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的A股市场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并不为过,就在我们为“2011最佳机构投资者”排名的时候,耳边不断传来的是公募基金遭遇赎回危机、私募基金清盘的消息。
2011年市场的下跌幅度有多大?这个问题从上证指数、深圳成指、中小板指数三个维度来解读,将得出完全不同的感受:全年上证指数下跌608点,下跌幅度21.68%;深圳成指下跌3539点,下跌幅度28.41%;中小板指数全年下跌2533点,下跌幅度37.09%。
不难看出,由于有大蓝筹的低估值支撑,上证指数的跌幅明显小于中小板指数。这也恰是2011年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的多数机构投资人“折戟”的关键所在——2010年的A股市场尽管整体表现并不佳,但却存在着“二元化”的行情分化,代表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票涨幅较大,提供了结构性的机会。
在既不存在整体趋势性机会,也不存在结构性机会的2011年,机构投资者面临着持续的煎熬。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亦有部分私募基金坦承2011年的市场杀伤力甚至强于2008年,因为2008年可以看到整体高估值的风险,但2011年的市场在低估值区域的杀跌风险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
从这个角度上说,2011年的市场更具有“大浪淘沙”的效应,能够在2011年实现正收益或排名前列的机构投资者,用实力展示了它们投资理念中值得尊敬和学习之处,而这,或许正是我们关注“最佳”排名的深层次意义所在。
公募基金五佳:东方、新华、兴业全球、博时、建信
公募基金方面,我们采用了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公布的“基金公司旗下平均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作为排名标准,这一标准衡量了某一公募基金公司旗下多只股票投资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相对于仅以单一产品进行排名,采用这一标准的好处在于,它基本避免了基金公司通过刻意打造某个产品的收益率来获得排名靠前的可能。
东方基金以-15.34%的平均收益率排名第一,新华基金以-16%的平均收益率排名第二,而在2010年的排名中,这两家公司都没有跻身前十。排名第三的兴业全球、排名第四的博时基金,以及排名第五的建信基金,其业绩差距则十分微小,分别为-21.46%、-21.76%和-21.88%。这一方面说明了公募基金之间业绩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下跌市道中,各基金公司投资策略的趋同性。
相对于排名居前的私募基金而言,即使是排名居前的公募基金也没有取得绝对收益,表明在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阶段,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难以完全回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即便如此,公募基金之间的差距依旧惊人。排名落后的三家基金公司金鹰、华商、华富亏损幅度都在35%以上,落后排名第一的东方基金20个百分点。意味深长的是,金鹰、华商却又是2010年表现出色的基金公司。如何保持业绩的持续性,是值得基金管理人深思的问题。
私募基金五佳:呈瑞、倚天阁、思考、泽熙、景良
私募基金方面,由于目前私募基金的利益机制下,基本不存在旗下不同产品收益率差距过大的问题,所以排名仍以单一产品的收益率作为排名标准。
呈瑞投资的芮崑以31.31%的年度收益率夺冠,获得亚军的是倚天阁投资的唐伟晔,收益率为23.38%。季军是思考投资的岳志斌,收益率为14.18%。
可喜的是,进入私募基金排名前十的私募基金经理,在2011年都取得了正收益。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在下跌市道中展现出了仓位控制和投资策略上的灵活性。
并且我们可以看到,排名靠前的私募基金经理具备鲜明的特色。比如排名第二的唐伟晔,其管理的“西部信托·信合东方”是以“量化投资”和“对冲”为核心对冲基金。无论对于国内投资界还是私募基金界来说,这都是新兴投资理念在风险控制和追求绝对回报方面的典范。
又比如排名第五的景良投资的廖黎辉,其投资风格被描述为“在趋势投资基础上,独创的能量选股智能操作”。这与公募基金几乎一致性的以“价值投资”作为投资理念的表述大不相同。
排名变化:谁是长跑冠军?
