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髋、踝关节在短跑中的作用
分析跑的动作,其后蹬首先是从伸展髋关节开始,由髋关节、膝关节的伸肌群和踝关节的跖屈肌群作爆发式收缩。从关节所拥有的肌纤维数量和肌肉力量来说,髋关节比膝踝关节力量大,后蹬时工作的幅度也大,在蹬地过程中积极伸展髋关节有利于重心向前移动,对提高水平速度是极为重要的。在前摆阶段,髋关节作屈的动作,以髋腰肌为主的屈肌群在接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向心工作,由于加大摆动腿力量和幅度可以增加步长,加快摆腿速度,能提高步频,因此不管是后蹬和前摆都需要髋关节的肌肉群强有力地发挥作用。同时,为了使髋动作做充分,必须使髋关节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后蹬及后蹬结束时,为了保证蹬伸的“末节”能加速用力,以便把从髋关节开始所发的力全部通过脚趾作用于地面,充分发挥下肢肌肉的蹬地效果产生最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使人体获得更大的加速度,就要求踝关节强而有力。在落地缓冲阶段,要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使人体重心的下降达到最小限度。同时,要适当缩小蹬地角度,便于在后蹬时获得更大的水平分力。这些技术上的特点除了要求踝、趾关节强有力之外,还必须要求踝关节有较好的灵活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髋、踝关节的力量与灵活性,对加大肌肉收缩力量与速度,提高两腿蹬摆幅度,增大步幅是很重要的。
二、现状分析
我校短跑组运动员几乎都是未经过系统训练的“原始材料”,不仅跑的技术差,而且身体素质也差,又由于学习任务重,每周只能练2~3次,怎样做才能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提高速度呢?我们认为除了技术较差之外,另一方面是髋、踝关节力量与灵活性差。在做后蹬跑时,想增大摆动腿的前摆速度与幅度,却感到力不从心,反映腿抬不起。在练习悬垂举腿至九十度时,全组没有一个能高质量地举起五次以上,都是屈膝才勉强完成计划,有的甚至一次也完不成。在负杠铃起踵及纵跳时,踝关节显得软而无力,这些都反映出髋关节、踝关节肌群的力量太差。另一方面是速度耐力差,表现在跑的后程过早减速,技术变形,摆动腿前摆的速度和幅度下降,蹬地强度减弱,步子越来越小。根据运动生理学分析,短跑运动主要是无氧代谢供能,即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的分解供能和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因此,要提高速度耐力,一方面要改进技术,培养肌肉的放松、协调能力,使之能经济地使用能量,有效地进行磷酸的再合成,另一方面要提高无氧代谢能力,提高主要肌肉群,特别是髋关节屈肌群的耐酸能力,推迟减速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改进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髋关节屈肌群的快速力量。
三、实验与手段
我校短跑组共有9人,男6人,女3人,以学期为自然阶段来划分训练期。第一学期从九月到第二年一月,第二学期从二月到六月进行训练。第一学期为基础训练期,任务是提高身体全面发展水平,重点加强髋、踝关节力量及灵活性练习,同时改进跑的技术,发展速度耐力。第二学期为春季训练期,任务是巩固、提高各专项素质,改进跑的技术,提高速度,以良好的竞技状态迎接比赛。我是从一九九五年开始搞这项训练实验的,训练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按训练期的要求及学生情况,在训练中把髋、踝关节的力量与灵活性编组成套,采用不同的强度和力量,进行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一)发展髋关节肌群力量:1.负胶皮带抬腿;2.向上跳起收腹;3.悬垂举腿;4.仰卧二头起;5.立定一、三、
五、七级跳;6.蛙跳。
(二)发展踝关节肌群力量:1.沙坑纵跳;2.跳绳1’~5’;3.负重起踵;4.跳栏架。
以上发展髋关节肌群力量的练习,要求高抬大腿,动作幅度要大。发展踝关节肌群力量的练习要求用前脚掌完成动作,起跳时直蹬到脚的“末节”,落地时脚跟不能着地,以此来加大肌群的负荷力。
(三)发展髋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1.武术基本功;2.正面扶助木做交叉摆腿送髋练习;3.原地转髋练习;4.侧向左右交叉步跑;5.绕栏练习;6.跨栏练习。
(四)发展踝关节灵活性。1.不同角度的起踵练习;2.扶墙作足的背屈练习。
