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皖江城市带又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本文从要素禀赋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安徽在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空间问题,认为双方合作空间非常巨大,而且对双方是一个互利的结果。
关键词:泛长三角;经济合作;要素禀赋;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ssn.1672-3309(x).2011.06.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6-46-03
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对安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但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长三角对于安徽而言。既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志愿者”。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并不是无偿地获取,而是要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向长三角供给其所需,而获得自己的所得。当然,安徽也不是长三角无偿的“补给线”和“后勤军”,安徽向长三角的供给是以自身所得为目的和前提的。这就涉及到最基本的经济学问题,即成本和收益问题。即安徽和长三角双方都会考虑自己同对方合作所需的成本以及合作所得的收益,双方的合作空间在于通过彼此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成本的降低或收益的提高。
区域间分工合作是建立在各自产业分工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其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彼此产业的有效分工和深化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获利的目的,因此,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空间问题,就是安徽与长三角产业如何分工合作,在多大空间内分工合作的问题。
一、从要素禀赋角度分析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空间
由于安徽参与泛长三角经济合作的前提和目的都是自身的获利。而这种利益主要体现在成本的降低以及收益的提高两个方面。而这种通过分工合作所获得的利益则主要来源于双方禀赋不同的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在短期内,各企业生产规模不变,要素的合理配置主要通过双方成本的降低来达到收益的提高;而长期内,通过要素的合理配置所节约的成本被企业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达到收益的进一步提高。下面将分别就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形进行分析。
1.短期情形:企业通过降低成本而获得更大收益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模型对双方愿意的合作空间进行简要分析。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由于安徽的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初级生产要素较为富足,假定为要素A;而长三角地区资本、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较为富足,假定为要素B。在图1中,假设某产业的生产只需要上述A、B两种要素,在安徽与长三角形成分工合作之前。两种要素在两地的价格分别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我们以一个生产周期内该产业完成一定产量的生产所花费在每单位产品上的某要素的成本作为该要素的单位价格。根据安徽和长三角两地不同的要素禀赋和供求关系,可知,要素A在安徽价格较低,单位价格假定为PA1;而它在长三角地区价格较高,单位价格假定为PA2。同理,要素B在
安徽和长三角的单位价格分别为PB1和PB2,PB1>PB2。
在分工合作关系形成之前,长三角地区由于初级生产要素A相对稀缺,故面对相同的价格,其供给相对安徽较少,而需求相对较多,因而具有较高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图1中左边图所示,要素A在安徽及长三角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A1、DA1和SA2、DA2均衡价格分别为PA1和PA2。同理,在图1的右边图中,SB1、DB1及SB2DB2分别代表了高级生产要素B在安徽和长三角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均衡价格分别为PB1和PB2。显然。长三角的要素A成本较高,安徽的要素B成本较高。
短期内,企业规模无法变化,产量一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也没有变动,因此提高收益的主要途径便是降低成本。对于长三角产业而言,它们需要降低其花费于要素A的成本。相对于要素A在安徽的单位价格PA1,长三角产业生产其所需产量产品时,花费于要素A的成本的下降空间为图1中中间图里的矩形abcd。分工合作关系形成之前,安徽以PA2的单位价格向长三角输出要素A,长三角以PB1的单位价格向安徽输出要素B。因此分工前矩形abcd和矩形a’b’c’d’分别代表了安徽和长三角向对方输出要素A和要素B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分工后,双方各自在降价空间内牺牲一部分原来的超额利润,以换来各自稀缺要素成本在一定空间内的降低。
综上所述,在短期内,安徽与长三角的经济合作空间在于各自稀缺要素成本降低的空间,即通过分工,互相向对方提供自己相对富足而对方较为稀缺的要素,通过牺牲一部分自己高价出售相对富足要素的超额利润,从而获取较低价格的稀缺要素,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长期情形: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大收益
从长期来看,企业可以改变其生产规模,重新配置其要素比例。因而,通过分工合作,某要素价格降低,企业可以根据新的要素价格比例调整其要素的投入比例:同时,企业所节约的成本可以被用于进一步购进生产要素,扩大生产。
