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华侨华人的人口学特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1991年以来的人口普查数据,英国华侨华人人口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人口结构呈现“金字塔成年型”特点。本文从留学生数量增长以及华侨华人就业地区变迁为视角进行相关研究,为认识英国华侨华人的人口学特征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国 华侨华人 人口学特征 留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59-02
  自1991年人口普查以来,英国开始对“种族”进行统计,为研究华侨华人人口学特征及其成因提供了参考数据。本文主要通过1991年、2001年和2011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一、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英国华侨华人分布特点
  根据2011年英国人口普查数据,英国华侨华人的总人口为433,150人,比1991年和2001年分别增长了176%和75%。自1991年以来,华侨华人年均人口增长率达到5%,目前已经成为英国第三大少数民族。英国华侨华人的地理分布呈现一种“小集中、大分散”[1]的特点。“小集中”是指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大伦敦、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几个中心城市,“大分散”是指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英国各个地区。通过对比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的分布情况可知,“小集中、大分散”是华侨华人区别于其他少数族裔的一个显著特点。印度人主要集中在伦敦地区,数量达到436,993人,超过印度裔总人口的40%。而在广大的英格兰西南部、东北部以及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却很少有印度人定居。巴基斯坦裔的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大伦敦、西米德兰、约克-亨伯塞德以及英格兰西北部地区,但他们极少定居在英格兰西南部、东北部、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相比之下,华侨华人分布较为均匀,定居于大伦敦、英格兰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人数较多,分别占华侨华人总数的28.69%、12.25%和11.09%。同时,华侨华人也广泛分布在英国其他地区,英格兰东北部、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等少数族裔较少的地区也有大量华侨华人存在。
  二、英国华侨华人的人口学特征的体现方式
  20世纪90年代前后,英国华侨华人的人口学特征经历了一次质的变化,傳统移民方式受阻、赴英留学生的大量涌入,以及华侨华人就业地区的改变,都导致了他们的人口分布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具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之前,华侨华人大规模移民英国的浪潮并未出现,诸多华侨华人主要通过传统的“链式移民”进入英国从事餐饮业工作,移民人口以单身男性为主,女性移民数量较少,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根据英国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1961年出生于香港的男性华侨华人数量为3,327人,女性只有602人,男女比例为5.5:1。[2]大多数香港人移民的动因是在英国赚钱,他们不以获得“永久居住权”为目的,这样的移民群体被称为“过客型”。随着20世纪90年代英国移民政策收紧,“链式移民”受到限制,留学生移民以及“家庭团聚”移民等成为主流,获得“永久居住权”日益成为移民的首要目的。华侨华人群开始在英国组建家庭,华人群体逐步向“定居型”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华侨华人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都产生了一些新特征。
  1991年英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6,938名华侨华人中,男性数量为77,669人,女性数量为79,269人,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0:102,女性数量超过了男性。不过,由于华侨华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移民方式存在差异,因而性别比例也不尽相同。在英国本土出生的华侨华人(BBC)男女比例为100:108,十分接近英国的总体水平(100:107)。而来自香港的华侨华人男性数量超过女性,男女比例为100:99,仍然展现出一定的“过客型”移民特征。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男女比例为100:161,女性所占比例高达62%,这与东南亚华侨华人多为留学生或医护人员有密切关系。中国及其他地区籍华侨华人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00:139,与英国的总体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到了2011年,华侨华人中留学生几乎成为主体,其性别结构进一步合理化,男女比例为100:104,女性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增加。从各年龄段华侨华人的数量看,男性华侨华人只在0-4岁和10-14岁两个年龄段比女性华侨华人多,其他年龄段均少于女性,华侨华人在总体呈现出“定居型”特点。
  从年龄构成上看,华侨华人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群体,人口金字塔呈现“成年型”特点。1991年华侨华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比英国人的平均年龄小了9岁。“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华侨华人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1%、73%和6%,而相同年龄段英国总人口的比重是19%、60%和21%。与英国其他种族相比,华侨华人的赡养系数低,中青年劳动力多。到了2011年,华侨华人平均年龄增长到33岁,仍然比英国人的平均年龄小8岁。不过,华侨华人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成年型”。华侨华人中青年劳动力所占的比例甚至比1991年时更高,“15-59岁”年龄段的比重高达83%,其中留学生所在的“20-24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华侨华人总人数的21.2%。“0-14岁”和“60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减少,分别是9%和8%。
  三、留学生及就业地区变迁对华侨华人人口结构的影响
  英国华侨华人的地理分布与其就业特点以及留学生分布特点有关。
  一方面,华侨华人主要在餐饮行业就业,随着大批中餐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迁出中心城市,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华侨华人也随之分散到英国各地。进入21世纪后,大伦敦地区华侨华人数量虽然还在增加,但增速较其他地区缓慢,2001年时其华侨华人数量占英国华侨华人总人数的32%,2011年又进一步降低到29%。英格兰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作为华侨华人传统聚集地区,其人口增长速度也不快,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11%-13%之间。而在中餐业发展的推动下,东米德兰、英格兰东北部、约克-亨伯塞德地区、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华侨华人数量增速较快,所占比重也在持续增长,推动华侨华人地理分散不断趋于“大分散”。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华侨华人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他们的分布特点对华侨华人的地理分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教育部认证的英国大学名单中,只有不足17%的大学位于伦敦,大约60%分布在英格兰其他地区,其余的23%分布在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英国大学的分布特点也决定了只有少数中国留学生在伦敦地区学习。随着中国留学潮在21世纪快速发展,大量留学生涌向牛津、剑桥、曼彻斯特、伯明翰、约克、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等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扩充了华侨华人在英国东部、东北部、西北部和苏格兰等地的人数,进一步推动了华侨华人在英国的“大分散”。