在训练课中综合使用以上四方面的练习方法,选择4~5项编组进行,中间穿插加速跑,各组间歇时间根据每个人情况有7’~3’不同,要求逐步缩短。髋关节屈肌耐久力的加强,主要是在加强屈肌群力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练习的次数、距离、速度来实现。例如负胶皮带抬腿,一开始在固定距离用单根作30次,逐步增加次数,再用双根的,在提高强度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次数到60~70次,同时要求有一定的振幅,并尽可能用高速来完成,使肌肉的速度耐久力得到训练。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髋、踝关节力量与灵活性得到提高。例如仰卧二头起,有的学生原来只能做3~4次,后来能以较高质量完成15~20次×3组;悬垂举腿也由一次都做不起,提高到能较轻松地直腿举到90度以上,完成10~15次×3组;绕栏练习也能在提高栏架高度的情况下以较高质量完成。这些素质的提高,对跑的技术的改进,增加步长都起了促进作用,表现在学生的向前抬腿能力和跑时的步幅都有一定的提高。例如谢××在95年进队时,一百米成绩是13",二百米成绩27",在1996年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提高到一百米11"9,二百米跑25"取得了第一名。部分学生技术及素质有明显提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初中学生的短跑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出髋、踝关节力量与灵活性训练。训练中要做到:1.发展力量与速度相结合。2.力量练习中,负重与不负重相结合。3.关节灵活性练习一般安排在准备活动后进行。
(二)要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特别是髋关节屈肌的耐久力,此类练习应与加速练习相结合,不使动作速度下降。
(三)突出髋、踝关节爆发力的训练。
爆发力是力量与速度相结合所组成的一种素质。我们要采用的手段是负重与不负重的跳跃。在训练中把“短跑”与“长跳”相结合,“短跑”主要安排在速度练习之前,因为长跳强度大,中枢神经的兴奋高度集中,能使更多的肌纤维参加收缩,这样使速度训练有更好的机能基础,效果更明显。较长距离及加强力量性的跳跃则一般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分析跑的动作,其后蹬首先是从伸展髋关节开始,由髋关节、膝关节的伸肌群和踝关节的跖屈肌群作爆发式收缩。从关节所拥有的肌纤维数量和肌肉力量来说,髋关节比膝踝关节力量大,后蹬时工作的幅度也大,在蹬地过程中积极伸展髋关节有利于重心向前移动,对提高水平速度是极为重要的。在前摆阶段,髋关节作屈的动作,以髋腰肌为主的屈肌群在接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向心工作,由于加大摆动腿力量和幅度可以增加步长,加快摆腿速度,能提高步频,因此不管是后蹬和前摆都需要髋关节的肌肉群强有力地发挥作用。同时,为了使髋动作做充分,必须使髋关节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后蹬及后蹬结束时,为了保证蹬伸的“末节”能加速用力,以便把从髋关节开始所发的力全部通过脚趾作用于地面,充分发挥下肢肌肉的蹬地效果产生最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使人体获得更大的加速度,就要求踝关节强而有力。在落地缓冲阶段,要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使人体重心的下降达到最小限度。同时,要适当缩小蹬地角度,便于在后蹬时获得更大的水平分力。这些技术上的特点除了要求踝、趾关节强有力之外,还必须要求踝关节有较好的灵活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髋、踝关节的力量与灵活性,对加大肌肉收缩力量与速度,提高两腿蹬摆幅度,增大步幅是很重要的。
二、现状分析
我校短跑组运动员几乎都是未经过系统训练的“原始材料”,不仅跑的技术差,而且身体素质也差,又由于学习任务重,每周只能练2~3次,怎样做才能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提高速度呢?我们认为除了技术较差之外,另一方面是髋、踝关节力量与灵活性差。在做后蹬跑时,想增大摆动腿的前摆速度与幅度,却感到力不从心,反映腿抬不起。在练习悬垂举腿至九十度时,全组没有一个能高质量地举起五次以上,都是屈膝才勉强完成计划,有的甚至一次也完不成。在负杠铃起踵及纵跳时,踝关节显得软而无力,这些都反映出髋关节、踝关节肌群的力量太差。另一方面是速度耐力差,表现在跑的后程过早减速,技术变形,摆动腿前摆的速度和幅度下降,蹬地强度减弱,步子越来越小。