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的缺失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一个亮点。许多中国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事业时对人文关怀的关注也越来越明显,较以前而言已开始较多地关注人性方面的因素。就中国新闻界现状而言,一面是高举人文关怀的旗帜,人性方面的因素正逐渐成为衡量新闻工作者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另一面则是人文意识缺失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新闻工作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新闻工作者只有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中心地位,吸引受众,才能被受众认可,得到受众的尊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意识缺失,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权威性、美誉度及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功能的实现。由此可见,人文关怀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意识的概念界定
  
  所谓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而人文关怀的理念反映在新闻话语中,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意识则有进一步更为深刻的涵义。具体的说,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不能轻易地忽视对“人”的关怀,即不能单纯地因“事”而报道“事”,而应该把眼光更多的关注在对“人”的关怀上,使报道的“事”对“人”可能造成的伤害尽可能的降低到最低点,至少是尊重。
  第二,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一种尽可能的客观、公平、公正的“关怀”。
  第三,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的对象并不是单指“弱势群体”,而是指向“苍生大众”。作为新闻工作者,理应打破目光的狭隘,去关怀“人”,而不是有针对性地去关怀“什么人”。
  第四,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是传播和发扬平凡的人的内在的美好的精神品质,是彰显人性中的“真”、“善”、“美”。
  
  中国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的原因
  
  造成中国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具体如下:
  (一) 客观原因
  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来说,中国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中国新闻环境处于转型时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闻与宣传总是混淆不清,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时习惯于从政治的角度着手,因而,作为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政治宣传的一种工具。人文价值应当是衡量新闻的新闻价值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而这一事实长期以来一直被忽略。因而,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有理论指导方面的一些原因。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新闻媒体以市场经营的理念来发展中国的新闻事业,在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新闻市场由“相对封闭”逐渐走向了“开放”。中国新闻界的内部对人文内涵的理解也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是仍谈缺少一种“一致的认识”为指导。而这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其影响是深远的。
  其一,尽管人文关怀的理念已开始深入新闻工作者的意识之中,但由于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为指导,因而在多数新闻工作者的意识之中“人文关怀”尚是一个比较混乱不清的概念。其二,在此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并存的情况下,有些新闻工作者在不良观念的侵蚀(如单方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下,渐渐热衷于物质方面的追求而忽视精神追求。如此,浮躁的心态更易被带入工作之中,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甚至践踏生命、藐视人性,多数情况下只注重新闻的传播价值,而更少去探究新闻背后的人文内涵。那么,缺少相应的人文关怀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媒体自身运作机制存在缺陷。
  首先是媒体的考评制度。目前的状况是,在媒体内部,新闻工作者的薪酬与月见稿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挂钩的,或出台“末位淘汰制”。因此,在工作的压力下,一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反而会更趋向于“经济方面的利益”。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指出的那样:“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新闻工作者为了生计也只好暂时放弃应有的人文关怀。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也就难逃被“摒弃”的命运了。
  然后,是媒体内部的自律、自净机制不健全。某些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除了有其自身的一些原因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新闻媒体内部缺乏严格的自律、自净机制,未能对新闻工作者形成有效的约束,以致其在从事新闻工作时因“自主性”过强而“肆无忌惮”,从而无形之中抛弃了对“人”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最后,是新闻媒体内部的人事体制不完善,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对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行业的基本标准过低。有些媒体为了追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放低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标准,低学历,低层次,甚至降低要求,只要能为媒体谋取利润就能被纳入新闻行业。由此,一大批未经过专门的有关从事新闻工作的培训或根本不懂、不了解新闻工作者理应遵守的职业操守的人员被纳入新闻行业,这些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新闻工作者人文关怀的理念是相当模糊的,那么,其在从事新闻工作时也就较易导致人文意识的缺失。
  (二)主观原因
  客观上的原因并不能成为其“人文意识缺失”的借口,而导致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的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一是某些新闻工作者自身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行为懒散、思想懈怠等;二是新闻工作者对行业内的不良风气没有免疫力,即自制力差。目前无论是高校专业教育还是从业职业培训,都没有将职业道德放到应有的高度,使得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第二,知识结构单一。新闻行业是一个跨领域较大的行业,因此对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关注农民工群体,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就必须真正懂得农民工问题的实质。可事实却是,为解决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种种困难,不少新闻工作者都积极献策,出发点是积极的,然而有些新闻工作者所提出的建议“不切实际”,颇有隔靴搔痒之嫌,非但没有引起被关注者的共鸣,反而甚至还会引起被关注者的反感,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因为他们在农民工问题上知识积累不足。
  第三,对“人文关怀”的曲解和误读。目前对于“人文关怀”的认识很多新闻工作者存在误区。这一不足,使其所反映的人文关怀也难免会有所偏颇和失重。如新闻工作者的同情心“泛滥”就是新闻工作者对“人文关怀”的曲解和误读。具体地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将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进一步扩大化了。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在潜意识里易从“俯视”的角度来关注被关注者的不幸,从而使被关注者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灵创伤;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往往只关注到了弱者的不幸而对强者多采取不屑的态度,从而有意无意地模糊了是非的界限。新闻工作者应当平等的去关怀“所有人”,而不能只关注“弱势群体”,“扬弱抑强”的倾向更不可取。
  
