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语文味”,提升“语用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在根植于生本教学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落实,要有效摒弃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忽视语言文字基础性和技能性、忽视语言文字训练、弱化学生自主学习语言文字、过分强化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而忽视语言文字基础累积掌握等各种问题。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建构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方法,科学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寻找规律,在字词品析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此,教师要以文本阅读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熟读”和“精思”,让学生在字词品析中去寻找规律,去发现其“义”。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两步走”的方法:一是构词结构的品析,从字词的构词结构进行单独品析,体会文本用词的精妙;二是句段融入中整体品析,从字词本义的理解延伸到文本整体语感的体验。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的开头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形象地定位了秋雨的作用,也为读者打开了秋天世界的大门。下面每一段的开头第一句话就直接表达了秋雨的神奇,将秋雨比作是“五彩缤纷的颜料”,分别从银杏叶的黄、枫叶的红、田野的金黄和果实的橙彰显出秋雨蕴含色彩的明亮与美丽。接着,从秋雨的香味入手,直接将文中的思绪从视觉的强烈冲击中跳跃到味觉的体验,一个“好闻的气味”“藏”在雨里,一个“香味”“躲”在小雨滴中,在一“藏”一“躲”中香气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调皮动态跃然纸上,赋予了秋天别样的童真童趣。其中指出孩子的脚被香味“勾”住了,又将香味在孩子的身上自然表达出来。后来,文章又从听觉的角度,让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一方面催促小动物们赶紧做好过冬的准备,另一方面也从“金色”一词的运用中预示着结尾:秋天的雨吹响了一首丰收的歌。通过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路径,从字词品析中可以寻找到文章的规律,从每段中心句的认知和体会中梳理了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从中心句的字词品析中体会文章从视觉、味觉和听觉等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和表现秋天的雨的神奇和美好。

二、提供语境,在问题探究中深化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要立足于儿童心灵深处渴望自主探究学习的强烈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提供语境,引领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理解,在自主学习中深化语言文字的运用。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语境,然后引领学生从古诗中找到显示诗歌情感基调的关键词,在问题探究中去思考这些关键词如何彰显诗篇的情感,进而在语言文字的深化体验中,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诗中的“方好”和“亦奇”两个词语,从西湖的晴的“到位”延伸到雨的“奇妙”,在一“晴”一“雨”中让读者看到西湖别样的风情与美好,进而引出“总相宜”的感情定位。无论浓淡还是晴雨,西湖如西子一般,总是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语境的感悟和问题的探究这两方面的融合,推进学生深入认知和感悟,启发学生进一步去品析其中的“语文味”。

三、读写结合,在图文互化中内化语言文字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融入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强化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图文互化的练习中内化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基础上练就反三归一的语言文字的内化和整合,在读写结合中将语言文字的知识沉淀为学生的知识素养。
  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培养和训练,根植于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识记。其中“美妙”一词定位了作者对大自然声音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文中从“风”和“水”这两个“音乐家”入手,在自然音乐的演奏中感悟其中的美妙。对于“动物”这个“歌手”的描述,则从歌唱中“快乐”的另一个角度展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文中有两幅图,一幅是一棵树、一个男孩、一曲飞扬的旋律,在图文互化的阅读中,引领学生体会风吹“树叶”的演奏中表达出的自然美妙。另一幅是一潭水、歌唱的青蛙和淅淅沥沥的雨水,在简洁的图画中感悟“水”演奏下的音乐,从眼前的一池清水中延展到溪水、河水和海水,在无限的想象中感悟和聆听自然美妙的声音。在完成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从课后的“小练笔”中去仿写当鸟儿作为自然的歌手时,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这个读写结合下的对于“大自然声音”的练习和延伸,既推进了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又在仿写练习中将语言文字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底蕴。

