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胜似有心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上有个可爱的男孩,聪明活泼,眼睛亮亮的,声音也亮亮的,不管上下课都是个大嗓门,表现欲望强。他不懂得爱惜嗓子,也不懂得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我给他讲了多次道理,但收效甚微,在家里父母也拿他没办法。直到有一天,我悄悄告诉他,你的声音真好听,以后不要大声喊,嗓子喊坏了就不能参加朗读比赛了。没想到,“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还真管用,从此以后,下课再也听不到他大声喊叫了。一次他妈妈打来电话说:“杨老师,张昊最近说话不再大声喊了,说要保护嗓子参加朗读比赛呢,什么时候朗读比赛啊?”我笑了,告诉她以后会有比赛的。他妈妈也会心地笑了。
  语文课上,他读课文更用心了,总能恰如其分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家长会上,我请他和另外两名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后来,我又给他报名参加了新星杯全国小主持人大赛,他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牡丹江赛区的第一名,夺得了唯一的金话筒奖,之后又获得了黑龙江省赛区的银奖。他越来越爱惜自己的嗓子,也越来越维护班级的课间秩序,和同学交流总是轻声细语的。
  有时教育的确“无心”胜似有心。教师的看似“无心”,使学生心灵上毫不设防,接受教育时也就毫无抵触心理,教师的教育要求得以在“无对抗态度”的前提下潜入学生内心。
   教育的艺术在于循循善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一只公鸡生动地演示了这个道理。陶先生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一走上讲台,就拎出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面前,可是公鸡惊惶四顾不肯吃。陶先生就按住鸡头“请”它吃,鸡仍不肯,又掰开鸡嘴往里塞米,公鸡拼死挣扎就是不肯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后退几步,大公鸡徘徊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低头吃起米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既“有心”不得,又无心不得。太过有心,则似按着牛头喝水,掰开鸡嘴喂米,终难如愿;丝毫无心,则放弃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教育的最佳境界应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王红曼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子,语文教材文有情,字有意。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会被文字中蕴涵的情感所感染,最终潜移默化地成为个人的道德认知,从而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呢?一、准确选择渗透点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子”,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认真阅读文本、仔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过去在上这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