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政治课最为一门必修课程,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人格培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利用案例和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结合相应的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提升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比起其他学科,政治课似乎是一门更加严肃的课程。
【关键词】高中政治 有效教学
课本中的理论代表了一种权威,教师是这种权威理论的阐述者,而学生是这种权威理论的接受者。在这种理念下,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课,学生机械性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沉闷烦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学策略,改善课堂血清,鼓励学生对课本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与老师沟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老师的带领之下经历质疑、探讨、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营造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
一、深入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提倡广泛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的今天,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越发不容忽视。社会在发展,教学在进步,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但是也不能抛开教材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地授课。政治课作为一門思想性的基础课程,教材的作用更加不容易忽视。政治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才能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爱学、乐学。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特别强的学科,但是政治教材不可能根据时代的发展随时随地修改。在现有的政治教材出版发行以后,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重大的新政策,而且国内外形势也随时会发生变化,所以,比起其他学科政治教材特别容易与时代脱节。如果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必然会使课堂更加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平台,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放飞思想,让教材成为一种媒介,引出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现有的内容,上通下达,既要结合历史上的大事件,也要预测社会走向,紧随时代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灵活选择需要讲授的内容。
二、革新授课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主要是新知识的讲授与学习,不论是课前的铺垫还是课后的知识巩固,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新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先是要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并把握本课学习的具体内容,然后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一言堂的课堂非常死板。新课改下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的、自主式的合作式的、探究式的教学,教师除了讲解课内必讲的知识点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课外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自由自主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想。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学生乐于接受并感兴趣的知识,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其次,在课堂之外注重课外的延伸,并且注重多种学科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将教学与生活、教学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落实政治课堂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给学生讲授《弟子规》之后,把“注重行为举止,养成良好习惯,研读经典故事,学习做人的道理”作为公民意识教学的主题,通过各种常规教育,比如文化教育、爱心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知行统一,使得所学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不断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紧扣教学大纲,拓展教学信息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中政治课堂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多,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教师在课堂中,如果提供的信息量不充分,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何谈高效课堂的实现。例如,在讲“意识的能动性”时,必须结合大量有关意识能动性的例子,扩展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教学课堂。比如“纳税制度”这一课,教材中是只是对纳税制度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具体形象地阐述相关的纳税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对相关的税收制度,例如税收的历史和现行制度进行补充,扩展有关数据,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此外,政治学科的时事性、政治性很强,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必须涉及一些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焦点、热点问题。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各种课程资源相互结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政治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有赖于教师长期的教导与培养。在学校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爱岗敬业、行为世范,做好本职工作,是一名教师的责任。着力组织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实践,用心耕耘,把课堂的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让政治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洒落在学生的心田,真正做到春风化雨!
(作者单位:吕梁市贺昌中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 有效教学
课本中的理论代表了一种权威,教师是这种权威理论的阐述者,而学生是这种权威理论的接受者。在这种理念下,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课,学生机械性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沉闷烦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学策略,改善课堂血清,鼓励学生对课本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与老师沟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老师的带领之下经历质疑、探讨、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营造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
一、深入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提倡广泛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的今天,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越发不容忽视。社会在发展,教学在进步,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但是也不能抛开教材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地授课。政治课作为一門思想性的基础课程,教材的作用更加不容易忽视。政治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才能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爱学、乐学。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特别强的学科,但是政治教材不可能根据时代的发展随时随地修改。在现有的政治教材出版发行以后,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重大的新政策,而且国内外形势也随时会发生变化,所以,比起其他学科政治教材特别容易与时代脱节。如果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必然会使课堂更加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平台,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放飞思想,让教材成为一种媒介,引出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现有的内容,上通下达,既要结合历史上的大事件,也要预测社会走向,紧随时代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灵活选择需要讲授的内容。
二、革新授课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主要是新知识的讲授与学习,不论是课前的铺垫还是课后的知识巩固,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新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先是要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并把握本课学习的具体内容,然后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一言堂的课堂非常死板。新课改下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的、自主式的合作式的、探究式的教学,教师除了讲解课内必讲的知识点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课外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自由自主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想。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学生乐于接受并感兴趣的知识,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其次,在课堂之外注重课外的延伸,并且注重多种学科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将教学与生活、教学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落实政治课堂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给学生讲授《弟子规》之后,把“注重行为举止,养成良好习惯,研读经典故事,学习做人的道理”作为公民意识教学的主题,通过各种常规教育,比如文化教育、爱心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知行统一,使得所学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不断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紧扣教学大纲,拓展教学信息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中政治课堂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多,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教师在课堂中,如果提供的信息量不充分,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何谈高效课堂的实现。例如,在讲“意识的能动性”时,必须结合大量有关意识能动性的例子,扩展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教学课堂。比如“纳税制度”这一课,教材中是只是对纳税制度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具体形象地阐述相关的纳税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对相关的税收制度,例如税收的历史和现行制度进行补充,扩展有关数据,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此外,政治学科的时事性、政治性很强,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必须涉及一些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焦点、热点问题。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各种课程资源相互结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政治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有赖于教师长期的教导与培养。在学校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爱岗敬业、行为世范,做好本职工作,是一名教师的责任。着力组织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实践,用心耕耘,把课堂的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让政治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洒落在学生的心田,真正做到春风化雨!
(作者单位:吕梁市贺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