根据运动生理学分析,短跑运动主要是无氧代谢供能,即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的分解供能和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因此,要提高速度耐力,一方面要改进技术,培养肌肉的放松、协调能力,使之能经济地使用能量,有效地进行磷酸的再合成,另一方面要提高无氧代谢能力,提高主要肌肉群,特别是髋关节屈肌群的耐酸能力,推迟减速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改进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髋关节屈肌群的快速力量。
三、实验与手段
我校短跑组共有9人,男6人,女3人,以学期为自然阶段来划分训练期。第一学期从九月到第二年一月,第二学期从二月到六月进行训练。第一学期为基础训练期,任务是提高身体全面发展水平,重点加强髋、踝关节力量及灵活性练习,同时改进跑的技术,发展速度耐力。第二学期为春季训练期,任务是巩固、提高各专项素质,改进跑的技术,提高速度,以良好的竞技状态迎接比赛。我是从一九九五年开始搞这项训练实验的,训练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按训练期的要求及学生情况,在训练中把髋、踝关节的力量与灵活性编组成套,采用不同的强度和力量,进行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一)发展髋关节肌群力量:1.负胶皮带抬腿;2.向上跳起收腹;3.悬垂举腿;4.仰卧二头起;5.立定一、三、
五、七级跳;6.蛙跳。
(二)发展踝关节肌群力量:1.沙坑纵跳;2.跳绳1’~5’;3.负重起踵;4.跳栏架。
以上发展髋关节肌群力量的练习,要求高抬大腿,动作幅度要大。发展踝关节肌群力量的练习要求用前脚掌完成动作,起跳时直蹬到脚的“末节”,落地时脚跟不能着地,以此来加大肌群的负荷力。
(三)发展髋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1.武术基本功;2.正面扶助木做交叉摆腿送髋练习;3.原地转髋练习;4.侧向左右交叉步跑;5.绕栏练习;6.跨栏练习。
(四)发展踝关节灵活性。1.不同角度的起踵练习;2.扶墙作足的背屈练习。
在训练课中综合使用以上四方面的练习方法,选择4~5项编组进行,中间穿插加速跑,各组间歇时间根据每个人情况有7’~3’不同,要求逐步缩短。髋关节屈肌耐久力的加强,主要是在加强屈肌群力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练习的次数、距离、速度来实现。例如负胶皮带抬腿,一开始在固定距离用单根作30次,逐步增加次数,再用双根的,在提高强度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次数到60~70次,同时要求有一定的振幅,并尽可能用高速来完成,使肌肉的速度耐久力得到训练。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髋、踝关节力量与灵活性得到提高。例如仰卧二头起,有的学生原来只能做3~4次,后来能以较高质量完成15~20次×3组;悬垂举腿也由一次都做不起,提高到能较轻松地直腿举到90度以上,完成10~15次×3组;绕栏练习也能在提高栏架高度的情况下以较高质量完成。这些素质的提高,对跑的技术的改进,增加步长都起了促进作用,表现在学生的向前抬腿能力和跑时的步幅都有一定的提高。例如谢××在95年进队时,一百米成绩是13",二百米成绩27",在1996年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提高到一百米11"9,二百米跑25"取得了第一名。部分学生技术及素质有明显提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初中学生的短跑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出髋、踝关节力量与灵活性训练。训练中要做到:1.发展力量与速度相结合。2.力量练习中,负重与不负重相结合。3.关节灵活性练习一般安排在准备活动后进行。
(二)要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特别是髋关节屈肌的耐久力,此类练习应与加速练习相结合,不使动作速度下降。
(三)突出髋、踝关节爆发力的训练。
爆发力是力量与速度相结合所组成的一种素质。我们要采用的手段是负重与不负重的跳跃。在训练中把“短跑”与“长跳”相结合,“短跑”主要安排在速度练习之前,因为长跳强度大,中枢神经的兴奋高度集中,能使更多的肌纤维参加收缩,这样使速度训练有更好的机能基础,效果更明显。较长距离及加强力量性的跳跃则一般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