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学习法的宗旨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与研究性学习相似的是,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案例最早应用于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后被美国的法律学院应用于教学,因此案例教学广泛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在普通教育学中运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案例应用于教学的同时,案例学习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对高中地理案例学习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案例学习法;定型化;定势化;唯一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 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最终决定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
案例最早应用于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后被美国的法律学院应用于教学,因此案例教学广泛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在普通教育学中运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案例应用于教学的同时,案例学习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探讨一下高中地理案例学习法。
地理案例学习法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一些隐含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的典型事例,学生通过这种典型事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并用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案例学习法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典型案例很具体,对这个具体案例的求解必须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对策,而这个具体对策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也就是说同一典型案例要解决的问题,100个人可能有100个解决方案,得出100个答案。
案例学习法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与研究性学习相似的是,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因此地理案例学习法的主要特征是:
(一)内容非定型化。学习所选的案例可以是自然地理案例,也可以是人文地理案例,可以是中国地理案例,也可以是世界地理案例;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等等。只要符合地理学习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行。
(二)思维非定势化。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不受某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
(三)结论非唯一化。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也就是说满足“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根据案例学习法的主要特征,可以确定案例学习法的主要步骤:
(一)找到学习的案例。地理案例是案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经过精选的地理案例才符合案例学习的要求。如学习生态农业的内容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第一村”──浙江奉化滕头村的生态农业发展为案例,供学生学习时使用。
(二)分组学习。分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学习伙伴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各不相同,要能对同一案例感兴趣,才能分在同一小组开展案例学习,否则就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违背了案例学习的初衷。
(三)营造合作的环境。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在和谐的合作环境下才能开展案例学习,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这需要一个合作的环境。
案例学习是随着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的一种有效的创新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教育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案例学习法;定型化;定势化;唯一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 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最终决定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
案例最早应用于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后被美国的法律学院应用于教学,因此案例教学广泛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在普通教育学中运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案例应用于教学的同时,案例学习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探讨一下高中地理案例学习法。
地理案例学习法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一些隐含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的典型事例,学生通过这种典型事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并用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案例学习法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典型案例很具体,对这个具体案例的求解必须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对策,而这个具体对策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也就是说同一典型案例要解决的问题,100个人可能有100个解决方案,得出100个答案。
案例学习法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与研究性学习相似的是,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因此地理案例学习法的主要特征是:
(一)内容非定型化。学习所选的案例可以是自然地理案例,也可以是人文地理案例,可以是中国地理案例,也可以是世界地理案例;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等等。只要符合地理学习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行。
(二)思维非定势化。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不受某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
(三)结论非唯一化。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也就是说满足“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根据案例学习法的主要特征,可以确定案例学习法的主要步骤:
(一)找到学习的案例。地理案例是案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经过精选的地理案例才符合案例学习的要求。如学习生态农业的内容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第一村”──浙江奉化滕头村的生态农业发展为案例,供学生学习时使用。
(二)分组学习。分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学习伙伴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各不相同,要能对同一案例感兴趣,才能分在同一小组开展案例学习,否则就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违背了案例学习的初衷。
(三)营造合作的环境。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在和谐的合作环境下才能开展案例学习,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这需要一个合作的环境。
案例学习是随着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的一种有效的创新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教育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