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中的理智与情感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问中国的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好不好?恐怕十有八九的父母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否定的回答。然而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溺爱和娇惯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少于十之八九。这证明,理智上明白,不等于现实中执行。子女教育中,中国父母最善于感情用事。
  有两则很有意思的子女教育的小故事。一则是讲一个年轻的父亲领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走,孩子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水沟里,那爸爸却继续向前走,仿佛没事人一样。结果是,那孩子先哭喊了几声,看到爸爸并不理会自己,就不再哭,自己想办法爬了上来。
  初看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肯定会骂那个父亲真不是东西。也不难想像,我们中国的父母们遇到这种事会有怎样的表情和行动。其实,仔细一想,那父亲做得非常有道理,当然,有个前提,那父亲知道那水沟对孩子不会有大的危险。第一次掉下去那小孩会哭喊,第二次遇到类似的危险小孩可能还会哭喊,但第三次第四次之后,孩子做出的第一个反应可能就不再是哭喊,而是马上想办法自救。并且,他从此会努力避免再陷入类似的危险———这就是孩子的成长。以后遇到类似的危险或困难,这类孩子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马上去想办法自救,自己解决;而另一类被父母呵护与娇宠惯了的孩子,第一反应往往是惊怕得又哭又叫、晕头转向、手足无措地求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救,沒经历过自救。有时候,只存在自救,不存在被救,那对于只知道求教的孩子可能将是致命的。
  另一则也很耐人寻味。去年某地曾举办过一次徒步拉练形式的夏令营,让孩子们从甲地徒步到乙地,自己背着行装,自己料理自己,没有人照顾。路途当然有些坎坷、艰难,意在让孩子们吃吃苦,磨炼他们的意志,考验他们的耐力。看到活动启事,给孩子报名的家长很不少。这些家长理智上都知道让孩子吃吃苦,经受磨炼是好的。这里要说的不是夏令营的具体过程,想来大部分孩子都胜利到达了目的地。当大轿车载着孩子们几天后返回城市时,当那些脸晒得或红或黑全副武装的孩子从车上一蹦三跳地下来后,耐人寻味的事情发生了。
  早已等候在那里望眼欲穿的家长们一拥而上,卸下了孩子身上的所有东西,哪怕一只小水壶,尽管孩子们并非是筋疲力尽,依然活蹦乱跳。然后家长们迫不及待地递上去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吃的喝的,仿佛那些孩子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回来了。再然后,家长们提着大包小包跟着护着,孩子们吃着喝着轻装前进。孩子不在家的日子里,家长们也许日夜思念、牵挂、心疼,想着自己的心肝宝贝不知吃了多少苦,此刻疼爱之情一下加倍倾泻而出,恨不得再背上孩子走。那些孩子也一副心安理得的样,仿佛立功凯旋。似乎东西就该家长拿着,他们只管吃喝。已经习惯成自然的家长恐怕也如此认为。此情此景,参加夏令营的目的和效果不知道哪里去了!
