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
【命题透视】
这是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的作文题。这种抛出话题让考生来选择的命题方式,近年来在江苏模考中屡见不鲜。但本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遇到两难处境时究竟要如何选择,是坚持立场,还是坚守品格?这无疑是对灵魂的沉重拷问。这种强调思辨的命题是高考材料作文中的一股清流。
【审题提示】
材料的前两句,从不同的价值取向角度,做出了明确的逻辑判断。所谓正确,“坚持的立场”,指的是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标准,比如法律。而“善良”“坚守的品格”指的是与“恶”相对的纯真、温厚、和善等美好的性格。最后的问句把选择权留给了考生,但加了“二者不可得兼”的限定条件。考生必须在“正确”与“善良”中做出明确选择,并在比较中说明原因。兩种立意并无高下好坏之分。但许多考生将两个中心词视为完全矛盾对立,这是不妥的。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是在给定的“不可得兼”语境下,才做出了优先选择。
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能够联系相关的社会现象,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论证。所以写作的着力点应该具体说明在面对何种情况而做出何种选择。面对大是大非,职责所在,往往是理智战胜了情感,优先选择正确,像包拯大义灭亲,斩了抚养他长大的嫂嫂的唯一儿子;面对利益得失,道义公理,人性与良知就会被唤醒,优先选择善良,如辛德勒宁可自己破产,也要尽最大努力挽救犹太人。善良与正确也存在着转化关系,选择时由于种种局限,当时的善良,到今天已成为受法律保障应该坚守的立场,或者当时的正确,也可能是最善良的选择。总之,本次作文为关注现实、见解独特、有一定思辨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空间。
【写作陷阱】
1.事例匮乏。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无论选择哪一个中心词来立意,论证时都需要考生恰当列举出属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很多考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一时难以想出有力例证,举例肤浅。
2.顾此失彼。考生在做出选择之后,仅就“正确”或“善良”其中一个中心词来分析价值和意义,抛开舍弃了另外一个,论证中缺少对二者进行的比照和权衡,得出的结论片面,不能准确切题。
3.缺少析理。许多考生写议论文没有推理过程,论证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现象呈现,事件的堆叠,缺少对论点的理解与剖析,更难以将选择的原因分析到位,或者一味归结为简单因果,如:“善良(正确)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不合逻辑。
4.难以深刻。这道作文题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对于考生而言是写作与思想的一次实实在在的碰撞。想要冲击高分,就要进行深度思考。以往只凭借语言优势的考生可能会丧失写作空间。
【佳作点评】
善良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凌嘉蔚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柏林墙前,一个人快速爬向墙的另一侧。一位士兵举起手枪,咒骂着扣下扳机。子弹在逃跑者的头顶呼啸而过。是士兵的枪法不准?抑或是他有意将枪口抬高了一厘米?我更愿意相信第二种猜测。枪击逃跑者是这位士兵必须遵守的“正确法令”,而那一厘米则让人看到了善良的可贵。
如果在正确和善良之间选其一,我要选择善良。正确和善良的冲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冰冷的法规法律与温暖的人情人性的对抗。与不近人情的法规法律相比,善良显得温情灵活,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但选择了善良是否就意味着绝对的不正确呢?
我想到了春秋时期的楚惠王。有一天,他在吃酸菜时,发现里面有一只水蛭。但他不声不响地连水蛭一起吞下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来,肚子疼的沉疴也痊愈了。作为一国之君,他完全可以把水蛭挑出来。然而,一旦他选择这样做,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于是,他选择了善良。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善良,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见善良的选择有时也是正确的选择。
有人说:“法律是行为准则的底线,道德是行为准则的制高线。”道德不一定要逾越法律,但法律法规的制订应该合乎道德。于是我们会发现,通常情况下法律所认可的“正确”与人性之“善良”并不相违背,甚至相辅相成。
2018年,徐峥自导自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程勇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引发了人们对正确与善良的热议。程勇因病人饱受疾病的痛苦与折磨而深深不安,虽知“走私假药”违反了正确的立场,依然选择了做善良的事。这种为患者铤而走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正是听从良知与道德的召唤,他坚守的是一种大善。
令人欣喜的是,电影原型陆勇在现实中也没有被判刑。检察官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后,决定不予起诉。2019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施行,明确指出购买他国药品,未造成影响的,不以“假药罪”论处。陆勇案作为典例,让我们感受到法律也是有温度的,它无疑是每个公民都应恪守的立场,但不会将真正的善良永远拒之门外。
在一幕幕的回望中,我们发现,善良的本能压倒了所谓的“正确”。而善良本身,即是正确的选择。
【点评】
这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习作,立意直击材料的关键,切口小而深刻,具有思辨性。作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命题两个中心词有对立也有包容的本质。写作过程好似攀登宝塔,不但要登上最高层,还试图采撷塔顶的珍宝。刚刚接触议论文写作,本文在语言和论述技法上还显得不够成熟老到,胜在事例选取比较精准。此外,文章层次结构还可以多加完善。
肖颖: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凌嘉蔚: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15)班学生