如果再翻阅2010年各机构投资者的名次,可以发现2010年排名居前的机构投资者已难以在2011年的“前十”中找到身影。
其中,以隆圣投资的王贵文具有代表性,隆圣投资在2010年以63.1%的年度收益率排在私募基金的第二位,但是到2011年,隆圣投资却遭遇滑铁卢:2011年12月29日,隆圣投资宣布将旗下全部4只产品清盘,根据公布的截至2011年12月9日的净值数据,隆圣1号、隆圣2号、隆圣3号和隆圣4号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
这种变化是令人震惊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应该以更为理性的观察来看待“年度排名”——在充满风险的资本市场中,成为“明星”固然难得,但成为“寿星”和为投资人创造持续正收益则更应该成为各基金经理追寻的目标。
2012投资模式之变
在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名次的变化背后,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投资模式之变,业绩差距正是在市场的不断演进中产生,而寻找更为符合市场变化的投资模式,或将成为决定2012年胜负的关键。
东方基金的庞飚从市场参与资金的角度解读这种投资模式之变,他认为:在2005年之前,(公募)基金占整个A股流通市值的70%左右,而现在基金份额已下滑到19%甚至更低的水平。A股市场博弈的主体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小非、产业资本、其他理财产品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2012年之后从产业资本、从绝对价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有意义,这也意味着旧有的投资模式将面临挑战。
倚天阁投资的唐伟晔更是新兴投资模式的代表,他强调在市场的演进中,想要保持长期的业绩稳定性,投资模式上应该涵盖更为严格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多的资产分散配置,以及运用对冲手法来降低系统性风险,这其中需要一定的卖空工具,组合分散、杠杆运用等。
2011年市场的下跌幅度有多大?这个问题从上证指数、深圳成指、中小板指数三个维度来解读,将得出完全不同的感受:全年上证指数下跌608点,下跌幅度21.68%;深圳成指下跌3539点,下跌幅度28.41%;中小板指数全年下跌2533点,下跌幅度37.09%。
不难看出,由于有大蓝筹的低估值支撑,上证指数的跌幅明显小于中小板指数。这也恰是2011年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的多数机构投资人“折戟”的关键所在——2010年的A股市场尽管整体表现并不佳,但却存在着“二元化”的行情分化,代表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票涨幅较大,提供了结构性的机会。
在既不存在整体趋势性机会,也不存在结构性机会的2011年,机构投资者面临着持续的煎熬。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亦有部分私募基金坦承2011年的市场杀伤力甚至强于2008年,因为2008年可以看到整体高估值的风险,但2011年的市场在低估值区域的杀跌风险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
从这个角度上说,2011年的市场更具有“大浪淘沙”的效应,能够在2011年实现正收益或排名前列的机构投资者,用实力展示了它们投资理念中值得尊敬和学习之处,而这,或许正是我们关注“最佳”排名的深层次意义所在。
公募基金五佳:东方、新华、兴业全球、博时、建信
公募基金方面,我们采用了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公布的“基金公司旗下平均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作为排名标准,这一标准衡量了某一公募基金公司旗下多只股票投资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相对于仅以单一产品进行排名,采用这一标准的好处在于,它基本避免了基金公司通过刻意打造某个产品的收益率来获得排名靠前的可能。
东方基金以-15.34%的平均收益率排名第一,新华基金以-16%的平均收益率排名第二,而在2010年的排名中,这两家公司都没有跻身前十。排名第三的兴业全球、排名第四的博时基金,以及排名第五的建信基金,其业绩差距则十分微小,分别为-21.46%、-21.76%和-21.88%。这一方面说明了公募基金之间业绩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下跌市道中,各基金公司投资策略的趋同性。
相对于排名居前的私募基金而言,即使是排名居前的公募基金也没有取得绝对收益,表明在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阶段,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难以完全回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即便如此,公募基金之间的差距依旧惊人。排名落后的三家基金公司金鹰、华商、华富亏损幅度都在35%以上,落后排名第一的东方基金20个百分点。意味深长的是,金鹰、华商却又是2010年表现出色的基金公司。如何保持业绩的持续性,是值得基金管理人深思的问题。
私募基金五佳:呈瑞、倚天阁、思考、泽熙、景良
私募基金方面,由于目前私募基金的利益机制下,基本不存在旗下不同产品收益率差距过大的问题,所以排名仍以单一产品的收益率作为排名标准。
呈瑞投资的芮崑以31.31%的年度收益率夺冠,获得亚军的是倚天阁投资的唐伟晔,收益率为23.38%。季军是思考投资的岳志斌,收益率为14.18%。
可喜的是,进入私募基金排名前十的私募基金经理,在2011年都取得了正收益。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在下跌市道中展现出了仓位控制和投资策略上的灵活性。
并且我们可以看到,排名靠前的私募基金经理具备鲜明的特色。比如排名第二的唐伟晔,其管理的“西部信托·信合东方”是以“量化投资”和“对冲”为核心对冲基金。无论对于国内投资界还是私募基金界来说,这都是新兴投资理念在风险控制和追求绝对回报方面的典范。
又比如排名第五的景良投资的廖黎辉,其投资风格被描述为“在趋势投资基础上,独创的能量选股智能操作”。这与公募基金几乎一致性的以“价值投资”作为投资理念的表述大不相同。
排名变化:谁是长跑冠军?
如果再翻阅2010年各机构投资者的名次,可以发现2010年排名居前的机构投资者已难以在2011年的“前十”中找到身影。
其中,以隆圣投资的王贵文具有代表性,隆圣投资在2010年以63.1%的年度收益率排在私募基金的第二位,但是到2011年,隆圣投资却遭遇滑铁卢:2011年12月29日,隆圣投资宣布将旗下全部4只产品清盘,根据公布的截至2011年12月9日的净值数据,隆圣1号、隆圣2号、隆圣3号和隆圣4号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
这种变化是令人震惊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应该以更为理性的观察来看待“年度排名”——在充满风险的资本市场中,成为“明星”固然难得,但成为“寿星”和为投资人创造持续正收益则更应该成为各基金经理追寻的目标。
2012投资模式之变
在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名次的变化背后,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投资模式之变,业绩差距正是在市场的不断演进中产生,而寻找更为符合市场变化的投资模式,或将成为决定2012年胜负的关键。
东方基金的庞飚从市场参与资金的角度解读这种投资模式之变,他认为:在2005年之前,(公募)基金占整个A股流通市值的70%左右,而现在基金份额已下滑到19%甚至更低的水平。A股市场博弈的主体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小非、产业资本、其他理财产品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2012年之后从产业资本、从绝对价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有意义,这也意味着旧有的投资模式将面临挑战。
倚天阁投资的唐伟晔更是新兴投资模式的代表,他强调在市场的演进中,想要保持长期的业绩稳定性,投资模式上应该涵盖更为严格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多的资产分散配置,以及运用对冲手法来降低系统性风险,这其中需要一定的卖空工具,组合分散、杠杆运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