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但是,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方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实质性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行为特征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整合,形成一种既能突破传统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揭示当代学科课堂教学实质,又能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新的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创新者、参与者、开发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其教学的成效。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多少年来,人们沿袭传统的教育理论,遵循着古人关于教师功能的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这一定位,人们只是反复引述,却忘记了用时代的眼光进行审视。
二、更新课堂教學模式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参与者在智力、情感和人际交往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要,并使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现代课堂教学功能的充分体现,关键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人(教师与学生)的观念的重新确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机器,采用“填鸭式”教学,因此,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而在创新教育中,教师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采用“引探式”教学。不管选择哪种教学形式,都要注重课堂上思想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课堂上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当好以下几种角色:一是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二是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要通过一些相矛盾的事物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中获得知识。
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当好以下几种角色:一是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二是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要通过一些相矛盾的事物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中获得知识。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和探究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之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应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施展才华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的优化,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的优化组合,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学习,产生出积极的整体效应,激活学生创新能力,凸现创新教育目标. 学生学习知识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新输入的信息肯定含有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合的”部分,即“交接区”例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其运动特征与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类似,这就是认知结构的“交接区”.这是学生对新信息进行调整、改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并产生学习兴趣,驱使其主动探索,形成新的见解和思想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智能发展水平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在传授知识中调动思想,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总结、归纳、推理、提炼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受到德育的熏陶,又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四、科学探究的指导
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物理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来探究新知识,使学生在自探互研中自主创新学习.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基本心理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首先必须尽量缩小学生探究的范围,这样能使学生更明确方向,容易着手收集资料,从一开始就进入问题实质.其次,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情况,它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在准备问题时必须注意问题难度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再次,要考虑学生动机,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目的.比如我在完成《光的折射》这一章节教学任务后,我给学生出了这一探究课题:分析一只蚂蚁要从立方体下的一个角爬到上面对角的最短时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完全不必也不能去干涉学生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和氛围.最后,能解决这题的学生指出了关键处:1、把两个平面上的运动,化为同一平面上的运动。2、蚂蚁在两个不同平面上运动,类比如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最后我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收集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
总之,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没有相应策略,目标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同时,能否创造性地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另外,好的课堂教学反映在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中的任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创造性实施上,为了达到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成为创新型教师,将创造性的经验进行理性概括和运用,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掌握者、实施者、创造者的角色,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有利于促进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2]续佩君、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但是,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方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实质性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行为特征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整合,形成一种既能突破传统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揭示当代学科课堂教学实质,又能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新的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创新者、参与者、开发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其教学的成效。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多少年来,人们沿袭传统的教育理论,遵循着古人关于教师功能的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这一定位,人们只是反复引述,却忘记了用时代的眼光进行审视。
二、更新课堂教學模式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参与者在智力、情感和人际交往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要,并使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现代课堂教学功能的充分体现,关键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人(教师与学生)的观念的重新确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机器,采用“填鸭式”教学,因此,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而在创新教育中,教师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采用“引探式”教学。不管选择哪种教学形式,都要注重课堂上思想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课堂上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当好以下几种角色:一是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二是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要通过一些相矛盾的事物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中获得知识。
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当好以下几种角色:一是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二是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要通过一些相矛盾的事物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中获得知识。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和探究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之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应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施展才华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的优化,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的优化组合,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学习,产生出积极的整体效应,激活学生创新能力,凸现创新教育目标. 学生学习知识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新输入的信息肯定含有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合的”部分,即“交接区”例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其运动特征与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类似,这就是认知结构的“交接区”.这是学生对新信息进行调整、改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并产生学习兴趣,驱使其主动探索,形成新的见解和思想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智能发展水平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在传授知识中调动思想,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总结、归纳、推理、提炼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受到德育的熏陶,又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四、科学探究的指导
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物理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来探究新知识,使学生在自探互研中自主创新学习.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基本心理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首先必须尽量缩小学生探究的范围,这样能使学生更明确方向,容易着手收集资料,从一开始就进入问题实质.其次,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情况,它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在准备问题时必须注意问题难度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再次,要考虑学生动机,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目的.比如我在完成《光的折射》这一章节教学任务后,我给学生出了这一探究课题:分析一只蚂蚁要从立方体下的一个角爬到上面对角的最短时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完全不必也不能去干涉学生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和氛围.最后,能解决这题的学生指出了关键处:1、把两个平面上的运动,化为同一平面上的运动。2、蚂蚁在两个不同平面上运动,类比如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最后我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收集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
总之,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没有相应策略,目标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同时,能否创造性地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另外,好的课堂教学反映在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中的任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创造性实施上,为了达到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成为创新型教师,将创造性的经验进行理性概括和运用,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掌握者、实施者、创造者的角色,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有利于促进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2]续佩君、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