?②中介语知识系统的性质如何?③为什么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这是关于中介语的一个最早的定义.从前人提出的理论和假说来看,中介语在很早就有是否能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探索,所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
首先在加速二语习得方面,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通常是从第一语言习得中取得经验开始的,以母语帮助整理思维,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做铺垫。在语言输入中,会用通过母语作为中介语来确定外语的应用,产生很多中介语的形式。如果母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等语言方式恰恰与目的语相一致就会产生正迁移,相反则产生负迁移。中介语是从母语过渡目的语的形式,也是学习着二语习得过程的必经阶段。学生使用中介语来学习第二语言说明仍处于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恰当的语言输入,学习者会将新目的语的概念和已知的语言知识结合在一起,尝试使用新的语言方式就能加速二语习得的过程。
在获得大量语言信息方面,语言学习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只有被理解了输入内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很依赖与目的语和母语相似的中介语,从而取得更多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会为了式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信息,借用中介语表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的对话练习中,学习者之间也会常用中介语交流,所以中介语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习者获得更多信息,更好更快地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就正如一些母语非汉语的欧美学生,他们在语法和文法解释上很难用第二语言直接了解,他们情愿有一位懂的他们母语即教学中介语的老师,能为他们很好地解释,他们才能大致了解汉语复杂的语法。这些例子都证实了第二语言作为中介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而在促进交际成功方面,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心里过程。口语交际是学习着积极参与学习的最佳手段,能够锻炼学生灵活活学活用所学词汇或者句子语法。但在实际案例里,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着因为掌握的目的语词汇或者语言知识有限,交流就会受到限制,造成了不愿意活着不好意思与人交流,在学习效果上会大大降低。但相反如果学习者适当使用中介语,就能大大地提高交流质量,促进交际成功,也促进了学习者用二语交际的积极性。
在了解学习者语言发展动态方面,错误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分析学生的中介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的困难在哪里。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中介语不通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避免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目的语。
从上述四点中了解到中介语的使用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加确定的是,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特征和不同的中介語使用,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积极利用中介语有利教学的部分,鼓励学生用目的语交谈,既要防止学生过度使用中介语导致语言学习进度缓慢,也要鼓励他们通过中介语或者一些新的语言素材,使中介语过渡到目的语的过程更加顺利。面对其中的负迁移,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目的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有规律的错误。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形成的,它反映了学生习得外语规则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在目的语使用过程中出现过的错误进行系统的研究,使学生的中介语逐步向目的语靠近。在无规律的错误阶段,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只有一些模糊的感性认知,因而他们犯错时不能避免的。他们所用的语用错误,无法解释,也无法纠正。教师应对这些错误采取容忍态度,不必有错必纠正或者给予过多的解释,只需明示学生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对于突发的无规律的错误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提高内化程度,形成规则或者目的语系统,因为学习者不能解释自己的错误,也不能自己纠正,需要教师的帮助。有了这些阶段性的总结,我们更能了解如何更好地使用中介语。
根据上述中介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积极影响,我觉得可以通过实地考查第二语言课堂,观察学生对中介语的使用,做好记录和统计。也可以和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不使用中介语的情况下目的语的学习效果,然后反馈问卷调查的结果作为数据参考。当然最有效直接的对比方式就是让老师使用目的语教学和借助中介语教学,比较学生接受效果的不同,得出中介语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目的语。通过归纳分析后就会有更多理据支持我写论文的观点,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而言,我打算从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性、中介语的特性、中介语在教学中的妙用、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来阐述中介语对第二语言教育的积极作用。
选择使用中介语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这个主题作为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因为之前曾接触过一些母语为匈牙利语、日语、以及其他非中文语种的学习着学习汉语,他们大部分以英语或者母语为中介语学习中文,通过了解他们对中文课程的评价以及实际上课感受,他们在汉语课上更希望授课老师懂的他们的母语,能更好地利用他们母语解释中文复杂的语法,他们也更希望如果授课老师不懂他们的母语,至少也能使用简单的中介语如英语,引导他们完成一些课堂指令,尤其是中文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非母语学习者 。通过中介语的解释,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词汇语法,也能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尝试与其他人沟通与交流。只要在指导老师适当地控制与引导中介语的使用,他们一定能更好地运用,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中介语在二语习得教学中起的积极作用。
结合本身二语学习的经历来说,对葡语完全陌生,没有任何基础,葡语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中文、英语、葡语夹杂着上课,同学们努力寻找着英语与葡语的共同词或者相似词,因为英语是我们的中介语,找到了英语与葡语的相同之处后,我们更好地明白了一些类似英语单词的葡语词,很快就能记住它的意思,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虽然“长得像”但两个词的发音却截然不同。课上我们要用葡语对话,遇到不懂的新词,要怎么表达,通常我们要通过中文或者英语讨论,通过翻译找出这个适合的词,再用葡语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借助中介语来接近目的语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介语的积极作用,对于我们葡语学习者而言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观察和学习经历,说明中介语的确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一定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连瑞,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5,28(2):181-192
[2]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7.
[3]Ellis Rod.Study of school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350-351
[4]張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41.
