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的不利局面的有效举措。本文根据河北省产业结构特点,阐述了构建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27-04
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21世纪初,国家及各省出台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培养政策。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十分巨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解除制约我国产业调整、升级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瓶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旨在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认为,尽快建立一个完备、严谨、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笔者拟根据国家、省市有关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法规、政策以及培训历史、现状、目标等,以河北省社会经济和产业特点为例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构建。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2002年,劳动保障部启动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北京、天津、大连等30个重点城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和企业集团率先启动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相继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本地区发展战略规划。2003年,劳动保障部先后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力高级工培训项目。2004年6月,劳动保障部、国资委选择了34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2006年,高技能人才工作逐渐步入快车道。2007年5月,劳动保障部开始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
人社部为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在2008年批建10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基地和176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企业基地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逐年开展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评建工作。特别是启动实施了“2013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后,各省市积极开展工作,分别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此项工作的目标成果之一就是要构建较为完备、系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二、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分析
(一)培训体系要素
1.培训管理
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涉及的部门较多,至少涉及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及职业院校等,所以很难说由哪个部门独立担当管理者的角色,由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来直接管理似乎不太现实。我们认为,应依据中国国情,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教育及国资委、发改委等部门全力配合,成立一个联合办公室来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与报批高技能人才培训政策、条例与法规;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和标准发布等。全力加强行业、企业、政府及相关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管理一般限于宏观管理、政策管理,即管理要法制化。
2.培训主体
谁有资格搞培训?一般来说,为调动全社会的培训积极性,谁都可以搞培训,培训主体可以多元化。但培训结果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必须认真考察某个组织是否有资格担当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根据我国目前的培训现状,能作为培训主体的有行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社会公共培训基地、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必须具备培训能力,包括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以及灵活的培训模式、严谨的培训制度、充足的培训资金等。所有培训机构必须由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慎重选择,并经过事前按标准评定和事后按业绩评定两道关,才能保持高技能人才培训主体的资格。培训主体既要多元化,也要标准化。
3.培训对象
对管理部门来说,哪些人需要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某个地区目前或未来需要什么人才等,都需要经过研究确定。不同的培训主体要根据自己的培训特长选择不同的培训人群。培训对象按人群区分有企业员工、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工作者、在校学生、刚走向社会的青年等。按不同职业区分,不同的行业、工种、岗位等也有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要个性化区别对待。
4.培训研究机构
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研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制定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的评定标准;组织各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等。此研究机构应从属于管理机构,由行业协会、企业相关人员、培训基地和职业院校的相关教师以及技能大师组成。研究机构本身应具有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功能。此机构还应有自己的研究经费、课题立项权等。研究机构要智囊化。
5.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是培训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各异,决定了培训要求各异。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各培训主体要结合不同的培训要求确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如脱产培训、业余培训、全日制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师徒制(含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工程实践培训、区域流动培训等。培训模式各种各样,但最后的培训结果必须符合高技能人才的评定标准。培训模式要多样化。 6.培训教材
针对不同内容的培训需求,应该具有不同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培训时按方案扎扎实实地完成培训教材上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模式编写不同的培训教材和方案,但培训教材必须经由培训研究机构提出修改意见并审定,再报请管理部门批准。培训教材要岗位模块化。
7.培训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社会氛围是很有必要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人才观、法规体系、经济发展状况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国策,主管部门要扭转全社会的人才观念,使人们对技能型人才有正面的认识,技能型人才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使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效防止政令不行的问题;在福利政策上,在严把评审关的同时,要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培训工作必须紧跟和预见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训环境要社会化。
8.相关制度
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相关的一些制度也是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考核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为促进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有必要实行培训与考核分开的制度。建议管理部门组织、聘请外地的行家里手来做考官,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人情关系,既是对培训主体的考核监督,也是对用人单位和被培训者负责。也可以将技能培训考核与技能资格证书考核结合起来,使各方人士更加重视技能培训。考核既是对培训效果的考核,也是对培训主体培训资格的考察。
