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反思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教学过程中掀起的“ 浪花”,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构建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思善学,学得其所。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 对象’‘ 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 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综观全局及时掌握学生需要,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我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的时候,满以为课堂会很精彩,结果某些重复的问题却让学生乏味了。在教学“凤辣子”片段时,我依旧沿用了教学严监生时的问题,如:你认为王熙凤时个什么样的人时,同学们顿时没了兴趣,说的支离破碎,出现反常的沉闷。可能孩子们对课堂不感兴趣?还是对孩子要求太高?我在脑海中飞速的寻找原因。
   怎么办才能让这节课愉快的进行下去呢?我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提高了音量,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王熙凤是谁呢?(此问题上节课已经带着孩子们理清了文章中的人物关系)。问题很简单,孩子们很感兴趣。当然回答也很对。我想孩子们对人物的长相应该很感兴趣,我于是又和蔼的问,你认为王熙凤的长相怎样呢?从哪儿看出的?果然,课堂出现了高潮。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根据课文内容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漂亮、富贵、地位高等等。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是依据她的外貌,这是外貌描写等等。接着很自然的过渡王熙凤说的话,揭示出了王熙凤的性格,对作者的写作手法也一目了然。课堂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下课了。
  
   二、巧用学生的疑问,促进智慧的生成
   “生成”源于学生的大胆质疑。阅读教学应在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中让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并采用相关策略引导学生释疑解疑,实现动态生成。如我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生1:“我认为课文中不是在比较它们谁的用处大,而是重点在说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而不像桃子它们那样挂在枝头上,让一看就喜欢”。生2:“我觉得课文中还是含有对桃子、石榴它们的批评。因为作者自己的笔名叫‘落花生’,他一定很喜欢花生,所以也喜欢花生,把果实埋在地里,默默无闻,不喜欢桃子、石榴把果子挂在枝头炫耀自已。” 生3:“老师,我觉得桃子它们把果实高挂枝头不是炫耀,而是向大家展示,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就像班上有特长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已的才华,你能说是炫耀吗?” 生4:“我就比较喜欢苹果、桃子,它们既好看又好吃,还富有营养。” 生5:“我出喜欢苹果、桃子、石榴。大家平常买东西都喜欢看广告,买牌子,它们外表美,挂在枝头为自已作广告,有什么不好呢?” 生6:“老师,大人们常说现在社会需要自我表现的人才,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它们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阅读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这样,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互动对话中,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有效提升了语言感悟、表达以及情感等方面能力,课堂也因此更具有魅力。
  
   三、慧眼识亮点,及时张扬学生个性
   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会具有一定的创意性,虽然不太符合常规的逻辑,但是细想之下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对于创意型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要特别小心翼翼地捕捉,如果创意不错,就要从正面予以发掘,如果不正确,也要予以鼓励并指出不足,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应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为质地纯正的绿宝石,也可以理解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大江保卫战》保卫大江的场面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这样学生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从而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叶澜教授说过:“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总之,作为教师要以民主和谐的态度,对待教学中每一点细微之处,根据课堂的状况,及时把握教育契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在“变”中越演越精彩!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保安中心小学江苏 223854】
其他文献
通过对60对合金钢调质化的接触疲劳寿命试验的分析处理,得出齿轮的三种随机变量最佳分布类和可能分布类型。这就为齿轮进行高可靠性精确设计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文章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从管理理念、监控机构、监控体系、监控模式和监控措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时代。那么,为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现代社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
在分析弹簧垫圈性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将其加在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现象,“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只会使学生怕字当头,逃避现实,不敢去思考和发问,进而扼杀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俗话说:“人无完人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设疑,解疑的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抓住“设疑”来更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更精彩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导入新课时,抓住课题设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内容的精髓,有的课题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教学时抓住课题让学生设疑,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质控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7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的临界浓度作为判断标准,判定了猪链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