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已经变得弱不禁风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将把他定格在历史的矮墙内。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老师一味地在40分钟里灌溉式地输送给学生,让学生强加记忆,这在当前已将被遗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就要注重对三方面知识的训练与培养。
一、抓好基础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传统的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因为他们只看重哪个学生考了高分,认为这个学生就是非常优秀的,其实不然,因为考高分的学生很有一部分是死记硬背的,而没真正搞懂。所以我们教学时要把握方法,我认为应该这样做: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语文的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才能为后面的教学作为铺垫。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教学每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对不懂的作记录,便于在教师教学中自己能搞懂。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尤为注意,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为之去付出。因此我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书香班级读书活动,每天早上7点半前一定赶到教室,指导和督促同学们加强阅读,虽有些近乎强制性,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形成自然了,学生就由衷地对阅读喜欢了,除此外,还要在课余引导学生去博览群书,一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二来激发阅读兴趣,三又能增长学生知识水平,可谓一方三便。
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小珊迪》就重点培训学生有详有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记叙事情经过的能力;学习《颐和园》就重点培训学生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能力;学习诗歌、古诗就培训学生的朗读及欣赏诗句的能力……这样抓住不放,积少成多、学生的能力一堂课一堂地逐渐形成技能。教学的实践,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识字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
二、认真把握好语文这一工具,让学生使用好这一工具,能掌握好工具
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这样的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俗话说 除读书之外,艺无百日之功,就道出了读书的艰辛与时间的花费时的漫长。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我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而是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三、要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际中要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必要时可以根据作文素材要求,带着学生投奔大自然,感知事物,学会自己掌握,并把所感知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达到教学双赢,岂不妙哉?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就要注重对三方面知识的训练与培养。
一、抓好基础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传统的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因为他们只看重哪个学生考了高分,认为这个学生就是非常优秀的,其实不然,因为考高分的学生很有一部分是死记硬背的,而没真正搞懂。所以我们教学时要把握方法,我认为应该这样做: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语文的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才能为后面的教学作为铺垫。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教学每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对不懂的作记录,便于在教师教学中自己能搞懂。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尤为注意,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为之去付出。因此我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书香班级读书活动,每天早上7点半前一定赶到教室,指导和督促同学们加强阅读,虽有些近乎强制性,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形成自然了,学生就由衷地对阅读喜欢了,除此外,还要在课余引导学生去博览群书,一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二来激发阅读兴趣,三又能增长学生知识水平,可谓一方三便。
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小珊迪》就重点培训学生有详有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记叙事情经过的能力;学习《颐和园》就重点培训学生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能力;学习诗歌、古诗就培训学生的朗读及欣赏诗句的能力……这样抓住不放,积少成多、学生的能力一堂课一堂地逐渐形成技能。教学的实践,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识字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
二、认真把握好语文这一工具,让学生使用好这一工具,能掌握好工具
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这样的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俗话说 除读书之外,艺无百日之功,就道出了读书的艰辛与时间的花费时的漫长。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我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而是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三、要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际中要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必要时可以根据作文素材要求,带着学生投奔大自然,感知事物,学会自己掌握,并把所感知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达到教学双赢,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