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湖南卫视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设立的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建立国内第一家全国连锁、电视直播、全新形态的现代电视购物公司。湖南卫视试图通过传媒力量与流通市场的完美结合,来改变一直由为外资“把持”的中国电视购物。
此举标志着中国电视媒体进军现代零售业的号角已经吹响。而在此之前,中国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号角早已吹响。
开拓者魏文彬
电视频道的生长,受制于一个地方的文化大环境,而反过来,从一个电视频道又大略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环境、居民整体的文化层次、主流的审美倾向。“电视湘军”的奇迹,是由一批有着深厚湘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所创造的。
魏文彬便是这一切最为重要的开拓者和维系者。他率先提出媒体产业化道路和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电视台机制改革,并率先试水资本运营。湖南电视10年的改革风云,都是在他的挥斥方遒下一路挺进,他也因此被国内外同行封为“中国媒体产业化先驱”。
关于湖南广播电视局局长魏文彬,不少媒体给出的评价是:出语精彩,善做类比;不屑套话,痛快利落;同时以一种缓慢低沉的语气质疑记者采访问题的价值来敲打提问者的职业自信等等。而当笔者见到这位传奇人物时却是另一种印象。貌似威严的魏文彬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风趣,也有情趣的人,在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用他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不仅回答了湖南广播电视10多年来怎样改革的问题,也诉说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56岁的魏文彬没有记者想象中那样高大和魁梧,穿着很随意,黑色的外套,白色的T恤,黑色的西装裤,不讲究,皮鞋上甚至可以发现些尘土。
魏文彬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玩乒乓球。被称为“国球”的乒乓球征服了世界,魏文彬酷爱乒乓球似乎暗合了他的“野心”,他要让湖南电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湖南广电成为东方的好莱坞。“中国广电未来3至5年,会有一个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的整合。”魏文彬曾在多种场合讲述自己的这一观点。
在魏文彬的身上,有着典型湖南人的文化特征。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来自过去,却接受现在,更憧憬未来的智者。他确信他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是在开放的国情下,捍卫民族文化尊严,振兴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更是自己从内心爱着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一种表达方式。
思考者魏文彬
2005年度十大流行语榜单第一位,便是“超级女声”。而2006年的“超级女声”更是如火如荼,烧遍大江南北。
在百度搜索一下“超级女声”,相关网页超过669万篇,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都有关于“超级女声”的专门论坛。百度贴吧的“超女”前三名的相关发帖量超过1000万,据称平均每秒钟就有4个人同时发布和“超级女声”相关的帖子。“超女”官方网站新浪的评论也达到了315万条、论坛37万帖。
一场接近3个小时的十强比赛直播,湖南卫视就能卖出几百万元的广告,而一场比赛的短信收入有100多万元。而最大的收入是“超级女声”的品牌效益,它提升了湖南卫视整个白天时段的广告收益,年度总决赛的广告报价高达每15秒11.25万。
从1994年“快乐大本营”开始,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新青年”等等节目,都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2005年的第二届“超级女声”更是把湖南广播电视推上了风口浪尖。
关于这个,魏文彬表示,湖南的电视节目之所以时尚、新潮,政策宽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导向管理上非常严格,毫不含糊。但在艺术风格上,从来都是百花齐放,给了他们非常宽松的环境。至于经营思路方面,就是一定坚持创新,不走别人的老路。
魏文彬认为最大的支持是“三放”:即放开、放手、放心。对一个改革者来说,最大的支持莫过于政治上的信任。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省委省政府的“三放”使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创出了很多成绩。
《华人世界》:如今公众看到的往往都是在你领导之下湖南电视成功的一面,好像做的所有决定都是对的,有没有决策失误的时候?
魏文彬:在重要的决策上至今好像还没有什么大的失误。不过我平时有很多事务,工作中也是会有不少差错,好在大的方向上还没有什么闪失。这可能是由于,我自己始终保持一种“热运行,冷思考”的态度。特别是湖南广播电视改革的后期,向纵深、深入发展的时候,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我尽量多想,多看,少说。而且现在,我们这个媒体也应该是很大的传媒集团,我现在也是千头万绪。但有一点我要说的是,我一般很少想昨天的事,过去的事。想过去的事是一种怀旧,一种情感,工作上过去了就过去了。我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想的都是想今后几年的事,未来的事。
《华人世界》: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西方传媒的情况可能未必就能套用在我们身上。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魏文彬:媒体本身具有产业的属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这一点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如今的我们国家,都是一样的。因为建国后我们国家推行的是计划经济,规模不小,时间也很长,计划经济的观念在大家头脑里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什么?就是不讲市场。一切都是按计划来。它是排斥市场的。所以在计划经济年代,媒体就是一个宣传工具,它的功能就是宣传。但到了现在,我们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我以为媒体除了宣传这个功能以外,它还有产业的属性。媒体的这种产业属性,在过去已经被我们忽视了。这是很有问题的。
《华人世界》:你如何确信湖南广播电视目前这个市场定位是正确的,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呢?
