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编号:19070251)、广州市花都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专项课题“初中教师心理素养的现状研究”(编号:HDJS201204)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1-01
人的素养主要包括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和社会文化素养,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的素养整体。其中身心素养是其它素养发展的前提。教师心理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心理素养?校园决策者如何了解教师的心理素养状况?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有关心理学的研究,提出教师心理素养的基本构成,并制订了教师由不同心理素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量化表。期望对初中教师心理素养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教师心理素养的定义及构成
初中教师心理素养的现状是指初中教师以其生理素质为基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初中教师)与客体(学生、学校等等)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性格行为和社交行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
1.自我意识
简单的说,自我意识就是清楚、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清楚自己行动的原因和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评估的能力,自我意识强的教师能清晰自己的情绪、性情,知道自己在教学中的局限和优势,清楚自身工作的价值和努力的目标,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水平。因此,自我意识强的老师其行为与价值观保持一致,工作量力而行,并充满激情。相反的,缺乏自我意识的老师常常不能为现实中的自己准确定位。
2.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通过持续进行的内心对话,管理情绪,使自己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避免心理障碍的出现。我们无法摆脱情绪冲动,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下,由于某个事件的刺激,个人情绪有可能忽然爆发。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也会出现负面情绪或情绪冲动,区别在于他们有能力有办法有效控制情绪,甚至加以有效利用。
能够控制情绪和抑制冲动对老师尤为重要,这样的老师可以营造公正的教学环境,赢得学生和同行的信任,使自己得到正常的发展。由于社会和家庭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孩子的性格怪异、顽劣,有些孩子不听管教,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甚至侮辱老师人格、威胁老师人身安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在某些事件的刺激下,老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决定了老师能否迅速冷静下来,遏制事态发展的关键。
3.性格气质
人已有的性格特征往往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进而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及其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性格特征在教师心理素养的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相反的,只有有了性格各异的教师,才会有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但是,性格特征决定了哪些事件能成为个体的应激事件,而应激事件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催化剂和诱因。
例如,一个学生因好玩,直呼某老师的名字。性格严谨而保守的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很不尊重自己,往往会生气,甚至勃然大怒,对该学生还以颜色;但开放明朗的老师会觉得这是学生愿意亲近自己,拿自己当朋友的表现,非但不生气,反而会和该学生一起有说有笑。
4.社会交往
人不可能独自生存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贯穿在人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它表现在人与他人交往的整个过程,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因此,社会交往是体现心理素养状况的必然存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交往的对象不仅是一群未成年人,还有同行、领导和各式各样来自不同阶层的家长。因此,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不同心理素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量化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以行为动作表征隐藏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能够透过教师对自己某些能力表现的判断了解他们的心理素养状况。根据教师心理素养的含义,教师心理素养可以根据4个维度进行量化,具体如下表所示:
教师心理素养状况如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更是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的问题。教师的认知素养、人格特征、感情意志和社会适应性都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能显著相关。可见,提高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为此付出努力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1-01
人的素养主要包括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和社会文化素养,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的素养整体。其中身心素养是其它素养发展的前提。教师心理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心理素养?校园决策者如何了解教师的心理素养状况?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有关心理学的研究,提出教师心理素养的基本构成,并制订了教师由不同心理素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量化表。期望对初中教师心理素养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教师心理素养的定义及构成
初中教师心理素养的现状是指初中教师以其生理素质为基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初中教师)与客体(学生、学校等等)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性格行为和社交行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
1.自我意识
简单的说,自我意识就是清楚、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清楚自己行动的原因和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评估的能力,自我意识强的教师能清晰自己的情绪、性情,知道自己在教学中的局限和优势,清楚自身工作的价值和努力的目标,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水平。因此,自我意识强的老师其行为与价值观保持一致,工作量力而行,并充满激情。相反的,缺乏自我意识的老师常常不能为现实中的自己准确定位。
2.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通过持续进行的内心对话,管理情绪,使自己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避免心理障碍的出现。我们无法摆脱情绪冲动,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下,由于某个事件的刺激,个人情绪有可能忽然爆发。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也会出现负面情绪或情绪冲动,区别在于他们有能力有办法有效控制情绪,甚至加以有效利用。
能够控制情绪和抑制冲动对老师尤为重要,这样的老师可以营造公正的教学环境,赢得学生和同行的信任,使自己得到正常的发展。由于社会和家庭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孩子的性格怪异、顽劣,有些孩子不听管教,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甚至侮辱老师人格、威胁老师人身安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在某些事件的刺激下,老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决定了老师能否迅速冷静下来,遏制事态发展的关键。
3.性格气质
人已有的性格特征往往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进而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及其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性格特征在教师心理素养的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相反的,只有有了性格各异的教师,才会有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但是,性格特征决定了哪些事件能成为个体的应激事件,而应激事件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催化剂和诱因。
例如,一个学生因好玩,直呼某老师的名字。性格严谨而保守的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很不尊重自己,往往会生气,甚至勃然大怒,对该学生还以颜色;但开放明朗的老师会觉得这是学生愿意亲近自己,拿自己当朋友的表现,非但不生气,反而会和该学生一起有说有笑。
4.社会交往
人不可能独自生存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贯穿在人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它表现在人与他人交往的整个过程,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因此,社会交往是体现心理素养状况的必然存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交往的对象不仅是一群未成年人,还有同行、领导和各式各样来自不同阶层的家长。因此,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不同心理素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量化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以行为动作表征隐藏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能够透过教师对自己某些能力表现的判断了解他们的心理素养状况。根据教师心理素养的含义,教师心理素养可以根据4个维度进行量化,具体如下表所示:
教师心理素养状况如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更是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的问题。教师的认知素养、人格特征、感情意志和社会适应性都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能显著相关。可见,提高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为此付出努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