  改善现状的办法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长期的共同努力,一蹴而就只会适得其反。
  第一,从新闻工作者自身来讲,最主要的是应当端正认识,意识到人文关怀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意义,准确、深刻地理解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的内涵(至于具体的内容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有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言)。另外,在实践工作中应放下自己的姿态,实现与被关注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是一种心灵深处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做到了平等,就会自内心深处感同身受,进而就会理解和懂得,这样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实践中就会减少偏颇和失重现象的出现。
  第二,从媒体的角度来讲,媒体应当适时改革自身不健全、不完善的体制,比如把“人文关怀”这一因素纳入到对新闻工作者的考核标准之中,加大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培训的力度等。新闻媒体面向的是社会公众,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会降低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媒体的长久发展。因此,新闻媒体对新闻工作者严格要求,短期的投入赢来长期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也是值得的。
  第三,要改善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的现状,除了要依靠新闻工作者自身与新闻媒体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进一步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加大对新闻工作者监督的力度等,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从而使其敢言、敢为、敢写,新闻工作者人文意识缺失的现状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应当看到,人文关怀的意识正逐渐深入新闻工作者的意识之中,这是值得欣喜和称道的。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闻工作者对人文关怀的关注必将更加科学合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谐、的新闻环境也必将会建立起来。
其他文献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又一生长点。教育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将会不断平衡各地区教育的发展,促成教育内在要素的和谐,为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    学校教育利用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提供的物质条件装备自己,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反思实践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校长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和能力,在反思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观念、理论知识和学校管理体系。    教育教育实践反思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一种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理论,是通过对技术性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同样需要对教育实践的反思。校长不仅要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知识体系和管理经验,更要
目的:探究加强药学服务意识对临床药学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年份分为对照组(2018年,予以常规临床药
心理训练是完善青少年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心理健康与心理训练的关系作了分析,并对心理训练的层次模型、心理训练的特征和目标以及心理训练的策略与方法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
在过去的20世纪,教育目的发生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表现的程度不尽相同,但却在较广的范围内表现出了一定的共同性。本文试图对这种变化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探讨这种变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教育目的的变化    (一)教育目的由单一的目的转变为系列化的目标  教育目的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表现为一种单一的、抽象的、一般的和终极的
工程的基础部分施工是整个建筑物施工质量的关键.在进行基坑开挖时,由于工程特点及开挖深度会使地下含水层被切断,导致地下水渗入基坑造成基坑浸水,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
目的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成为欧美国家和我国少部分医院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的标准或常规治疗模式。但目前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帮助职业高中女生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有利于职业高中女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