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学四年中,真正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基本只有前三年。大三学年往往成为大学生进行重要人生抉择、体现大学三年学习价值的重要时间段。然而不少大学生在面临大三时都表现出迷茫与无措。因此,本文从笔者所带的一个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入手,进行长达半年的跟踪调查与个别访谈,以期能够了解造成大学生迷茫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对策初探。
关键词:大三;迷茫;学业深造;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通常在人们的认知当中,对于大学四年的学生状态如下:大一懵懂,大二有点懂,大三迷茫,大四老油条。大三的学生在经历了大一、大二的混沌摸索期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在学校的角色定位,并逐渐固化这一形象。而接下来的大四,学生会直接面临到就业与继续深造的现实压力,故大三一年的学习生活成为了学生走向社会的缓冲期。由于大三学生的整体年龄在20岁左右,大都处在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型的时期,因此对于大三学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如果能够在帮助学生在大三时锁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那么到了大四就能够减少很多的顾虑,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做事的效率。
在对笔者所带的493名大三理工科学生进行近半年的跟踪调查与访谈后,笔者总结出大三年级学生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两极分化明显
(一)女生与男生之间分化明显。
因为笔者所在院校为师范类大学,女生人数众多,在这493名学生中女生与男生比为325:165(1.97)。每个专业女生男生人数比例分别为:专业1(师范类、总人数285人)为187:98(1.91),专业2(非师范类、总人数63人)为40:23(1.74),专业3(非师范类、总人数100人)为64:36(1.78),专业4(师范类、总人数45人)为37:8(4.63).男女比例悬殊,造成男女生在学习和心理上存在一定差异。女生人数较多,女生之间的竞争也就比较激烈。而男生人数较少,无论在学习或者社团活动中,男生受到的关注度相较于女生略高,所以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优越感。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在2014年3月到2014年5月两个月平均每周两次(共24次)的查课点名中,有22次点名中,都有男生缺课,只有8次点名中,有女生缺课。个别非师范类的男生因为惰性,相互之间缺少监督和竞争,常因为接收不了专业课知识而逃课、逃学。而大部分女生平时学习认真,自律性较强。在这493名学生所在的四个专业中,大三两学期期末成绩中,占本专业前10%的女生与男生比分别为专业1为2.33、专业2为4、专业3为5.67和专业4为4。前三个专业的专业前10%的女生与男生比例系数远远大于这三个专业本身的女生男生人数比例。只有第四个专业的专业前10%的女生与男生比例系数低于该专业本身的女生男生人数比例。
从就业方面来看,在大三期末的针对师范专业学生的6次中学招聘当中,有3次学院方面得到的通知是偏向于男生。而针对另外两个非师范专业的3次招聘中,由于非师范类学生所对口的就业单位往往为检验检测和化工产品制造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常需要外出采样、检测,因此在招聘中,学院方面也能感受到用人单位对于男生的偏重。这样的就业现状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男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会更具有优越感。在随机抽查的20名女生中,针对这一就业现状,有14人明确表示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更加优秀。
(二)各项排名靠前与靠后的学生之间分化明显。
经过了大一的逐渐适应和大二的摸索,大三学生基本已经适应了大学的校园生活。因此,大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已逐步养成,并定型。有着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各项成绩。而没有规划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还掌握不了大学学习的规律,因此也常常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大一、大二是打基础的学习阶段,而大三则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大一、大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到了大三,学生往往很难跟上专业知识学习节奏。因此,从大一开始,各项排名比较靠前的学生,到了大三后,更能够拉开与排名靠后的学生的差距。在四个专业大三学年的两次期末考试排名中,排名前10%的学生中,有5%到7%不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一直稳居专业前10%。而每个专业后10%的肚饿生中,亦有4%到6.5%不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在后10%的排名中。并且前10%的学生几乎每学期都能够获得奖学金以及荣誉称号。相应地,这些排名靠前的学生在入党推荐、各项推优和实践活动中,更容易受到老师的推荐。因此,到了大三,“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好的学生在各方面得奖情况更好,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各方面得奖情况更糟,“马太效应”[]明显。
虽然成绩以及获奖情况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条件,但是当学生在面临就业和学业深造时,外单位和外校常常通过成绩和获奖情况来作为判断一个学生的初步条件。
二、缺乏清晰、长远的规划
不少学生到了大三,都会纠结于毕业出路的问题。到底是考研、出国学习还是找工作,很多学生都拿捏不准。由于大三下学期,有约90名同学明确表示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占整个年级的18.26%。剩余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准备找工作就业的。但仍然有少数同学对于是考研还是就业感到不确定。
打算考研的同学当中,不乏有自己明确目标的,但也有一些是出于从众心理而随大流的,而从众的学生往往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从而不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时间、精力、财力的浪费。
找工作的同学中也有很多是考虑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参加工作的。这样的学生往往对工作性质和方向没有明确想法,哪里有招聘就往哪里赶,从众心理严重。也有很多同学眼光很高,很多机会都看不上,结果选来选去也没有选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还是在于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清晰。一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决定他对世界的认识,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决定他对世界的能动作用。一个人如果能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有一个较为客观、清晰的认识,那么他就可以给个人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定位。一旦定位明确,那么他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然而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不断的成长、经历和受教育中慢慢累积而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我们常说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当然,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保障。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在学生所接触的各种事物、各种人和各种社会现象中慢慢形成的。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配合。我们应当意识到,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大学生的认知问题,那么学生处在大三阶段所遇到的焦虑和迷茫才能够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可钰,盛明明.大三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原因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4(3).
