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da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做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初中的1至6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还有其他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要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要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教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教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在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生、原谅学生、关心学生。学生的每周练笔本是我们抓的一个重点。从进初中第一天起,我们就做了规定:写周记不能当做只完成作业而敷衍了事,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希望把教师当做朋友,有什么心事如果信得过教师就尽情地吐出来。对教师的教学及为人也可褒可贬,一句话:写真。这样,学生消除了厌恶心理,由被动变主动,对生活中的人、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从中得到了帮助和鼓励。学生周记的内容涉及很广,学习、亲情、爱情、友谊、社会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从周记中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及时联系了家长,避免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