  在一些影视片中,常常看到一些外国孩子和大人一样背着背囊在大街或旅游地行走;而在中国,则更常见父母替孩子背着行囊。我们的父母,父性母性太过强烈,他们以把孩子照顾得体贴周到,当作一种甜蜜的心灵满足和享受,当作一种幸福的天伦之乐,甚至把自己的这种辛劳当作一种美德而陶醉。
  很多说别人惯孩子的人,却看不到他们自己也在惯孩子。看别人,他们用理智,轮到自己却不由自主地感情用事。
其他文献
按照中国传统,孩子问题天大。从实用的角度讲,养儿防老;从家族责任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家有贫富,儿分子女。传统的说法是:穷养儿子富养女。穷养儿子,为的是磨砺其心志,不致养成纨绔子弟;富养女孩,为的是培养心气,不致长大后随便跟个不入流的小子就跑了。这不能说这没有道理。  但这道理,并非颠扑不破。现在的孩子哪个不金贵?本来家庭富裕,穷养儿子,可能吗?本来穷家敝舍,富养女儿,也很难。穷则穷养,富则富
期刊
在一对新人的婚宴上,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纷纷盛赞“郎才女貌”,笑得新人合不拢嘴,浸沉在无比幸福之中。新人某同学酒至半酣,悄悄地讲起新人秘史。说新郎亲口所说:“他俩上高中时某夜,偷偷溜出校门外谈恋爱,遇到一伙歹徒,结果男的被打,女的被侮,由于怕被校方知道不敢报警,吃了哑巴亏......”此时,恰逢新人巡回为客人敬酒走到他的身后,听到此语不啻一声惊雷,令新娘魂不附体。陪新人敬酒的胞弟二话不说,上前掴了此
期刊
上没有后悔药,后悔当然没用,黯然之中,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难、那么苦,但为了前行的自己有個良好的姿势,再苦再难也得行。只是这种努力来得太迟。  一件事还不算什么,过去父母教我做人做事的细节,浮在眼前,自己没听话,没按要求去做,一件事没做好,另一件又起,真应了父母的话,将来长大了就会明白。现在,真是明白了,明白了就成熟吧,我这样安慰自己,安慰之余,就是奋起,奋
期刊
期刊
最近,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派出7个督查组分赴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专项督查,广州也开展了多次突击检查。这使得课外培训市场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2018年6月1日《报刊文摘》)  为什么课外培训市场乱象丛生?根源在哪里?  课外补习存在着一个扭曲了的庞大的市场需求是一个原因。如果不从根本上治理好这个扭曲了的市场需求,也就無法解决教育乱象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扭曲了的
期刊
有本书叫《彼得·潘》。  主人公彼得有些单纯,又有几分叛逆。他带着几个孩子,脱离了成人掌控的世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故事的主题,就是拒绝长大。  ———为什么要长大呢?  时刻保持一颗童心,把喧嚣和浮躁关在门外,不也很好吗?  这个想法很好。  叛逆的故事,未必就意味着头破血流。让孩子们保持纯净的眼光,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件幸事。倘若孩子们都早熟,早早地背负了不应该有的重担,那不是孩子们有问题
期刊
人道是:老有所乐、所学、所为、所养。但以笔者之见,为着迈向人生的圆满,人到晚年,亦应有所“戒”。“戒”者,戒除,禁戒也。即净化心灵,防止迷失,回归生命本源。  笔者据个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态的杂闻权拟“五戒”,是为戒偏执、粗野、怨怒、贪婪与悭吝。  “江山好移,本性难改”,年轻时的理想追求往往会延续到老年。说是“花甲”老人,但看待世事却依然偏执,非左即右,说话腔调火爆依旧,“时代烙印”十分鮮明。古
期刊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首小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这六月不寻常/让我又梦一场/这六月不寻常/在我心里飞起了霜。”  “六月飞霜”,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劫难啊,让诗人如此心伤!  一想才知,是高考啊。  提起高考,可谓是五味杂陈,说不在乎是假的,毕竟这算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说刻骨銘心吧,又言重了,毕竟人生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  记得我高考那年,下着大雨,我和同学们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去一二十里地外的
期刊
读一位著名学者开出的愉悦身心“五然”妙方,联想到与之相通的古文雅句和名人雅事,遂生感悟。  处事为人宜蔼然。蔼然,既指待人和气、和善,亦应含有谦恭、宽容之意。《尚书·伊训》有云:“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是说对别人不求全责备,而检查、检点自身总怕不够。京剧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大师,幼年与一位老师学戏,被贬为“祖师爷没赏你这碗饭“的笨学生,因之该老师一气罢教拂袖而去。后来梅兰芳师从他人,以勤补拙,刻苦
期刊
自控是自觉控制所言所行,自由是挥洒自己的个性;自控与自由,表面上是矛盾的。但自控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才做什么。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绝不做某些事,才有可能做成一些事。所以,自控与自由,本质上高度一致。  体现在行为方式和道德修养上,自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言行方面的自控。简单地说就是:不该你说的话不说,不该你做的事不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