我们继续前面的假设,某产业需要投入初级生产要素A和高级生产要素B,安徽要素B较为稀缺,而长三角要素A较为稀缺。通过双方的分工合作。各自的稀缺要素的单位价格(完成一个生产周期生产所需在每单位产品上花费的某要素的价格)得到降低,成本也因此降低。但与短期不同的是,长期情形下企业要进行多个生产周期的生产,其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规模都可以调整变化。如图2所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之前,由于稀缺要素单位价格较高,安徽和长三角的预算约束线分别如左边图和右边图中的虚线ab和de所示。此时两条预算线分别和图中虚线等产量线相切,表示分别在这一产量下进行生产。而随着双方的分工合作,安徽资源B的单位价格以及长三角资源A的单位价格有所降低,各企业可以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其要素投入比例,即按照图2中新的预算约束线ac和df进行两种要素的投入,此时与新的等产量线相切,产量有所提高。同时。长期情形下企业可以将上个生产周期节约的成本再购买A、B两种要素,投入到新的生产周期之中,从而使得图2中预算线向外平移,分别得到ac’和df’。此时。预算约束线ac’和df’分别与更高的等产量线相切,表示企业产量进一步增大。由此可知,分工合作后的企业,在长期内可以通过要素投入比例的调整以及要素再投入,实现产量的增长和 规模的扩大。
因此,从长期来看,安徽与长三角的经济合作空间在于规模扩大的空间。即双方通过要素在产业间更合理的配置,从而打破本地相对稀缺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桎梏,在更短时间内实现产业规模的有效扩张,获取更高额的利润和更强劲的竞争力。
二、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空间
由于安徽以及长三角地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禀赋的天然差异,两地需要两种要素的产业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使各种要素在两地各产业之中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从而降低各自稀缺要素的单位价格,节约成本以扩大规模。即通过合作实现一定空间的成本降低或者一定空间的规模扩大。而且,因为相同产业在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阶段也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大多数产业在安徽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其在长三角的发展,即使产业需要的要素在安徽及长三角两地的禀赋并不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这种发展阶段的差异,两地产业也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 为了更加清晰而明确地反映安徽与长三角之间相同产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我们引入产业生命周期
模型。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识别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标志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产品品种多少、竞争者多少、市场占有率状况、进入壁垒、技术革新和用户购买行为等。这里通过产业利润作为产业不同时间阶段的大致的比较评价标准,进而对产业进行大致的阶段划分。
在图3中,上面的坐标轴中给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假定这个产业由长三角率先导入(事实上大多数新兴产业的导入安徽较长三角都相对滞后),它在长三角经历了一个完整而理想的生命周期。在初创阶段,企业产品面临市场的考验,虽然遭遇的竞争不强,但由于企业自身实力的不足,产品进入市场并吸引消费者的难度较大,产业利润增长缓慢,步履艰难。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该产业进入到成长阶段,利润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潜在的竞争者被该产业的利润所吸引并进入该产业,市场上该产业的产品数量也迅速上升,市场竞争加剧。当这种产品满足了市场上所有的客户需求时,增长率开始降低。产业进入成熟阶段。这时尽管整个产业的利润增长有所减缓,但新的竞争者可能还在进入该产业。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每个企业间都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市场逐渐变成了更小的碎片,市场份额变得非常分散。产业进入衰退阶段后,整个产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产业中的竞争者通过转产逐渐退出该行业。图3中下面两个坐标轴中的曲线则代表了相对滞后于长三角的安徽的相同产业可能的生命周期情况。可见。由于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相对缺乏,该产业在安徽的起步明显滞后于长三角,可能当该产业在长三角已进入成长阶段或成熟阶段时,安徽才刚刚经历初创阶段。
根据产业周期理论模型,我们应该致力于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以实现产业的最优化发展。一是如何缩短初创期、加快产业融入市场的步伐,从而在较早的时间内实现高利润:二是如何延长产业的成熟期、避免产业进入衰退期,从而将产业的高利润阶段持续得更长。