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必须制定培训资金保障和资金管理制度。为调动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国资委或发改委等企业管理部门应该要求企业按本企业的注册资金按比例建立职工培训基金,以后每年按全员年工资的一定比例(现行规定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追加职工培训资金。职工培训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受训职工应对企业尽一定的服务义务才能流动,否则,接收单位应当给原单位补偿培训资金。对于其他培训机构的资金保障也要有相应的制度。对于政府投资筹建的公共培训基地,管理部门要保障相关法规的落实,确保资金到位并监督其资金使用。
(二)培训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
培训体系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管理办公室是具有权威性的组织、监管部门,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协调部门。培训机构的审批,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资金的调拨,培训法规和制度的制定,培训结果(人才评审)的认定,政府、企业、培训基地以及职业院校各方关系的协调等工作,都需要管理办公室来完成。
培训机构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承担者,也是本体系中的主要角色。其角色定位由相关法规决定。培训机构要依据有关培训法规,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培训任务。培训机构还要如实提供培训工作的统计数据,配合培训研究机构搞好研究工作。
受训对象和培训机构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培训机构根据本地区的总体培训规划,按照管理部门下达的培训计划接纳适合自己的学员,认真负责地开展培训。同时,对学员要因材施教,准备一些具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在培训周期、时间、地点、培训模式、教学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以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作为培训主体的组成要素,要具有适应不同培训对象的能力。所以,教材和培训方案的开发要突出实训性、技能性、灵活性、个性化和模块化。在培训中要突出职业操守,使受培训者有敬业精神和钻研兴趣。
社会氛围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外部支撑,政府有积极性,行业、企业有积极性,劳动者有积极性,培训机构有积极性,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重技能、学技能的局面。管理部门要发动尽量多的机构和人员广泛宣传技能型人才的优越性,教育部门应在招生制度上和资金投入上向职业教育倾斜,积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实行产教结合,实现职教与普教无缝对接。发改委对于大力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在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上也要有适当的倾斜。要鼓励企业对有真才实学的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福利待遇。
培训工作要想持续、有序进行,就必须有一些必要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要见成效,考核必不可少。人才考评应该突破指标限制和年龄限制,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无关人员”主持考评,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培训积极性,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河北省第一产业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要分两部分:一是对进城人员的培训,需要充分发挥公共培训基地的作用;二是对扎根农业的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政府方面要在农村大力发展集约化、农庄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为配合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要大量培训适合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第二产业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但并不普遍发达,总体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低级化。第二产业以黑色金属冶炼为一级主导产业,是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未来河北省在对传统产业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还要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转向多元化。
第三产业涵盖面广,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强。但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人数少,致使第二产业就业压力较大。可见,河北省经济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未来河北省要大力培育适合省情的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经济体中的比重。
针对以上所述的河北省经济结构特点,与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应及时跟进,培训任务十分繁重。由于存在就业人群在产业间的流动,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要特别注重培训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要切实做好培训规划工作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在普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同时,要根据培训结果实事求是地评定其技能水平。根据河北省的情况,在采取常规培训模式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强化型的区域流动培训模式和工程实践培训模式。前一种模式就是由某个培训机构或企业将数量合适的技术人员送到本行业发达的地区或省份的培训基地或企业中进行强化训练;后一种模式就是在重大项目或工程建设或设备引进与创新中边干边学、强化训练。 由于河北省产业调整复杂,人才培训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同时,还要主动出击,有预见性地以优化人才结构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这个培训体系是适应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的:培训主体的多元化满足了培训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培训主体的分工合作、培训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受训者的宽进严出满足了产业提升对技术骨干高技能化的需求以及受训者成分复杂的特点;按人才市场需求培训并辅以人才需求预测性培训适合了河北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调整的特点;研究机构的设立适应了河北省培训工作方兴未艾的局面;环境建设和资金投入制度的建立对河北省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企业不重视职工培训的状况也很有针对性。
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不同,人才培养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人才培训可以看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一个方法、一个组成部分。但目前开展较好的只在国有大型企业中,所以,必须把民营中小企业同时纳入培训主体中来,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其引起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培训体系要做一些调整,培训制度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也要适时修改。
参考文献:
[1]曾书琴,陈绍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3(3).
[2]彭佑兰.中小民营企业承担高技能人才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2).
[3]王静雅.河北省产业结构与人均GDP变动分析[J].企业导报,2012(3).
[4]张桂清.石家庄市技能培训工作调查[J].河北企业,2012(9).
