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来充实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丰富其人生底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尝试着。
一、激发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造成了兴趣的一定空失,只要教师悉心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后,对课外阅读就会感到轻松,越读越爱读,越研究越爱研究,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和自信,课外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来激趣:
1.故事激趣。我给学生讲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当讲到皮诺曹在天上下着瓢泼大雨的情况下,在大海中游了整整一夜,当他来到小岛上的时候,大鱼告诉皮诺曹,他爸爸被鳖鱼吃掉了,皮诺曹怎么办呢?自己到书中去找。
2.课文引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了解。如教《三顾茅庐》时,向学生介绍“桃园结义”、“空城计”、“刮骨疗毒”等小故事,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读原作”的欲望。
3.榜样激励。平时,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爱好读书的故事,课堂上多表扬一些喜爱阅读,写作水平提高得快的留守儿童,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
1.保证“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低下,贪玩好动,加上留守儿童在家缺少父母的督促,除个别天生的读书迷外,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须老师的循循善导,适时地“加温”。虽说是课外的阅读,也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对课内的文章,主张长文短讲,短文精讲,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甚至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形式不拘一格。空间不求统一,可到阅览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场的树荫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
2.保证有书可读。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教师就得帮助留守儿童选择适合其阅读的课外读物。同时,我们向所有家长推荐适合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的书目,建议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时给孩子带回适合其阅读的书籍作为礼物。此外,不断充实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动员学生互换读物,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添置的图书力求做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
三、教给方法,指明阅读方向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筛选读物,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
2.选用方法。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上和广度上,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概括地讲,可以指导学生分三个阶段来阅读。第一阶段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出来。第二阶段细读,运用灵活的方式,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阅读时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读后感。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精彩片断和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某一阶段的要求。总之,要严格要求,教给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边读边想。当学生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能获得一点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提出疑难问题。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责任编辑 丁洪刚
一、激发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造成了兴趣的一定空失,只要教师悉心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后,对课外阅读就会感到轻松,越读越爱读,越研究越爱研究,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和自信,课外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来激趣:
1.故事激趣。我给学生讲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当讲到皮诺曹在天上下着瓢泼大雨的情况下,在大海中游了整整一夜,当他来到小岛上的时候,大鱼告诉皮诺曹,他爸爸被鳖鱼吃掉了,皮诺曹怎么办呢?自己到书中去找。
2.课文引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了解。如教《三顾茅庐》时,向学生介绍“桃园结义”、“空城计”、“刮骨疗毒”等小故事,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读原作”的欲望。
3.榜样激励。平时,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爱好读书的故事,课堂上多表扬一些喜爱阅读,写作水平提高得快的留守儿童,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
1.保证“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低下,贪玩好动,加上留守儿童在家缺少父母的督促,除个别天生的读书迷外,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须老师的循循善导,适时地“加温”。虽说是课外的阅读,也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对课内的文章,主张长文短讲,短文精讲,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甚至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形式不拘一格。空间不求统一,可到阅览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场的树荫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
2.保证有书可读。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教师就得帮助留守儿童选择适合其阅读的课外读物。同时,我们向所有家长推荐适合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的书目,建议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时给孩子带回适合其阅读的书籍作为礼物。此外,不断充实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动员学生互换读物,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添置的图书力求做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
三、教给方法,指明阅读方向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筛选读物,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
2.选用方法。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上和广度上,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概括地讲,可以指导学生分三个阶段来阅读。第一阶段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出来。第二阶段细读,运用灵活的方式,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阅读时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读后感。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精彩片断和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某一阶段的要求。总之,要严格要求,教给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边读边想。当学生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能获得一点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提出疑难问题。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