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中考,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给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面对全新的中考改革形势和题型特征,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复习,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多年来,我总是把中考历史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拓宽知识面,打牢基础
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课本逐册、逐课、逐条目全面复习,但不能搞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应确定每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熟悉史实。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弥补以往所学知识的漏洞,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做到语言精练,线索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空概念明确;板书有条不紊;多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分析、发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教师还要注意教材中的细节,如课文中的小字、注解、阅读卡、文献资料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历史过程非常重要。另外,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应先读目录,后读单元题目、课题、每课的小标题,以便了解历史线索,快速查找知识,抓住中心词。
第二阶段:专题归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后,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孤立的,还没有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第二阶段,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归类总结成专题,让学生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农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和外交政策等多个专题。
近年来,中考较多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设计试题,这一阶段复习,教师还要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针对训练,突出重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重要历史现象、事件的本质,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回答相关问题。这一题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信息。
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阐释历史、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问答题的常见类型有叙述题、分析题、评述题和比较题等。无论什么样的问答题,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练,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叙述题一般是把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活动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系统概括、归纳、综合,一般跨度较大,在回答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分析题一般是依据史实,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说明历史事件、现象,跨度相对较小,学生可以进行深度挖掘。评述题一般是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史论结合。比较题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现象的分析,比较其异同。
此外,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在复习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专项训练。
综上所述,在中考历史复习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教师要倡导快乐、高效的复习理念,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融会贯通知识,让学生在复习时有章可循,轻松应考,考出水平。
(责 编 流 水)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拓宽知识面,打牢基础
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课本逐册、逐课、逐条目全面复习,但不能搞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应确定每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熟悉史实。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弥补以往所学知识的漏洞,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做到语言精练,线索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空概念明确;板书有条不紊;多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分析、发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教师还要注意教材中的细节,如课文中的小字、注解、阅读卡、文献资料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历史过程非常重要。另外,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应先读目录,后读单元题目、课题、每课的小标题,以便了解历史线索,快速查找知识,抓住中心词。
第二阶段:专题归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后,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孤立的,还没有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第二阶段,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归类总结成专题,让学生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农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和外交政策等多个专题。
近年来,中考较多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设计试题,这一阶段复习,教师还要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针对训练,突出重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重要历史现象、事件的本质,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回答相关问题。这一题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信息。
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阐释历史、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问答题的常见类型有叙述题、分析题、评述题和比较题等。无论什么样的问答题,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练,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叙述题一般是把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活动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系统概括、归纳、综合,一般跨度较大,在回答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分析题一般是依据史实,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说明历史事件、现象,跨度相对较小,学生可以进行深度挖掘。评述题一般是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史论结合。比较题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现象的分析,比较其异同。
此外,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在复习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专项训练。
综上所述,在中考历史复习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教师要倡导快乐、高效的复习理念,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融会贯通知识,让学生在复习时有章可循,轻松应考,考出水平。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