魏文彬:湖南的广播电视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和湖南的特殊情况有关系。就是湖南广播电视的这个领导层都是懂业务的。包括我,做记者出身。所以在业务建设上,第一,领导层本身就不是个外行。第二,他可以有他自己的主见。
湖南卫星电视十多年来的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回归现象。标志性栏目是“快乐大本营”。我们的这个节目实际上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形态,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离老百姓很近。快乐大本营在播出之前被我“枪毙”了4期。我清楚,我要的是靠老百姓近。当时,我觉得我们电视节目的一个要害问题就是隔着老百姓。什么叫隔着?就是内容不是老百姓的内容,形式不是老百姓喜欢的形式。
我当时最朴实的想法就是回到老百姓中去,一点拿腔拿调的东西都不行。不要添任何标准。我说这档节目做出来,笑就是笑一笑,玩就是痛快地玩,就是轻松,就是痛快。现在这事虽然隔得很久,但我还是记得很清
楚。
人看电视是个什么状况?就是上完班以后,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吃完饭以后坐在沙发上,怎么舒服就怎么坐。打开电视机,电视机里的东西是什么?多数人是想看看,有什么好看的,有什么好笑的,有什么感人的,有什么新的信息。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需要放松一下。所以湖南卫星电视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回归现象。我就提出一个口号,要贴近老百姓,贴近再贴近。贴得越近,越有影响。我们就一直坚持这样做下来,一直到超级女声。
《华人世界》:“超级女声”很成功,但也遭到不少社会批评,认为这个节目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这跟你的初衷好像不太一样,你如何看待?
魏文彬:我是“超级女声”的主办者,倡导者。我觉得“超级女声”就是一种文化。它就是一种娱乐文化,一种文化娱乐。它不是体育,也不是游戏。而且这样一种科学的方式,它不要任何东西,零距离地和老百姓接触。而且它倡导的是什么?是一种愉悦。让人快乐一点,这不是积极的吗?我们平时都会说“想开一点,别想那么多”。那么,“想唱就唱”,就是快乐,是很好的,很健康的,很平和的,很富有的,很宽松的,很和谐的。这其实就是太平盛世的一种表现。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这是我们这一代感触最深的。以人为本,才能想唱就唱。我们一直秉持的就是这种贴近老百姓的文化。
激情者魏文彬
《华人世界》:很多文化单位可能也希望把自己推向市场,但都不太成功,就你们的经验来说,应该怎样推向市场呢?
魏文彬:什么是推向市场?我觉得就是社会化大生产。是通过市场,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各种分工都是非常科学的。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国家,对这个社会化大生产,比起西方来本身就晚一些。而且目前中国的生产目的基本是自给自足式的,不是社会化大生产。再说文化产业,过去媒体就是县里办县里的,省里办省里的,部门办部门的,各级办各级的,每一级的资源被切割得七零八落。资源由此被肢解了。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资源应该是国家的,国家的这些部门资源推向市场后,应该由全社会来开发,实行社会化大生产,这样才能够大发展。我经常说,文化产业必须有大企业。没有企业就没有产品,没有产品就更没有市场。这样下去,有什么路可走?
《华人世界》:你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光会推进国力的昌盛,对政府本身的稳定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魏文彬:其实你可以感觉到,我们现在整个社会有呼唤文化产业的声音。而我们申奥成功的那个晚上,我永远记得那个日子——7月13日,那天出差,在机场看电视里的我们国家的宣传片,当萨马兰奇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出“北京”的时候,全国那个反应啊。我也期盼,也等了很久,但我没想到全国人民的这种反应。当天晚上北京的王府井附近100辆摩托同时在跑,那种热烈的场面。从这特殊的场面,就可以看到精神产品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申奥成功,是一个国家的企盼,一个民族的企盼,几代人的企盼,盼的是我们在世界上的一种自尊心。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很高级的精神需求,一种民族的自尊得到了满足。那个时候,出租车不要钱了,物质的东西都放下了,因为有了精神的东西。
而我们现在靠的是舶来文化,我们满街跑的是外国的汽车,贴的是外国的广告,我们的小孩子满口都是洋腔洋调,我们这个民族慢慢就会退化了。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我承认我是比较激进的,在这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