[2]袁兰,钟小兰.谈如何做好大三学生的班主任[J].价值工程.2010(3).
[3]李敏.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病因探讨及治疗[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张倩华.农科院校不同年级本科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5).
[5]任玲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9).
关键词:大三;迷茫;学业深造;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通常在人们的认知当中,对于大学四年的学生状态如下:大一懵懂,大二有点懂,大三迷茫,大四老油条。大三的学生在经历了大一、大二的混沌摸索期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在学校的角色定位,并逐渐固化这一形象。而接下来的大四,学生会直接面临到就业与继续深造的现实压力,故大三一年的学习生活成为了学生走向社会的缓冲期。由于大三学生的整体年龄在20岁左右,大都处在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型的时期,因此对于大三学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如果能够在帮助学生在大三时锁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那么到了大四就能够减少很多的顾虑,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做事的效率。
在对笔者所带的493名大三理工科学生进行近半年的跟踪调查与访谈后,笔者总结出大三年级学生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两极分化明显
(一)女生与男生之间分化明显。
因为笔者所在院校为师范类大学,女生人数众多,在这493名学生中女生与男生比为325:165(1.97)。每个专业女生男生人数比例分别为:专业1(师范类、总人数285人)为187:98(1.91),专业2(非师范类、总人数63人)为40:23(1.74),专业3(非师范类、总人数100人)为64:36(1.78),专业4(师范类、总人数45人)为37:8(4.63).男女比例悬殊,造成男女生在学习和心理上存在一定差异。女生人数较多,女生之间的竞争也就比较激烈。而男生人数较少,无论在学习或者社团活动中,男生受到的关注度相较于女生略高,所以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优越感。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在2014年3月到2014年5月两个月平均每周两次(共24次)的查课点名中,有22次点名中,都有男生缺课,只有8次点名中,有女生缺课。个别非师范类的男生因为惰性,相互之间缺少监督和竞争,常因为接收不了专业课知识而逃课、逃学。而大部分女生平时学习认真,自律性较强。在这493名学生所在的四个专业中,大三两学期期末成绩中,占本专业前10%的女生与男生比分别为专业1为2.33、专业2为4、专业3为5.67和专业4为4。前三个专业的专业前10%的女生与男生比例系数远远大于这三个专业本身的女生男生人数比例。只有第四个专业的专业前10%的女生与男生比例系数低于该专业本身的女生男生人数比例。
从就业方面来看,在大三期末的针对师范专业学生的6次中学招聘当中,有3次学院方面得到的通知是偏向于男生。而针对另外两个非师范专业的3次招聘中,由于非师范类学生所对口的就业单位往往为检验检测和化工产品制造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常需要外出采样、检测,因此在招聘中,学院方面也能感受到用人单位对于男生的偏重。这样的就业现状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男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会更具有优越感。在随机抽查的20名女生中,针对这一就业现状,有14人明确表示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更加优秀。
(二)各项排名靠前与靠后的学生之间分化明显。
经过了大一的逐渐适应和大二的摸索,大三学生基本已经适应了大学的校园生活。因此,大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已逐步养成,并定型。有着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各项成绩。而没有规划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还掌握不了大学学习的规律,因此也常常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大一、大二是打基础的学习阶段,而大三则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大一、大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到了大三,学生往往很难跟上专业知识学习节奏。因此,从大一开始,各项排名比较靠前的学生,到了大三后,更能够拉开与排名靠后的学生的差距。在四个专业大三学年的两次期末考试排名中,排名前10%的学生中,有5%到7%不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一直稳居专业前10%。而每个专业后10%的肚饿生中,亦有4%到6.5%不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在后10%的排名中。并且前10%的学生几乎每学期都能够获得奖学金以及荣誉称号。相应地,这些排名靠前的学生在入党推荐、各项推优和实践活动中,更容易受到老师的推荐。因此,到了大三,“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好的学生在各方面得奖情况更好,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各方面得奖情况更糟,“马太效应”[]明显。
虽然成绩以及获奖情况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条件,但是当学生在面临就业和学业深造时,外单位和外校常常通过成绩和获奖情况来作为判断一个学生的初步条件。
二、缺乏清晰、长远的规划
不少学生到了大三,都会纠结于毕业出路的问题。到底是考研、出国学习还是找工作,很多学生都拿捏不准。由于大三下学期,有约90名同学明确表示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占整个年级的18.26%。剩余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准备找工作就业的。但仍然有少数同学对于是考研还是就业感到不确定。
打算考研的同学当中,不乏有自己明确目标的,但也有一些是出于从众心理而随大流的,而从众的学生往往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从而不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时间、精力、财力的浪费。
找工作的同学中也有很多是考虑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参加工作的。这样的学生往往对工作性质和方向没有明确想法,哪里有招聘就往哪里赶,从众心理严重。也有很多同学眼光很高,很多机会都看不上,结果选来选去也没有选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还是在于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清晰。一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决定他对世界的认识,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决定他对世界的能动作用。一个人如果能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有一个较为客观、清晰的认识,那么他就可以给个人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定位。一旦定位明确,那么他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然而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不断的成长、经历和受教育中慢慢累积而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我们常说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当然,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保障。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在学生所接触的各种事物、各种人和各种社会现象中慢慢形成的。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配合。我们应当意识到,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大学生的认知问题,那么学生处在大三阶段所遇到的焦虑和迷茫才能够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可钰,盛明明.大三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原因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4(3).
[2]袁兰,钟小兰.谈如何做好大三学生的班主任[J].价值工程.2010(3).
[3]李敏.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病因探讨及治疗[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张倩华.农科院校不同年级本科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5).
[5]任玲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