[5]黄烨.关于公共实训基地柔性培训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责任编辑:杨在良)
Abstract:Building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highly-skilled talents is an effective act that can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dverse situation of the deficiency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highly-skilled tal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ebei Province,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highly-skilled talents with multi-government cooperated management, diverse training institution, market demand and talents training mutually promotion, flexible training pattern and the "tolerant enters and strict exist" of trainee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highly-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Hebei Province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27-04
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21世纪初,国家及各省出台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培养政策。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十分巨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解除制约我国产业调整、升级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瓶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旨在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认为,尽快建立一个完备、严谨、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笔者拟根据国家、省市有关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法规、政策以及培训历史、现状、目标等,以河北省社会经济和产业特点为例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构建。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2002年,劳动保障部启动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北京、天津、大连等30个重点城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和企业集团率先启动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相继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本地区发展战略规划。2003年,劳动保障部先后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力高级工培训项目。2004年6月,劳动保障部、国资委选择了34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2006年,高技能人才工作逐渐步入快车道。2007年5月,劳动保障部开始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
人社部为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在2008年批建10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基地和176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企业基地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逐年开展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评建工作。特别是启动实施了“2013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后,各省市积极开展工作,分别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此项工作的目标成果之一就是要构建较为完备、系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二、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分析
(一)培训体系要素
1.培训管理
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涉及的部门较多,至少涉及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及职业院校等,所以很难说由哪个部门独立担当管理者的角色,由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来直接管理似乎不太现实。我们认为,应依据中国国情,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教育及国资委、发改委等部门全力配合,成立一个联合办公室来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与报批高技能人才培训政策、条例与法规;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和标准发布等。全力加强行业、企业、政府及相关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管理一般限于宏观管理、政策管理,即管理要法制化。
2.培训主体
谁有资格搞培训?一般来说,为调动全社会的培训积极性,谁都可以搞培训,培训主体可以多元化。但培训结果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必须认真考察某个组织是否有资格担当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根据我国目前的培训现状,能作为培训主体的有行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社会公共培训基地、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必须具备培训能力,包括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以及灵活的培训模式、严谨的培训制度、充足的培训资金等。所有培训机构必须由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慎重选择,并经过事前按标准评定和事后按业绩评定两道关,才能保持高技能人才培训主体的资格。培训主体既要多元化,也要标准化。
3.培训对象
对管理部门来说,哪些人需要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某个地区目前或未来需要什么人才等,都需要经过研究确定。不同的培训主体要根据自己的培训特长选择不同的培训人群。培训对象按人群区分有企业员工、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工作者、在校学生、刚走向社会的青年等。按不同职业区分,不同的行业、工种、岗位等也有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要个性化区别对待。
4.培训研究机构
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研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制定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的评定标准;组织各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等。此研究机构应从属于管理机构,由行业协会、企业相关人员、培训基地和职业院校的相关教师以及技能大师组成。研究机构本身应具有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功能。此机构还应有自己的研究经费、课题立项权等。研究机构要智囊化。
5.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是培训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各异,决定了培训要求各异。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各培训主体要结合不同的培训要求确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如脱产培训、业余培训、全日制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师徒制(含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工程实践培训、区域流动培训等。培训模式各种各样,但最后的培训结果必须符合高技能人才的评定标准。培训模式要多样化。 6.培训教材
针对不同内容的培训需求,应该具有不同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培训时按方案扎扎实实地完成培训教材上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模式编写不同的培训教材和方案,但培训教材必须经由培训研究机构提出修改意见并审定,再报请管理部门批准。培训教材要岗位模块化。
7.培训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社会氛围是很有必要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人才观、法规体系、经济发展状况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国策,主管部门要扭转全社会的人才观念,使人们对技能型人才有正面的认识,技能型人才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使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效防止政令不行的问题;在福利政策上,在严把评审关的同时,要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培训工作必须紧跟和预见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训环境要社会化。
8.相关制度
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相关的一些制度也是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考核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为促进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有必要实行培训与考核分开的制度。建议管理部门组织、聘请外地的行家里手来做考官,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人情关系,既是对培训主体的考核监督,也是对用人单位和被培训者负责。也可以将技能培训考核与技能资格证书考核结合起来,使各方人士更加重视技能培训。考核既是对培训效果的考核,也是对培训主体培训资格的考察。