初创阶段。由于长三角产业的发展步伐在全国基本处于领跑地位,在产业初创阶段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其遭遇的困难和阻力是无法预知的,也无法获得其他地区的帮助。而安徽产业则大不相同,由于其发展阶段相对滞后,该产业在安徽进入初创阶段时,长三角产业可能已经进入成长阶段甚至成熟阶段。因而同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对安徽初创阶段的产业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相应产业早已经历了初创阶段,安徽产业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更有效地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加快前进步伐。另一方面,产业在初创阶段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于缺乏资金、技术和宣传,通过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引入缺乏的这些要素,可以使产业摆脱资金、技术等沉重的包袱,有效地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产业总利润达到最高,但由于进入者太多,竞争过于激烈,产业利润增长已经不太明显。而且随着新进入者的继续增加,要素与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产业将面临利润缩水甚至亏损的威胁。因而,进入成熟阶段的长三角产业必然面临着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延长成熟期。进而避免衰退的问题。显然,随着产业的成熟、竞争者的增多,每个企业在长三角所分得的要素和市场也在逐渐减小,长三角有限的空间必然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与安徽的合作,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限制,为企业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长三角的企业可以将安徽作为其生产要素的供应地,从安徽获得其需要的能源、原料、劳动力以及初级产品等等,从而缓解过分紧张的长三角要素竞争的压力;第二,面对长三角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长三角企业可以将安徽作为其新的市场,从而从利润缩水的长三角价格战中抽身;第三,对于一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长三角企业,可以考虑直接向安徽转移,从而更有效、更便捷地利用安徽较为充裕的资源和尚未饱和的市场。以避免自己在长三角的硝烟中淘汰。
综上所述,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对应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发展阶段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为我们带来了双方分工合作的空间,有效利用这一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安徽企业在初创阶段的障碍。使其较早实现较高利润:也可以使长三角企业的成熟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长,避免其过早进入衰退阶段。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王三运.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加速推进安徽掘进进程[J].江淮论坛,2009,(01).
[2]殷君伯、刘志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与合作研究报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吴克明.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若干思考[J].江淮论坛,2009,(01).
[4]施建军.对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的思考[J].江淮论坛,2010,(01).
关键词:泛长三角;经济合作;要素禀赋;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ssn.1672-3309(x).2011.06.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6-46-03
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对安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但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长三角对于安徽而言。既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志愿者”。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并不是无偿地获取,而是要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向长三角供给其所需,而获得自己的所得。当然,安徽也不是长三角无偿的“补给线”和“后勤军”,安徽向长三角的供给是以自身所得为目的和前提的。这就涉及到最基本的经济学问题,即成本和收益问题。即安徽和长三角双方都会考虑自己同对方合作所需的成本以及合作所得的收益,双方的合作空间在于通过彼此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成本的降低或收益的提高。
区域间分工合作是建立在各自产业分工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其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彼此产业的有效分工和深化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获利的目的,因此,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空间问题,就是安徽与长三角产业如何分工合作,在多大空间内分工合作的问题。
一、从要素禀赋角度分析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空间
由于安徽参与泛长三角经济合作的前提和目的都是自身的获利。而这种利益主要体现在成本的降低以及收益的提高两个方面。而这种通过分工合作所获得的利益则主要来源于双方禀赋不同的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在短期内,各企业生产规模不变,要素的合理配置主要通过双方成本的降低来达到收益的提高;而长期内,通过要素的合理配置所节约的成本被企业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达到收益的进一步提高。下面将分别就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形进行分析。