【关键词】:第二语言;中介语;教学
中介语假说的背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提出。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中介语理论是由Selinker等人最先提出来的。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理论重点强调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三个方面的问题,①什么样的认知过程负责中介语的建构?②中介语知识系统的性质如何?③为什么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这是关于中介语的一个最早的定义.从前人提出的理论和假说来看,中介语在很早就有是否能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探索,所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
首先在加速二语习得方面,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通常是从第一语言习得中取得经验开始的,以母语帮助整理思维,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做铺垫。在语言输入中,会用通过母语作为中介语来确定外语的应用,产生很多中介语的形式。如果母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等语言方式恰恰与目的语相一致就会产生正迁移,相反则产生负迁移。中介语是从母语过渡目的语的形式,也是学习着二语习得过程的必经阶段。学生使用中介语来学习第二语言说明仍处于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恰当的语言输入,学习者会将新目的语的概念和已知的语言知识结合在一起,尝试使用新的语言方式就能加速二语习得的过程。
在获得大量语言信息方面,语言学习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只有被理解了输入内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很依赖与目的语和母语相似的中介语,从而取得更多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会为了式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信息,借用中介语表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的对话练习中,学习者之间也会常用中介语交流,所以中介语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习者获得更多信息,更好更快地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就正如一些母语非汉语的欧美学生,他们在语法和文法解释上很难用第二语言直接了解,他们情愿有一位懂的他们母语即教学中介语的老师,能为他们很好地解释,他们才能大致了解汉语复杂的语法。这些例子都证实了第二语言作为中介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而在促进交际成功方面,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心里过程。口语交际是学习着积极参与学习的最佳手段,能够锻炼学生灵活活学活用所学词汇或者句子语法。但在实际案例里,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着因为掌握的目的语词汇或者语言知识有限,交流就会受到限制,造成了不愿意活着不好意思与人交流,在学习效果上会大大降低。但相反如果学习者适当使用中介语,就能大大地提高交流质量,促进交际成功,也促进了学习者用二语交际的积极性。
在了解学习者语言发展动态方面,错误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分析学生的中介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的困难在哪里。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中介语不通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避免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目的语。
从上述四点中了解到中介语的使用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加确定的是,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特征和不同的中介語使用,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积极利用中介语有利教学的部分,鼓励学生用目的语交谈,既要防止学生过度使用中介语导致语言学习进度缓慢,也要鼓励他们通过中介语或者一些新的语言素材,使中介语过渡到目的语的过程更加顺利。面对其中的负迁移,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目的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有规律的错误。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形成的,它反映了学生习得外语规则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在目的语使用过程中出现过的错误进行系统的研究,使学生的中介语逐步向目的语靠近。在无规律的错误阶段,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只有一些模糊的感性认知,因而他们犯错时不能避免的。他们所用的语用错误,无法解释,也无法纠正。教师应对这些错误采取容忍态度,不必有错必纠正或者给予过多的解释,只需明示学生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对于突发的无规律的错误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提高内化程度,形成规则或者目的语系统,因为学习者不能解释自己的错误,也不能自己纠正,需要教师的帮助。有了这些阶段性的总结,我们更能了解如何更好地使用中介语。
根据上述中介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积极影响,我觉得可以通过实地考查第二语言课堂,观察学生对中介语的使用,做好记录和统计。也可以和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不使用中介语的情况下目的语的学习效果,然后反馈问卷调查的结果作为数据参考。当然最有效直接的对比方式就是让老师使用目的语教学和借助中介语教学,比较学生接受效果的不同,得出中介语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目的语。通过归纳分析后就会有更多理据支持我写论文的观点,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而言,我打算从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性、中介语的特性、中介语在教学中的妙用、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来阐述中介语对第二语言教育的积极作用。
选择使用中介语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这个主题作为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因为之前曾接触过一些母语为匈牙利语、日语、以及其他非中文语种的学习着学习汉语,他们大部分以英语或者母语为中介语学习中文,通过了解他们对中文课程的评价以及实际上课感受,他们在汉语课上更希望授课老师懂的他们的母语,能更好地利用他们母语解释中文复杂的语法,他们也更希望如果授课老师不懂他们的母语,至少也能使用简单的中介语如英语,引导他们完成一些课堂指令,尤其是中文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非母语学习者 。通过中介语的解释,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词汇语法,也能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尝试与其他人沟通与交流。只要在指导老师适当地控制与引导中介语的使用,他们一定能更好地运用,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中介语在二语习得教学中起的积极作用。
结合本身二语学习的经历来说,对葡语完全陌生,没有任何基础,葡语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中文、英语、葡语夹杂着上课,同学们努力寻找着英语与葡语的共同词或者相似词,因为英语是我们的中介语,找到了英语与葡语的相同之处后,我们更好地明白了一些类似英语单词的葡语词,很快就能记住它的意思,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虽然“长得像”但两个词的发音却截然不同。课上我们要用葡语对话,遇到不懂的新词,要怎么表达,通常我们要通过中文或者英语讨论,通过翻译找出这个适合的词,再用葡语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借助中介语来接近目的语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介语的积极作用,对于我们葡语学习者而言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观察和学习经历,说明中介语的确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一定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连瑞,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5,28(2):181-192
[2]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7.
[3]Ellis Rod.Study of school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350-351
[4]張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