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科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能够处理多种信息的现代化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教育,是一种改变学生知识结构、知识层次,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教育,更是一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教育。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现状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由于生源参差不齐,极少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windows、office等基本操作,这就造成了大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有些内容以前学过而心不在焉。教师也苦恼,如果按授课计划讲解,有的学生说无聊;如果扩展的课外内容太多,有的学生又跟不上进度。
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面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别的如此之大,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处于信息开放环境中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富于挑战创新意识,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若缺乏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顺应当今社会的教育主流。教师只有在掌握了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使用,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的教学课件,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教学和分阶段教学,作为理论课教学的有益补充。
2.分层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力也各不相同,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和水平上都有提高。每节课布置一定数量的提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在计算机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允许并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钻研更深层次的知识。
3.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教师在课上的精心准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否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这就需要老师如何将枯燥变为有趣。例如:教学中,按教学大纲要求要先讲windows操作系统,再讲文字处理word。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取的方法是:实践—理论—实践。即先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先打出一份简历、总结、报告、班刊或团刊等文件,对于这些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实践当中,他们理解了文件、窗口、对话框等概念(理论),并自然要求将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实践)。文字处理部分掌握熟练以后,再学习操作系统部分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同时结合专业的特点,分解主要技能点,以技能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4.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也是学校的生命线之所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大纲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细化了知识点和能力点,同时强调了素质教育。目的是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考试手段应注重考核学生捕获、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考学生的基本知识,更要考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分上机试与笔试两种,笔试试题包括概念问答题、是非问答题、填空、选择题等,共90分钟,考核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从2004年开始,在我们计算机中心孙明勤主任的带领下,我校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成绩由期末和平时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全部为上机,其中操作技能与理论部分分别占80%与20%。上机考试实现自动抽题、自动评分、时间由考试系统控制,笔试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结束语
总之,当今的信息时代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衡量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着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培养,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的重要性。熟悉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方法,掌握获取专业信息的途径,为将来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现状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由于生源参差不齐,极少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windows、office等基本操作,这就造成了大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有些内容以前学过而心不在焉。教师也苦恼,如果按授课计划讲解,有的学生说无聊;如果扩展的课外内容太多,有的学生又跟不上进度。
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面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别的如此之大,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处于信息开放环境中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富于挑战创新意识,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若缺乏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顺应当今社会的教育主流。教师只有在掌握了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使用,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的教学课件,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教学和分阶段教学,作为理论课教学的有益补充。
2.分层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力也各不相同,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和水平上都有提高。每节课布置一定数量的提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在计算机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允许并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钻研更深层次的知识。
3.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教师在课上的精心准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否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这就需要老师如何将枯燥变为有趣。例如:教学中,按教学大纲要求要先讲windows操作系统,再讲文字处理word。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取的方法是:实践—理论—实践。即先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先打出一份简历、总结、报告、班刊或团刊等文件,对于这些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实践当中,他们理解了文件、窗口、对话框等概念(理论),并自然要求将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实践)。文字处理部分掌握熟练以后,再学习操作系统部分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同时结合专业的特点,分解主要技能点,以技能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4.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也是学校的生命线之所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大纲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细化了知识点和能力点,同时强调了素质教育。目的是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考试手段应注重考核学生捕获、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考学生的基本知识,更要考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分上机试与笔试两种,笔试试题包括概念问答题、是非问答题、填空、选择题等,共90分钟,考核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从2004年开始,在我们计算机中心孙明勤主任的带领下,我校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成绩由期末和平时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全部为上机,其中操作技能与理论部分分别占80%与20%。上机考试实现自动抽题、自动评分、时间由考试系统控制,笔试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结束语
总之,当今的信息时代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衡量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着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培养,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的重要性。熟悉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方法,掌握获取专业信息的途径,为将来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