1.短期情形:企业通过降低成本而获得更大收益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模型对双方愿意的合作空间进行简要分析。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由于安徽的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初级生产要素较为富足,假定为要素A;而长三角地区资本、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较为富足,假定为要素B。在图1中,假设某产业的生产只需要上述A、B两种要素,在安徽与长三角形成分工合作之前。两种要素在两地的价格分别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我们以一个生产周期内该产业完成一定产量的生产所花费在每单位产品上的某要素的成本作为该要素的单位价格。根据安徽和长三角两地不同的要素禀赋和供求关系,可知,要素A在安徽价格较低,单位价格假定为PA1;而它在长三角地区价格较高,单位价格假定为PA2。同理,要素B在
安徽和长三角的单位价格分别为PB1和PB2,PB1>PB2。
在分工合作关系形成之前,长三角地区由于初级生产要素A相对稀缺,故面对相同的价格,其供给相对安徽较少,而需求相对较多,因而具有较高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图1中左边图所示,要素A在安徽及长三角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A1、DA1和SA2、DA2均衡价格分别为PA1和PA2。同理,在图1的右边图中,SB1、DB1及SB2DB2分别代表了高级生产要素B在安徽和长三角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均衡价格分别为PB1和PB2。显然。长三角的要素A成本较高,安徽的要素B成本较高。
短期内,企业规模无法变化,产量一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也没有变动,因此提高收益的主要途径便是降低成本。对于长三角产业而言,它们需要降低其花费于要素A的成本。相对于要素A在安徽的单位价格PA1,长三角产业生产其所需产量产品时,花费于要素A的成本的下降空间为图1中中间图里的矩形abcd。分工合作关系形成之前,安徽以PA2的单位价格向长三角输出要素A,长三角以PB1的单位价格向安徽输出要素B。因此分工前矩形abcd和矩形a’b’c’d’分别代表了安徽和长三角向对方输出要素A和要素B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分工后,双方各自在降价空间内牺牲一部分原来的超额利润,以换来各自稀缺要素成本在一定空间内的降低。
综上所述,在短期内,安徽与长三角的经济合作空间在于各自稀缺要素成本降低的空间,即通过分工,互相向对方提供自己相对富足而对方较为稀缺的要素,通过牺牲一部分自己高价出售相对富足要素的超额利润,从而获取较低价格的稀缺要素,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长期情形: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大收益
从长期来看,企业可以改变其生产规模,重新配置其要素比例。因而,通过分工合作,某要素价格降低,企业可以根据新的要素价格比例调整其要素的投入比例:同时,企业所节约的成本可以被用于进一步购进生产要素,扩大生产。
我们继续前面的假设,某产业需要投入初级生产要素A和高级生产要素B,安徽要素B较为稀缺,而长三角要素A较为稀缺。通过双方的分工合作。各自的稀缺要素的单位价格(完成一个生产周期生产所需在每单位产品上花费的某要素的价格)得到降低,成本也因此降低。但与短期不同的是,长期情形下企业要进行多个生产周期的生产,其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规模都可以调整变化。如图2所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之前,由于稀缺要素单位价格较高,安徽和长三角的预算约束线分别如左边图和右边图中的虚线ab和de所示。此时两条预算线分别和图中虚线等产量线相切,表示分别在这一产量下进行生产。而随着双方的分工合作,安徽资源B的单位价格以及长三角资源A的单位价格有所降低,各企业可以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其要素投入比例,即按照图2中新的预算约束线ac和df进行两种要素的投入,此时与新的等产量线相切,产量有所提高。同时。长期情形下企业可以将上个生产周期节约的成本再购买A、B两种要素,投入到新的生产周期之中,从而使得图2中预算线向外平移,分别得到ac’和df’。此时。预算约束线ac’和df’分别与更高的等产量线相切,表示企业产量进一步增大。由此可知,分工合作后的企业,在长期内可以通过要素投入比例的调整以及要素再投入,实现产量的增长和 规模的扩大。
因此,从长期来看,安徽与长三角的经济合作空间在于规模扩大的空间。即双方通过要素在产业间更合理的配置,从而打破本地相对稀缺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桎梏,在更短时间内实现产业规模的有效扩张,获取更高额的利润和更强劲的竞争力。
二、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空间
由于安徽以及长三角地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禀赋的天然差异,两地需要两种要素的产业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使各种要素在两地各产业之中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从而降低各自稀缺要素的单位价格,节约成本以扩大规模。即通过合作实现一定空间的成本降低或者一定空间的规模扩大。而且,因为相同产业在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阶段也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大多数产业在安徽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其在长三角的发展,即使产业需要的要素在安徽及长三角两地的禀赋并不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这种发展阶段的差异,两地产业也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 为了更加清晰而明确地反映安徽与长三角之间相同产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我们引入产业生命周期
模型。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识别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标志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产品品种多少、竞争者多少、市场占有率状况、进入壁垒、技术革新和用户购买行为等。这里通过产业利润作为产业不同时间阶段的大致的比较评价标准,进而对产业进行大致的阶段划分。