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必须制定培训资金保障和资金管理制度。为调动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国资委或发改委等企业管理部门应该要求企业按本企业的注册资金按比例建立职工培训基金,以后每年按全员年工资的一定比例(现行规定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追加职工培训资金。职工培训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受训职工应对企业尽一定的服务义务才能流动,否则,接收单位应当给原单位补偿培训资金。对于其他培训机构的资金保障也要有相应的制度。对于政府投资筹建的公共培训基地,管理部门要保障相关法规的落实,确保资金到位并监督其资金使用。
(二)培训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
培训体系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管理办公室是具有权威性的组织、监管部门,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协调部门。培训机构的审批,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资金的调拨,培训法规和制度的制定,培训结果(人才评审)的认定,政府、企业、培训基地以及职业院校各方关系的协调等工作,都需要管理办公室来完成。
培训机构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承担者,也是本体系中的主要角色。其角色定位由相关法规决定。培训机构要依据有关培训法规,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培训任务。培训机构还要如实提供培训工作的统计数据,配合培训研究机构搞好研究工作。
受训对象和培训机构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培训机构根据本地区的总体培训规划,按照管理部门下达的培训计划接纳适合自己的学员,认真负责地开展培训。同时,对学员要因材施教,准备一些具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在培训周期、时间、地点、培训模式、教学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以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作为培训主体的组成要素,要具有适应不同培训对象的能力。所以,教材和培训方案的开发要突出实训性、技能性、灵活性、个性化和模块化。在培训中要突出职业操守,使受培训者有敬业精神和钻研兴趣。
社会氛围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外部支撑,政府有积极性,行业、企业有积极性,劳动者有积极性,培训机构有积极性,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重技能、学技能的局面。管理部门要发动尽量多的机构和人员广泛宣传技能型人才的优越性,教育部门应在招生制度上和资金投入上向职业教育倾斜,积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实行产教结合,实现职教与普教无缝对接。发改委对于大力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在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上也要有适当的倾斜。要鼓励企业对有真才实学的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福利待遇。
培训工作要想持续、有序进行,就必须有一些必要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要见成效,考核必不可少。人才考评应该突破指标限制和年龄限制,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无关人员”主持考评,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培训积极性,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河北省第一产业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要分两部分:一是对进城人员的培训,需要充分发挥公共培训基地的作用;二是对扎根农业的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政府方面要在农村大力发展集约化、农庄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为配合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要大量培训适合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第二产业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但并不普遍发达,总体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低级化。第二产业以黑色金属冶炼为一级主导产业,是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未来河北省在对传统产业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还要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转向多元化。
第三产业涵盖面广,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强。但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人数少,致使第二产业就业压力较大。可见,河北省经济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未来河北省要大力培育适合省情的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经济体中的比重。
针对以上所述的河北省经济结构特点,与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应及时跟进,培训任务十分繁重。由于存在就业人群在产业间的流动,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要特别注重培训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要切实做好培训规划工作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在普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同时,要根据培训结果实事求是地评定其技能水平。根据河北省的情况,在采取常规培训模式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强化型的区域流动培训模式和工程实践培训模式。前一种模式就是由某个培训机构或企业将数量合适的技术人员送到本行业发达的地区或省份的培训基地或企业中进行强化训练;后一种模式就是在重大项目或工程建设或设备引进与创新中边干边学、强化训练。 由于河北省产业调整复杂,人才培训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同时,还要主动出击,有预见性地以优化人才结构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这个培训体系是适应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的:培训主体的多元化满足了培训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培训主体的分工合作、培训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受训者的宽进严出满足了产业提升对技术骨干高技能化的需求以及受训者成分复杂的特点;按人才市场需求培训并辅以人才需求预测性培训适合了河北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调整的特点;研究机构的设立适应了河北省培训工作方兴未艾的局面;环境建设和资金投入制度的建立对河北省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企业不重视职工培训的状况也很有针对性。
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不同,人才培养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人才培训可以看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一个方法、一个组成部分。但目前开展较好的只在国有大型企业中,所以,必须把民营中小企业同时纳入培训主体中来,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其引起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培训体系要做一些调整,培训制度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也要适时修改。
参考文献:
[1]曾书琴,陈绍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3(3).
[2]彭佑兰.中小民营企业承担高技能人才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2).
[3]王静雅.河北省产业结构与人均GDP变动分析[J].企业导报,2012(3).
[4]张桂清.石家庄市技能培训工作调查[J].河北企业,2012(9).
[5]黄烨.关于公共实训基地柔性培训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责任编辑:杨在良)
Abstract:Building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highly-skilled talents is an effective act that can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dverse situation of the deficiency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highly-skilled tal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ebei Province,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highly-skilled talents with multi-government cooperated management, diverse training institution, market demand and talents training mutually promotion, flexible training pattern and the "tolerant enters and strict exist" of trainee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highly-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Hebei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