  总之,英国华侨华人的人口学特征之所以呈现独特特征,主要原因是华侨华人移民人数仍然在不断增长。当前英国移民政策严格控制“工作签证”数量、允许“家庭团聚”移民、欢迎外国留学生、吸引投资移民,有利于高素质的华侨华人在英国“落叶生根”,使华侨华人移民群体从男性为主的失衡状态转向两性基本均衡、中青年劳动力为主体的人口结构。这种人口结构十分有利于华侨华人发掘自身的潜力,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对未来英国华侨华人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史[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591.
  [2]Ceri Peach.Ethnicity in the 1991 Census[M],vol.2:166.
  作者简介:
  鞠长猛(1984-),男,汉族,山东东营人,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华侨华人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观察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在日常教学中仍有诸多教师不能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而后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36-02  引言  什么是本真课堂?  真正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过学生学习,合作,探究和其他学习过程。实现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的转变,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让学生绕过他们想要学习的问题,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相比之下,传统课堂以教师为基础,以教科书为蓝图,以理论知识的获取为基本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材也有了新的变化,无论在地理教学内容还是在章节安排顺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教材更加突出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但在教学中一些地理教师由于没有及时适应这些方方面面的变化,导致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影响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地球的历史》进行教材分析,并给出教学建议,期望给教师的教学一些思路借鉴。  
期刊
【摘要】对于现代社会人士来说,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一项能力,因为信息时代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与生活、工作的方式,小学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特征才能实现个人进步与成长。为了提升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充足准备,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需要实现学科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课外教学资源作为研究切入点,从挖掘网络资源、开发生活资源、利用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理应抓紧抓好创业素质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本文以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课程为例,論述了生物学课程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探讨了生物学课程教育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路径,并总结了该路径的成效。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 创业教育 路径 成效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农业大学学位与研究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了倾听、表达和交流,就基本上学会了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既是学生对对方尊重的体现,也能促使学生接受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就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刚刚步入小学,各方面能力尚未塑造成型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更是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情况,从学生专业来源与化学基础等角度分析了《普通化学》作为跨专业选修课而开设的难度,并从学生选课方式、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课程设置 课程实施 改进措施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跨专业选修课建设项目(JS20173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51-01  《普通化学》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化学概念与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开发出包括趣味实验、简单模型、生活材料、图片图表等方面的原创性教学素材。并将这些教学素材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在实践中研究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引课环节、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归纳结课时使用合适的教学素材。根据学生课堂教学检测和课后的访谈,对教学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且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中
期刊
【摘要】《教学大纲》指出:全面推进素质的主要原则,是使每个学生的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时代在变化,课程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如今,教育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自学能力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
期刊
【摘要】分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生物选考部分的第38题选修Ⅲ的试题特点,反思选修Ⅲ的复习备考策略: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要坚持教材课本是复习备考的根本,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关键词】2018年全国卷 选修Ⅲ 试题分析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49-01  高考试题对复习备考具有导向作用与参考价值,研究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