编辑 沈不言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
【命题透视】
这是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考试的作文题。这种抛出话题让考生来选择的命题方式,近年来在江苏模考中屡见不鲜。但本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遇到两难处境时究竟要如何选择,是坚持立场,还是坚守品格?这无疑是对灵魂的沉重拷问。这种强调思辨的命题是高考材料作文中的一股清流。
【审题提示】
材料的前两句,从不同的价值取向角度,做出了明确的逻辑判断。所谓正确,“坚持的立场”,指的是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标准,比如法律。而“善良”“坚守的品格”指的是与“恶”相对的纯真、温厚、和善等美好的性格。最后的问句把选择权留给了考生,但加了“二者不可得兼”的限定条件。考生必须在“正确”与“善良”中做出明确选择,并在比较中说明原因。兩种立意并无高下好坏之分。但许多考生将两个中心词视为完全矛盾对立,这是不妥的。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是在给定的“不可得兼”语境下,才做出了优先选择。
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能够联系相关的社会现象,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论证。所以写作的着力点应该具体说明在面对何种情况而做出何种选择。面对大是大非,职责所在,往往是理智战胜了情感,优先选择正确,像包拯大义灭亲,斩了抚养他长大的嫂嫂的唯一儿子;面对利益得失,道义公理,人性与良知就会被唤醒,优先选择善良,如辛德勒宁可自己破产,也要尽最大努力挽救犹太人。善良与正确也存在着转化关系,选择时由于种种局限,当时的善良,到今天已成为受法律保障应该坚守的立场,或者当时的正确,也可能是最善良的选择。总之,本次作文为关注现实、见解独特、有一定思辨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空间。
【写作陷阱】
1.事例匮乏。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无论选择哪一个中心词来立意,论证时都需要考生恰当列举出属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很多考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一时难以想出有力例证,举例肤浅。
2.顾此失彼。考生在做出选择之后,仅就“正确”或“善良”其中一个中心词来分析价值和意义,抛开舍弃了另外一个,论证中缺少对二者进行的比照和权衡,得出的结论片面,不能准确切题。
3.缺少析理。许多考生写议论文没有推理过程,论证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现象呈现,事件的堆叠,缺少对论点的理解与剖析,更难以将选择的原因分析到位,或者一味归结为简单因果,如:“善良(正确)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不合逻辑。
4.难以深刻。这道作文题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对于考生而言是写作与思想的一次实实在在的碰撞。想要冲击高分,就要进行深度思考。以往只凭借语言优势的考生可能会丧失写作空间。
【佳作点评】
善良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凌嘉蔚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柏林墙前,一个人快速爬向墙的另一侧。一位士兵举起手枪,咒骂着扣下扳机。子弹在逃跑者的头顶呼啸而过。是士兵的枪法不准?抑或是他有意将枪口抬高了一厘米?我更愿意相信第二种猜测。枪击逃跑者是这位士兵必须遵守的“正确法令”,而那一厘米则让人看到了善良的可贵。
如果在正确和善良之间选其一,我要选择善良。正确和善良的冲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冰冷的法规法律与温暖的人情人性的对抗。与不近人情的法规法律相比,善良显得温情灵活,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但选择了善良是否就意味着绝对的不正确呢?
我想到了春秋时期的楚惠王。有一天,他在吃酸菜时,发现里面有一只水蛭。但他不声不响地连水蛭一起吞下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来,肚子疼的沉疴也痊愈了。作为一国之君,他完全可以把水蛭挑出来。然而,一旦他选择这样做,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于是,他选择了善良。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善良,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见善良的选择有时也是正确的选择。
有人说:“法律是行为准则的底线,道德是行为准则的制高线。”道德不一定要逾越法律,但法律法规的制订应该合乎道德。于是我们会发现,通常情况下法律所认可的“正确”与人性之“善良”并不相违背,甚至相辅相成。
2018年,徐峥自导自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程勇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引发了人们对正确与善良的热议。程勇因病人饱受疾病的痛苦与折磨而深深不安,虽知“走私假药”违反了正确的立场,依然选择了做善良的事。这种为患者铤而走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正是听从良知与道德的召唤,他坚守的是一种大善。
令人欣喜的是,电影原型陆勇在现实中也没有被判刑。检察官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后,决定不予起诉。2019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施行,明确指出购买他国药品,未造成影响的,不以“假药罪”论处。陆勇案作为典例,让我们感受到法律也是有温度的,它无疑是每个公民都应恪守的立场,但不会将真正的善良永远拒之门外。
在一幕幕的回望中,我们发现,善良的本能压倒了所谓的“正确”。而善良本身,即是正确的选择。
【点评】
这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习作,立意直击材料的关键,切口小而深刻,具有思辨性。作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命题两个中心词有对立也有包容的本质。写作过程好似攀登宝塔,不但要登上最高层,还试图采撷塔顶的珍宝。刚刚接触议论文写作,本文在语言和论述技法上还显得不够成熟老到,胜在事例选取比较精准。此外,文章层次结构还可以多加完善。
肖颖: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凌嘉蔚: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15)班学生
编辑 沈不言