四、对比阅读,在文本拓展中发展语言文字运用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先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跳出语文教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强化学生跳出课本来学习,在对比阅读中强化思考能力和延伸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要摒除“身在此山中”的视觉束缚,在“横看成岭”和“侧看成峰”全面视角的对比与融合中,深化对于文本内容的拓展,以期推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对比阅读《司马光》和《掌声》两篇文章。从内容、篇幅和写作手法上看,《司马光》一文以小古文的写作手法,用寥寥数语讲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文中没有任何介绍和评价司马光的语言,却让人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其中“众皆弃去”中一个“皆”,一个“弃去”,表明了当时司马光的玩伴遇事紧张,惶然无措。而“持”“击”“破”这三个连续动词的运用则充分写出了司马光的冷静与果敢。同样是写人,《掌声》一文四次提到掌声,但是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却别具一格。第一次的掌声是“骤然响起”,热烈而持久,而后渐渐平息;第二次掌声“又”响起了,而且是热烈的;第三次掌声和第四次掌声都是写英子的回忆,表达了英子对掌声的回忆,铭记着掌声曾经给自己的莫大鼓励。通过对比阅读,在文本自身以及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比分析中,实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拓展分析,并在学習中推进学生将小古文与现代文巧妙相结合下的语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品析“语文味”,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用力”,让阅读成为简单而快乐的活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基于新课标标准,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教材教学的预期目标,还应对学生写作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但仅仅依靠六册课本所涉及的写作板块来开展写作教学是不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课本的内容逐渐掌握,课程核心素养的考查范围已经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课本,这就需要教师替學生早做打算,将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融会贯通,经常开展扩展性的教育学习。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跳出框架,通过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
期刊
【摘要】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是使学生正确解读记叙文的一条有效路径。如何引导学生理清记叙文的思路呢?笔者从分析文章题目、借助文章的线索、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思路;梳理  《语文课程标准》对6--9年级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之一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但是,不少中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仍是他们所面临的难题。  确实,在对现代文阅读
期刊
幸福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要引领小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从而全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课堂更注重真实的儿童情感体验,关注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也要求教师要有儿童的情怀,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借助对话交流、促进评价,激起儿童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儿童在语文课堂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此呈现幸福语文课堂的真实样态。  《花牛歌》是四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儿童诗,全诗共四个自然段,动静结合,
期刊
问题是思维的痕迹。提问是一把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积极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以“问题”为导向開启学生自主学习之门。一、“问题清单”,教学生“发现”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一堂语文课教师带领学生要解决的不是多少个问题,关键是发掘出“有价值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挑战。“问题清单”不是问题的简单罗列,要分析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本或者查找资料解
期刊
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影响,就必须立足于本文,积极探索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出教材就没法儿。”因此,作为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走进文本,真正成为文本的知音,才能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很多教师深受传统阅读教学观念影响,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引导
期刊
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又受教材设计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已经由课程改革期间的“一标多本”转向了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这种统一性使得面向学生的、面向人文精神的文明建设有了一个统一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这样的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双线组元”。双线组元结构是统编版教材的一个新型设计,主要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
期刊
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不想说,也不敢说,他们成了课堂的倾听者,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少数学生即使敢说,但声音不大,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缺乏完整性和条理性。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途径一:常聊熟悉的话题,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  利用课前五分钟,和学生聊聊熟悉的话题,聊聊感兴趣的话题,如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画片中的经典台词、我最喜欢的名言等。这些话题学生耳熟能详,聊的
期刊
[人物名片]  李勤,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校长、书记。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名师工作室导师,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奠基未来·感动无锡”教育年度人物。主持或核心参与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8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或主编书作5本,二度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期刊
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来看,“整本书阅读”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前提是成立阅读共同体(阅读合作小组),分享、交流读书心得,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成立阅读小组,创设读书擂台,举办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开展阅读心得评比、讲作品故事评比、阅读之星评比,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奖励制度,刺激学生的好胜心,使之能主动参与。教师做好示范,展现出热爱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的要求。童话文本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占有较大比重。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童话单元,选编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四篇童话。这些童话以小女孩、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