在图3中,上面的坐标轴中给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假定这个产业由长三角率先导入(事实上大多数新兴产业的导入安徽较长三角都相对滞后),它在长三角经历了一个完整而理想的生命周期。在初创阶段,企业产品面临市场的考验,虽然遭遇的竞争不强,但由于企业自身实力的不足,产品进入市场并吸引消费者的难度较大,产业利润增长缓慢,步履艰难。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该产业进入到成长阶段,利润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潜在的竞争者被该产业的利润所吸引并进入该产业,市场上该产业的产品数量也迅速上升,市场竞争加剧。当这种产品满足了市场上所有的客户需求时,增长率开始降低。产业进入成熟阶段。这时尽管整个产业的利润增长有所减缓,但新的竞争者可能还在进入该产业。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每个企业间都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市场逐渐变成了更小的碎片,市场份额变得非常分散。产业进入衰退阶段后,整个产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产业中的竞争者通过转产逐渐退出该行业。图3中下面两个坐标轴中的曲线则代表了相对滞后于长三角的安徽的相同产业可能的生命周期情况。可见。由于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相对缺乏,该产业在安徽的起步明显滞后于长三角,可能当该产业在长三角已进入成长阶段或成熟阶段时,安徽才刚刚经历初创阶段。
根据产业周期理论模型,我们应该致力于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以实现产业的最优化发展。一是如何缩短初创期、加快产业融入市场的步伐,从而在较早的时间内实现高利润:二是如何延长产业的成熟期、避免产业进入衰退期,从而将产业的高利润阶段持续得更长。
初创阶段。由于长三角产业的发展步伐在全国基本处于领跑地位,在产业初创阶段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其遭遇的困难和阻力是无法预知的,也无法获得其他地区的帮助。而安徽产业则大不相同,由于其发展阶段相对滞后,该产业在安徽进入初创阶段时,长三角产业可能已经进入成长阶段甚至成熟阶段。因而同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对安徽初创阶段的产业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相应产业早已经历了初创阶段,安徽产业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更有效地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加快前进步伐。另一方面,产业在初创阶段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于缺乏资金、技术和宣传,通过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引入缺乏的这些要素,可以使产业摆脱资金、技术等沉重的包袱,有效地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产业总利润达到最高,但由于进入者太多,竞争过于激烈,产业利润增长已经不太明显。而且随着新进入者的继续增加,要素与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产业将面临利润缩水甚至亏损的威胁。因而,进入成熟阶段的长三角产业必然面临着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延长成熟期。进而避免衰退的问题。显然,随着产业的成熟、竞争者的增多,每个企业在长三角所分得的要素和市场也在逐渐减小,长三角有限的空间必然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与安徽的合作,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限制,为企业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长三角的企业可以将安徽作为其生产要素的供应地,从安徽获得其需要的能源、原料、劳动力以及初级产品等等,从而缓解过分紧张的长三角要素竞争的压力;第二,面对长三角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长三角企业可以将安徽作为其新的市场,从而从利润缩水的长三角价格战中抽身;第三,对于一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长三角企业,可以考虑直接向安徽转移,从而更有效、更便捷地利用安徽较为充裕的资源和尚未饱和的市场。以避免自己在长三角的硝烟中淘汰。
综上所述,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对应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发展阶段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为我们带来了双方分工合作的空间,有效利用这一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安徽企业在初创阶段的障碍。使其较早实现较高利润:也可以使长三角企业的成熟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长,避免其过早进入衰退阶段。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王三运.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加速推进安徽掘进进程[J].江淮论坛,2009,(01).
[2]殷君伯、刘志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与合作研究报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吴克明.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若干思考[J].江淮论坛,2009,(01).
[4]施建军.对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的思考[J].江淮论坛,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